答:在物質生活上,顏回確實非常窮!有人曾分析顏回英年早逝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為他喫了上頓沒下頓,導致的營養不良。但是,德行上的顏回卻富得流油,就連孔子都不禁感嘆羨慕。

論語原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對顏回的評價極高,一直把他當作自己的衣缽傳人。而顏回比孔子小三十歲,比當面孔子的境界都高,只可惜早死了。孔子因顏回的死,大哭說:「天亡予!天亡予!」,意思是說老天爺要搞死我啊!要使我後繼無人啊!

在孔子眾多的弟子中,唯有顏回一人得道,他得道在於破了相對,入了絕對。

這句話可能不好理解,舉個例子大家就會明白。

顏回真的是苦中作樂嗎?不是!假如他整天苦哈哈,以苦為樂,他就仍然停留在窮與富相對的層面。而實際上,顏回打破了這個相對層面,進入了一個絕對的境界之中:

他不知道窮是什麼,亦不知道苦為何物。

換句話講,一個人不知道什麼是窮,那他是不是窮人呢?大概就是這個意思,請大家思考思考。

以上是我的一己拙見,有不當之處敬請斧正。

平常之人亦有小道,關注平常小道,品讀國學名著。


按我們的正常思想物質生活確實很窮,他當時應該是一心沉迷在學習上,根本就不會在乎這些東西。可以說他的內心世界非常富有非常快樂。我們現在社會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為了自己喜歡的事廢寢忘食的去專研去工作去學習,我覺窮富與否不是別人判定的而是自己決定的,就像下圖他真的很「窮」嗎?真的不開心嗎?


首先,從字源上來講,「窮」和「貧」在古代是不一樣的。「貧」是指物質匱乏,跟「富」相反。「窮」是指不得志,跟「通」相反。顏回是「貧」,不是「窮」。他的確貧困,但是他的精神非常豐富,因為他好學善思,得到了孔子的真傳,因此孔子一再誇讚他賢明。其次,顏回能安貧樂道,不慕榮利。按照顏回的才能,他完全可以出去做官,但是他不想違背自己的初心,選擇過一種超脫淡泊的生活,而且樂在其中,不以為苦,這是一種真正的道德精神,後世的思想家把它概括為「孔顏樂處」,讓人們認真體會這種精神境界。


「窮」的意思客觀的講是生存資源的匱乏,以至於威脅到繼續生存的地步,主觀的講,就是自己認為自己掌握的生存資源沒有達到自己生存的需求標準。

依照原文來看,顏回肯定不是第二種,至於第一種,他的老師,同門,只要他想,這些資源都足以讓他沒有生存的憂慮。

綜上所述,顏回自己並不認為自己窮,反倒是孔子。

至於孔子是不是因為自己沒能達到顏回的狀態,出於羨慕,故意這麼說的,那就不知道了。


顏回是孔子的得意門生,自然不會很窮,只不過他的生活低調,居住環境簡陋,謙虛好學,強於行義。


孔老二以禮樂為主無用的秕糠學說,居然敢稱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做官學說,孔老二這一套誤了他幾千學生的前途,同時也害了他自己,落得喪家狗的下場,同時也害得中國社會二千多年來走不出落後的封建社會的怪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