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中國西部旅行,一個有深度有溫度的旅行平臺





在陝西偏僻的山溝裏,有一個神奇的村莊,地處黃土高原,卻鮮有塵土,這裏有120多座四合院,它就是黨家村。黨家村始建於元朝至順二年(1331年),至今已有687年的歷史。雖然經歷了幾朝幾代,但村子仍保護完好,被國內外專家譽爲“世界民居之瑰寶”“東方人類古代傳統居住村寨的活化石”。黨家村現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併入選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至今已有687年的歷史 


黨家村始於元代,距今已約687年曆史,因所處地段呈葫蘆形狀,俗稱“黨圪嶗”。 當初黨姓、賈姓商人流落於此,起屋建村,因黨姓爲多,故稱“黨家(賈)村”。明成化年間,黨、賈兩姓聯姻,合夥經商,生意興隆,成爲地方鉅商富族,因而明清兩代有較大規模興建。清咸豐元年(1851年)在村東北高地建寨堡,使村寨相通,連爲一體。全村共有320戶人家,1400餘人。因村中有120多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個哨樓,及廟宇、戲臺、文星閣、看家樓、泌陽堡、節孝碑等古建築,被國內外專家譽爲“世界民居之瑰寶”“東方人類文明的活化石”。2006年,黨家村與西安古城牆並列,榮登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黨家村無塵,房屋都是由青瓦青磚建成 


黨家村歷史悠久,文化內涵底蘊豐厚。走進黨家村,那古老的石砌巷道,屹立的看家樓,大小巷道的兩側,坐落着120多座四合院。莊嚴的祠堂,挺拔的文星塔、精緻的泌陽堡。華美的節孝碑與佈局合理的四合院無不向人們訴說着黨家村往日的興盛與輝煌。


   黨家村,房屋都是由青瓦青磚建成,晴天無塵、雨天無泥,古色古香,別具一格。無論哪裏的四合院都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圍繞院子,四邊佈置各類房屋;二是門窗開向院子,對外不開窗;三是方位必正,譬如,如果院落所在不正,或者撇下一些不用,或者將不足填補方正。而從工藝上看,這裏也同京晉名院一般精細。不同處是:這裏的房屋多爲兩層;院落小,捱得緊,簡直擠在一起;門道多爲走馬樣式:上首房屋不住人,只用來祭祖待客。


他們是怎麼解決水的問題呢?


黨家村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幾百年來,在村子附近經營農業的人極少,幾乎沒有在村子周圍從事種菜、養豬養鴨的,所以村子裏沒有什麼糞土。在黃土高原上,水是一種十分缺乏的資源,缺水造成的水土流失、黃沙彌漫,是黃土高原的標誌性現象。但是沒有水的話,黨家村絕不可能因地勢的原因,躲避黃沙的侵襲。他們是怎麼解決水的問題呢?


   黨家村的選址體現了建村人高超的智慧,村子西邊是水庫,東邊幾千米之外就是黃河,一條叫做泌水河的河流繞着村子南邊流過。正因爲村子周圍有水的存在,滋潤了這裏的草木,也減少了灰塵的存在。


 慈禧賜福 


黨家村處處可見大大的“福”字,基本上都是仿照壁所刻的“福”字,這個“福”字形狀是由一支擡頭鶴和一隻低頭鶴組成,鶴代表長壽,有福有壽,福壽雙全,福壽萬年。到訪黨家村的遊客多喜歡在這個“福”字照壁上摸一摸,拍照留念,也沾點靈氣、福氣。


   據傳,這個“福”字是入士鄉賢黨蒙從京城帶回的慈禧太后賜給他的禮物,因之稱爲“慈禧賜福”。他是黨家村的驕傲,直到現在,村人依然時常提憶起這位先賢。黨蒙六世孫現在尚生活在黨家村。


 山高水長 盡是古人遺風 


黨家村人總把他們的人生理想、道德標準等文化內涵與審美一起融入建築之中。黨家村的節孝碑是由清光緒皇帝下令修建的。節孝碑建在路旁,有兩丈多高,除了碑底是青石之外,其餘部分都是由仿木磚雕建成,它是黨家村的磚雕藝術之最,堪稱磚雕中的精品。


   黨家村的先輩們發財不忘治家,他們把自己從生活中悟出的爲人之道、處世之理等,用考究的書法、精美的雕飾刻在正對大門的照壁或庭院、廳房的醒目處。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大字家訓,左右兩側各刻“山高”“水長”二字,意在志向更高更遠。讓子孫後代日日見、時時讀,從中獲取禪益。



如何在第一時間看我們的文章

試試這個方法





神仙眷顧的地方不一定是天堂,還有扎尕那

甘肅旅遊火在哪?這些地方你都去過嗎

甘肅人的面,碗碗都是鄉愁!

一見鍾情,魂牽夢繞扎尕那(內附史上最全攻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