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星铸字行以活版印刷打造《活叶集》,全球限量100套首度曝光。(影/记者谢婷婷摄影、剪辑)

什么样的诗集一套成本超过万元?乍听数字,或许你会感到不可思议;但更不可思议的,是背后的坚持和执著。在每分钟能用电脑或手机打上百字的现代,文字能轻易地透过数位删除、修改、收回,却有一群人认真地看待每一个字,用活版印刷结合现代技术来打造这本诗集,每字的背后,都经过精密的修整与雕刻,也经过百度高温的铸造,还有绞尽脑汁的心思、无法计算的汗水、没日没夜的实验。即使亏本,也慎重地看待诺言继续完成,绝不落跑。历时3年,换算下来一天平均制作3个字,以追求完美的慢速,对抗这著讲求效率却逐渐失速的世界,唤醒你我重视「文字的重量」。

▲▼ 日星铸字行决定用活版印刷的方式,将作家张大春的古诗打造成《活叶集》。(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活版印刷的时代,文字无法像如今容易修改、删除、收回,日星铸字行仍坚持重视每一个字,也是世界仅存生产正体中文字的铸字厂。(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记者林育绫/台北报导

台湾是世界唯一使用繁体中文字的国家,「日星铸字行」则是世界唯一打造正体中文的活版印刷铸字厂,今年迈入50周年,它的存在见证了人类最重要的文明发展,更具有文化资产意义。日星二代传人张介冠坚守著已经没人从事的产业;而作家张大春写著几乎无人写、讲究格律的古诗,两者相遇且共鸣了,产生今日的结晶《活叶集》,保存著流传千年的活版印刷技术,结合传统与现代、前所未有的设计,同时也是文人作家与工艺师傅的心血结晶,全球限量100套的艺术品。

请继续往下阅读...

▲▼日星铸字行~全球唯一仅存活版印刷铸字厂,快消失的文化资产专题专访。(图/记者李毓康摄)
▲「日星铸字行」是世界仅存打造繁体中文的活版印刷铸字厂。(图/记者李毓康摄)

张介冠曾与父亲一同经历活版印刷最辉煌的年代,直到受数位重击,变得萧条,在民国90年全台最大的铸字行歇业后,剩余几间同行打算将上万个铅字、铸字机等当成废五金变卖处理,他原本也打算跟进,却在一番挣扎后做不到,「这是我父亲一生的心血,我没办法那么自私,将这个流传千年的文明资产送进历史的灰尘里。」他不但决定保留日星铸字行,甚至打算重建活版印刷这个产业链,让这里变成一座工艺馆。

▲▼ 日星铸字行二代传人张介冠,亲手铸造铅字。(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日星铸字行二代传人张介冠,亲手以百度高温铸造一个个铅字。(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然而要重建并非容易的事,当一个产业已经消失20至30年,必须花2倍以上时间,还要有非常多的条件配合、庞大的资金支持,都不见得能做到。除了资金,他面临的第一个考验,便是铸成铅字的「铜模」耗损,却只有他一人拥有修复的技术。初期他没有设备,每天独自躲在地下室的角落,一个人一天仅能修复一个字,1万个字也就需要1万天,最快也要27年。

▲▼日星铸字行~全球唯一仅存活版印刷铸字厂,快消失的文化资产专题专访,张介冠。(图/记者李毓康摄)
▲看著父亲一生的心血,张介冠无法自私地将它们当成废五金变卖、送进历史的灰尘里。(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日星曾经透过外界的帮忙,在2008年有过一次铜模字体复刻计划,召集了约50个人协助,只可惜复刻字体需要讲究一致性和专业,种种因素让当时的计划不得已失败收场。到了2016年又在各界的关心下,重启了字体复刻募资计划,开始培训专业的字体修复师,来复刻这个对人类文明进展最重要的发明、珍贵的文化资产,就在那时与张大春老师相遇了。

▲▼日星铸字行~全球唯一仅存活版印刷铸字厂,快消失的文化资产专题专访。(图/记者李毓康摄)
▲张介冠以独有的技术,雕刻出字体的「铜模」,再以这个铜模去铸造出一个个铅字。(图/记者李毓康摄)

▲▼日星铸字行近景。(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每个铅字,都是由铜模打造出来。(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张大春早年在报社工作时,曾经十分熟悉那些铅字块,随著数位排版、快速印刷来临后,铅字活版印刷逐渐走进历史,他跟人们的一样不觉得生活有所欠缺,毕竟阅读丝毫不受影响,直到看了日星铸字行的纪录片,才惊觉:「我们已经几乎全面丧失了一种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工艺、技术以及美学!」


▲作家张大春依然写著讲究格律的古诗,如今已日渐无人写。(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如同张大春自己依然写著古体诗,这样讲究格律的诗体,如今已不见人书写,甚至没人感兴趣阅读。他心想,「虽然,我视旧体诗为一种不该在此一时代灭绝的文化表现,可是,我想大部分的别人并不这样想。而日星铸字行的大师傅兼老板张介冠先生,一定也是这样想著他的事业的吧?」

▲▼日星铸字行近景。(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 日星铸字行逐一检字,再以活版印刷的方式印制张大春老师的诗集。(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 日星铸字行,捡字。(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就这样「快消失的作诗方式」与「快消失的铸字活版印刷」彼此相遇且共鸣了!张大春决定无酬贡献自己创作的32首古诗,提供日星铸字行以传统活版印刷的方式,印制成诗集,作为铜模复刻募资计划的回馈品之一,所得用在字体修复计划。只是张介冠自己也没料到,从张大春交付心意那一刻起,直到现在经过了3年才终于完成!

2017年1月,日星找来两位设计师高鹏翔、刘宜芬开始为《活叶集》设计发想,高鹏翔天马行空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书册结构」,刘宜芬更是没日没夜进行美术设计,若以现代数位排版只需花15分钟就能搞定,她却连续花了3周挑战传统排版,每天排到「最晚关灯」,再加上选纸、尝试各种印刷方式等,她苦笑:「做完这本书,都能上一整学期的印刷教科书了!


▲开始执行印刷工作,才是「困难真正的开始」。(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张介冠回想制作过程的种种考验,一伙人经过数十次的会议讨论,终于把设计、制作方式定案,他却说,执行印刷工作才是「困难真正的开始」;投注的成本,更已远远超越了募资的金额,一行人依然卯足全力坚持下去,就为了让作品再往「理想状态」更靠近一点。

▲日星铸字行 活叶集。(图/记者谢婷婷摄)
▲两位设计师高鹏翔(左)、谢宜芬(右)为《活叶集》进行书册结构与美术设计。(图/记者谢婷婷摄)

▲▼  用活版印刷的方式,将作家张大春的古诗打造成《活叶集》。(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要达到良好的活版印刷品质,师傅必须兼顾「好体力、好眼力、对细节的执著」。(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张介冠解释,要达到良好的活版印刷品质,必须兼顾「好体力、好眼力、对细节的执著」,但活版印刷产业衰退后,如今拥有技术的师傅不多,且年纪也大了。没有好体力,就无法良好控制印刷的油墨量和压力;没有好眼力,则无法从茫茫字海中挑出错误;而缺乏对细节的执著,就不会对其中1、2个不完美的字反复修正。这些都需要经验值的累积,即使是年轻的师傅来学习,估计也要20年时间。

▲▼  用活版印刷的方式,将作家张大春的古诗打造成《活叶集》。(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印刷师傅必须具有细节的执著,能针对其中1、2不完美的字做修正。(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  用活版印刷的方式,将作家张大春的古诗打造成《活叶集》。(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印刷师傅也要有好体力,才能良好控制印刷的油墨量和压力。(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  用活版印刷的方式,将作家张大春的古诗打造成《活叶集》。(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  用活版印刷的方式,将作家张大春的古诗打造成《活叶集》。(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经历数次的失败、调整、再尝试,只为了往理想状态再靠近一点。(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当初募资计划一本诗集的赞助金额是1万元,不过为了印刷,失败了三、四百套,算下来每册内页成本约超过2千元。另外在《活叶集》的外壳上,每套都有一个铅字和铜模,是张大春亲手书法提的「叶」字,再由张介冠亲自修整、雕出铜模、铸造成铅字,一个个镶嵌在诗集上。光是这一个字,曾来来回回费工修整尺寸,每字成本至少6千到8千元。因此每套诗集制作下来的费用,其实已经远远超过募资的金额。

▲▼ 日星铸字行将作家张大春的古诗,以活版印刷方式打造《活叶集》(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活叶集》每套价值已超过新台币万元。(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 日星铸字行将作家张大春的古诗,以活版印刷方式打造《活叶集》(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换言之,若维持一套诗集只卖1万元,日星其实没有因此赚到钱,反而是亏损的。但张介冠豁达地说,「我只管把我的工作做好,让我可以不负他人所托。」「对我来说,答应该做的就是要做,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而是信用的问题。

或许就如同文字的生产过程,对他而言有炙热的温度和重量,说出口的话也是,他笑「话讲出来,就是承诺,不能落跑。」因为这份诺言,他们一行人才能将异常的执著化为动力,完成这份艰难的任务。

▲▼ 日星铸字行二代传人张介冠,亲手铸造铅字。(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对张介冠而言,文字是有温度和重量的,如同高温铸造的字。而说出口的话也是,一旦承诺就坚持要做到。(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日星铸字行~全球唯一仅存活版印刷铸字厂,快消失的文化资产专题专访,张介冠。(图/记者李毓康摄)
▲对张介冠来说,诺言跟文字一样具有份量,无法轻易损毁。(图/记者李毓康摄)

究竟为什么在这个快速与效率的时代,还坚持用这么费工的方式?这是他们对于文化资产、工艺、作者心血的重视;也是因为承诺,因为情感,才能奋不顾身用慢速追求完美,对抗这个逐渐失速、遗忘承诺的时代,企图唤起大家珍惜「文字的重量」。

▲▼  用活版印刷的方式,将作家张大春的古诗打造成《活叶集》。(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在这个快速与效率的时代,他们用慢速追求完美,企图唤起大家珍惜「文字的重量」。(图/新经典文化提供)

《活叶集》结合超过两种「快消失的艺术」,7月15日(ㄧ)下午即将在「会消失的书店」和平青鸟展售,除了贩售整套诗集,也会提供散页单张诗让读者收藏,一面是张大春老师的书法字,另一面则是以活版印刷印制的古诗,让人重新感受文字的重量与温度,也让这些对工艺坚持的人们,所坚守的美好意义「不会消失」。

▲日星铸字行 活叶集。(图/记者谢婷婷摄)
▲《活叶集》保存了流传千年的活版印刷技术,也结合了文人作家与工艺师傅的心血结晶。(图/记者谢婷婷摄)


展览日期:7月15日-8月11日
展览地点:
和平青鸟书店
展览地址:台北市大安区卧龙街287号(近捷运麟光站)

日星铸字行
地址:台北市大同区太原路97巷13号
营业时间:9:00-12:00;13:30-17:00
(贩卖铅字等相关商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