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這句話確實戳中我了,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想得太多」的人。

我常常在想,我的人生應該是怎麼樣的,我會獲得什麼樣的成就,能有多少收入,又會遇到如何優秀的另一半,總之,我無時無刻都在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但想了這麼多年,生活軌跡依然沒有任何變化,有時甚至覺得已經進入「倒退」模式,別人都是離目標越來越近,而我卻覺得自己離目標已經越來越遠,這種距離感,確實讓人很有挫敗感。

我想,這大概就應了先生的那句話:「總是想得太多,而讀書太少。」這裡的讀書,指的應該不只是表面上的讀書,而是一個人知識的積累,以及如何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

就拿我自己來說,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白日夢」,卻從來沒有靜下心來好好去學習,好好去閱讀,也沒有時常進行總結與反思,試想一下,如果硬體跟不上,想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曾經看過一本書,裡面的核心思想就是吸引力法則,當時我真的以為只要自己有足夠強的「念力」就能吸引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但現在我知道了,這個法則的背後,還有一個關鍵所在,那就是「行動」,只有付出行動,通過不斷的學習豐富自己的內心,這個法則才會產生作用。

我想,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所有想像力化為執行力,由內而外改變自己,我相信總有一天,能夠到達夢想的彼岸。


感謝悟空邀請。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讀書人,讀書不夠多,卻想的太多,這樣會給自己徒增煩惱。講實話,楊絳先生的這句話,可能會戳中極大一部分人。當然不讀書的人例外。

按照我的理解,要麼博覽羣書,集萬家之所長並能夠真切理解自己所讀的思想;要麼索性不讀書,只糾結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煩惱,按照非讀書人的做法去處理就好。恰恰是稍微讀了一些書,便覺得自己已經是某領域的專家、權威,然而遇到很多問題,發現自己所掌握的,並不能完全解決自己的困境。

換句話說,通常是人們所擁有的才能、所讀的書、所掌握的知識,不足以解決自己的難處、撐起自己的野心。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楊絳先生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也包含:如果你現在遇到了解決不了的苦惱,那就去多讀書,在閱讀的過程中,書中的某些想法可能就改變了你自己看問題的角度、改變了你解決問題的思路。

當然,以上只是我這個讀書不多的人的片面理解。但是我個人認為,不論從哪個角度去理解,多讀讀書總是好的,大千世界,每個人的境遇不同,所展現出來的東西也不同,多讀讀書、看看豐富的世界,挺好。


楊絳說:「一個人的迷茫,是讀的書太少了,卻想得太多了」。一句話讓我想起了六祖。你說,他一個字不識,想的還比誰都多,他咋就不迷茫呢?

你們書讀得多,你們說說這事。我書讀得少,我感覺他們都在騙我。

六祖三歲喪父,青年時靠賣柴為生,在去街上,路過寺院時聽到寺內和尚誦佛經,聞經開悟,感悟佛道。直接求見五祖弘忍,當五祖得知惠能無文化,不願收留他。惠能對五祖說:人有南北之分,佛性無南北。一句話就讓五祖收留了他,並以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又讓五祖把第六代祖師聖位傳予他,並要他即時南歸,等待時機出山弘法。惠能24歲。在既未削髮又未受戒的情況下,作了佛門第六代宗師。


這個問題戳中了我自己。

最近在頭條上寫作文化方面的東西。有些問題是關於魯迅先生的,現在回頭去看。已經有七八年沒有讀魯迅先生的東西。想要回答,感覺到力不從心。

還有一些問題是關於金庸先生的。金庸先生的書,最喜歡看的時候是初中高中的時候,大學主要看魯迅先生的一些書,和研究魯迅先生的一些。現在再回頭,想要回答十幾年之前看的書。那真的是非常的艱難。

還有一些問題是關於李白的詩歌,杜甫的詩歌,李商隱的詩歌。現在回頭一看,自己胸中的詩啊,真的是太少了,屈指數一數,估計10個手指頭,再加上10個腳趾頭,都已經夠用了,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回頭好好看書,加油。


楊先生說的非常準確。人類自進化到智人階段以後大腦的發育促使人類能夠對周邊所發生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認知。這些認知發展到現在產生了文化。這些文化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博大深奧,能夠對受這些文化的人們產生影響。但它也有很多不太符合自然規律的東西,或說有很多不符合當今科學原理的成份,這些成份就是文化的特點,而這些文化習慣的形成一定是在當地生活過的前人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性的東西。這些文化雖然不一定符合科學但並不影響它的傳播繼承。楊先生所說的應該就是這個意思。發展性的繼承纔是對文化傳統最好的保護。而發展性的繼承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多讀書,多讀不同文化不同思想所帶來的不一樣的文化體驗這樣你就會更好的理解你所要繼承的文化傳統中的價值和特點。而當今我們年輕人最大的問題是隻知道掙錢過好日子,滿足自我物質的需求,忘記了真正需要滿足的是我們的思想意識。人只有思想意識感受獲得滿足這個人才會有成就感,有錢真的不一定有這種感受。這就是最大的誤區。一個想獲得成功的人,最先需要提升的一定是他的思想價值,一定不是他的財富。而成功最需要的就是思想的成功。讀書是唯一最準確和最便捷的方式。所以說幻想不是成功的保證讀書產生的思想和觀點纔是真正的財富。奉勸各位去讀書吧,好好讀書讀好書讀會書。謝謝閱讀


還好。

正在不斷的讀書,來充實自己。

儘管現在有些迷茫,想的很多,不知道畢業了可以做些什麼。

但是還是堅信讀書是有用的,讀自己喜歡的書,讀實用性強的書,學習慕課,尋找學習的途徑。

現在不僅是讀書問題了,而是如何利用好各種學習的途徑。才能處在相對公平的起跑線上。


我——也——被戳中了!

懶惰是我的常態,所以書房呆的時間太短了。歲月蹉跎,鬢染白髮,悔之晚矣!算了吧,還是多看看頭條吧!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覺得書讀得少


非常有道理,讀書的時候想的就少了,因為書裡面的道理都夠你理解了,你不讀書整天閑著沒事幹,可不就想的多嗎?


關於讀書,這實際上是一個複雜的事了。第一,要知道,這世上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庸才(無貶義,只是說無甚特殊才能而已)。第二,要知道這世上的絕大多數工作,也只是很普通的工作,事實上也並不需要你看了很多書或者需要有多麼高的學歷才能做。第三,書看得多少、吸收了多少,這將決定一個人的快樂程度。一般而言,普通人看書,吸收不了多少,且吸收差不多的時候,就勝利達到了楊絳先生所言的「你的問題是書看得少而想得太多」的境界了,這個境界很可怕,可怪的是普通人看書倒是很容易達到這個境界的,那麼痛苦就隨之而來了。第四,就我自己的體驗來講,普通人少看點書,也許更能快樂(起碼我的很多不大看書的同事是很快樂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