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謚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名士法真之孫。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謚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謚號的大臣。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全三國文》輯錄有其文一篇 。

李儒,字文優 ,生卒年不詳,東漢末年的博士 、弘農王郎中令,董卓專政時,奉董卓之命,入宮毒死劉辯 (弘農王)。董卓死後,李傕[jué]攻進長安,控制朝政,李傕推舉博士李儒為侍中,但被漢獻帝拒絕。198年李傕被曹操擊敗,李儒不知所蹤。

陳宮,東漢末官吏剛直烈壯,足智多謀。少與海內知名之士比皆相連結,青州黃巾起,兗州刺吏劉岱戰死。陳宮等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曹操東徵陶謙,留陳宮等守東郡,宮與張邈等叛操迎呂布入兗州,呂布戰敗後,陳宮隨呂布投徐州牧劉備,勸呂布襲取徐州以為根本。陳宮極力主張呂布與袁術和婚、形成徐揚合縱以抗拒曹操。惜呂布無謀,沒有採納其計策,及遭陳登父子從中破壞,結果聯盟失敗,呂布兵敗後一同被曹操所擒,不屈而死。演義中陳宮曾為中牟縣令,捉住了行刺董卓失敗的曹操,因感曹操的抱負而棄官和曹操一起走。因見曹操之殘暴,濫殺呂伯奢一家而棄之而去,並與之誓不兩立。後輔助呂布和曹操作戰,多次設計打敗曹操,因呂布不聽其言,最終失敗被曹操所擒。曹操因感其救己之恩之慾釋放之,但陳宮堅決不降而被殺。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綉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綉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謚曰肅侯。《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並為《吳起兵法》校注。

在史書《三國志》中郭嘉是曹操前期重要的謀臣,爾賈詡是公認的看人準,。就其最後的結局看賈詡高於郭嘉。郭嘉的謀略高於賈詡。

我認為郭嘉、賈詡、法正、李儒、陳宮這個排名是在謀略上。當然應無法排名,因為不是同時較量。在正面戰場上也沒有較量過。


三國演義中最有才華,最具謀略的其實不是諸葛亮。也不是周瑜。也不是司馬懿。這三個人確實有才華。確實有謀略。而且還都是經天緯地安邦定國的人才。但要是與我下邊說的這一位相比就稍遜一籌了。其他的郭嘉,法正,陳宮之類的。那可以說是不具有可比性了。我要說的這位。就是賈詡。《三國演義》中最有才華。最具謀略的就是賈詡。賈詡穩穩的排第一!賈詡第一次出場。就是在董卓被呂布殺了之後。涼州軍羣龍無首。一幅爹死孃家人的局面,都想偷偷逃回涼州。就在大傢伙兒都試圖與董卓劃清界的時候,是賈詡團結並領導著涼州軍,穩定了長安城裡的句面,使得漢帝國又維繫了幾年。要不然偌大一個帝國。立馬就崩潰了。賈詡輕易不出手。一出手就讓整個局勢逆轉。在這個地方,賈詡一出手,土崩瓦解的涼州軍人勢力,一下子又重新控制了局面,掌握了中央政權,賈詡可以說是再造漢室呀!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謚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名士法真之孫。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謚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謚號的大臣。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全三國文》輯錄有其文一篇 。

李儒,字文優 ,生卒年不詳,東漢末年的博士 、弘農王郎中令,董卓專政時,奉董卓之命,入宮毒死劉辯 (弘農王)。董卓死後,李傕[jué]攻進長安,控制朝政,李傕推舉博士李儒為侍中,但被漢獻帝拒絕。198年李傕被曹操擊敗,李儒不知所蹤。

陳宮,東漢末官吏剛直烈壯,足智多謀。少與海內知名之士比皆相連結,青州黃巾起,兗州刺吏劉岱戰死。陳宮等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曹操東徵陶謙,留陳宮等守東郡,宮與張邈等叛操迎呂布入兗州,呂布戰敗後,陳宮隨呂布投徐州牧劉備,勸呂布襲取徐州以為根本。陳宮極力主張呂布與袁術和婚、形成徐揚合縱以抗拒曹操。惜呂布無謀,沒有採納其計策,及遭陳登父子從中破壞,結果聯盟失敗,呂布兵敗後一同被曹操所擒,不屈而死。演義中陳宮曾為中牟縣令,捉住了行刺董卓失敗的曹操,因感曹操的抱負而棄官和曹操一起走。因見曹操之殘暴,濫殺呂伯奢一家而棄之而去,並與之誓不兩立。後輔助呂布和曹操作戰,多次設計打敗曹操,因呂布不聽其言,最終失敗被曹操所擒。曹操因感其救己之恩之慾釋放之,但陳宮堅決不降而被殺。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綉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綉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謚曰肅侯。《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並為《吳起兵法》校注。

在史書《三國志》中郭嘉是曹操前期重要的謀臣,爾賈詡是公認的看人準,。就其最後的結局看賈詡高於郭嘉。郭嘉的謀略高於賈詡。

我認為郭嘉、賈詡、法正、李儒、陳宮這個排名是在謀略上。當然應無法排名,因為不是同時較量。在正面戰場上也沒有較量過。


排名相對來說,我個人喜歡賈詡,郭嘉,李儒,陳宮,法正。原因很簡單,賈在歷史上是活到壽終正寢,經歷幾朝的老人,學識不用多言,更多是對時代變遷的把握,郭嘉其能力獻計之精髓,剩下幾人只有陳宮頗有爭議!


賈詡>郭嘉>周瑜>法正>荀攸>司馬懿>龐統>諸葛亮>荀彧>陳宮>劉燁>徐庶


賈詡第一 這個纔是大智慧


賈詡_郭嘉_法正?李儒_陳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