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見過一個活的有作協證的人。現在會寫字的人很多。和幾十年前沒法比。那時會寫字的人少,作家也是鳳毛麟角。

現在聽說作家滿天飛。

我也很想飛,想加入作協,看看裡面都是一些什麼貨色,只是不得其門而入。

沒去過作協,只能憑想像,裡面的人一定各個道貌岸然,滿嘴噴狂話,衣冠楚楚,屋子裡香煙飄渺,茶香撲鼻。

大家輪流發言,說一些不著三不招四的話。

說完了,就大擺桌,開喫。

飯食一定不會太差。

因為我是抱著這個開喫的目的去作協的,我就以為作協一定會管飯。

作家們隔三差五的去喫一頓。

作協的門很神祕,聽說入了作協要繳費,喫飯喫的是自己的,俗稱嚼手指頭。

我想大家都想當作家也是好事,哪怕當一個最差勁的作家。

有人說,一些作家是假作家,寫不出什麼東西來。

但我覺得這樣也不錯,說明作家在羣眾中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寫不出好的作品可以慢慢來,總比想當流氓要好的多。

但作家還是要寫一些好的作品出來,中國的文學走向世界,就靠這些作家了。


水平不一。

作協一般分四級:縣、地(市)、省、國,有些發達地區可能還有鄉鎮級作協或文協。

先別嘲笑那些級別很低的協會,有創作慾望的人很多,愛好寫作者大都希望交到筆友,跟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切磋交流,但高級協會門檻相對較高,達不到入會的水平咋辦?低級別協會就給了他們這樣的一個平臺。

一般來說,縣級作協會員比常人強不了多少,也就是個愛好,通常達不到發表水平,或者就是在本縣、市的報刊(主要是內刊)偶爾露露面而已。再往下的就是普通人了,區別在於他們在寫。

市級作協會員相對於常人,還是有了比較明顯的區別,他們的詩文相對成型,具有了一定的技巧和文學性,相當於人們常說的文學青年(或中年、老年),他們的發表陣地主要是省市級刊物,有一定幾率在公開刊物發表,有的人已經出版了個人專著,當然,基本上是自費。

省作協會員在過去一般被認為已經算是作家,因為在八九十年代寫作的人沒那麼多,協會級別也沒那麼多,會員數量非常有限。但現在,一方面作協的門檻在降低,通過各種關係或手段加入作協的地方「名流」增多,另一方面具有寫作能力的人比過去多了幾十倍,(真正的)作家的標準也相應提高,以至於很多省作協會員即使達到了以前的標準,也只能算作準作家。而少部分靠關係進入的,有的甚至只相當於縣作協水平。當然厲害的還是比較強,他們可以在省級名刊或一些國家級刊物經常發表作品,有入選全國性文學選集的可能,個人作品集也許會在正規的官方大賽獲獎,然後在省市一級開作品研討會,還有被高校邀請去作文學講座的機會。

全國作協會員不管從認可度還是實際創作能力,基本上都可算作作家了,其中水平高者,都是耳熟能詳的人物,如莫言、賈平凹、閆連科、王安憶、遲子建等。當然也有渾水摸魚的,這一類人大致相當於一個中等水平的省作協會員。


擁有作家協會證的人,尤其是國家一級的,當然是寫家子,舞文弄墨有兩下子的。不過也不一定,只見過兩個有這種證的人寫的所謂著作,拜讀後覺的一般,雖然有些句子不通,語法上毛病挺大。但現在只要肯付錢出書是最容易的事,出版社是企業,要掙錢喫飯,而責任編輯是不負責還是同作者層次相似,不好推測。作協會員不是官位,也不發工資,比官員的職位購買起來,相對容易一些,也是推測。人們看到許多磚家,都是比作協會員高級多的人物,說出的話,出的主意,水平之低下,讓小民怒笑不的。總之,什麼水平一類甭提,有證則行,反正假貨見的多了,也不以為希奇。


謝謝邀請

有時候,大家一聽作家,反映兩極。一種是高大上,靠碼字為生,一定文采飛揚,妙筆生花;一種是騙子橫行,不是什麼好來頭。其實,這兩種認識都不可取。

作家,準確的說,是以文學創作為職業的人。民間戲謔認為,老在家裡坐著,所以就成作家了。我國對各種家,原來是非常嚴格的。各方面如果沒有特別大的建樹,要想成為家,比登天還難。作家是要出去採風,體驗生活的,這在當時是作家的標配。那會兒,如果你把一個幹了好幾十年的文學工作者叫作家,不但社會不接受,他本人能和你急。但是到了現在,特別是自媒體的出現,作家就變得人人可以當作家,作家的標準降低了。經常是就寫過幾個豆腐塊的文章,就能成為著名作家。你不這樣介紹,他同樣會跟你急。哪有什麼採風、體驗生活,真是在家裡胡編亂造的就成為了作家。

再後來,各種作家協會紛紛出籠,什麼國際作家聯合會,亞太地區作家聯盟,華南區域作家協會,老齡化作家專業委員會等等。太多了。這樣的情形,讓人對原本的作家認識產生了高度的質疑。也讓作家羣體蒙羞。

公平的說,持有作協證的人,文底功夫應該是不錯的。畢竟,各級作協,特別是省一級以上的作協,對作家的作品發表數量、質量是有要求的。寫作能力、水平毋庸置疑。但是能不能創作出振聾發聵的作品,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家,肩負著美化生活、藝術生活的重任。無論是專職作家,還是自媒體經營者,都應該自愛、自律、自強。畢竟,在人人都是作家、人人都可以成為作家的時代,愛惜自己,也是愛惜讀者。讀者是上帝,上帝永遠不會錯。


現實的中國,名和利是密不可分的!出了名,利益好處就來了,生活就滋潤了!同樣寫幾個毛筆字,你寫,不值一文。人家作家寫,醜裏醜氣不要緊,可以解釋成個性,幾萬塊的潤筆少不了吧?中國講究名正言順。你不入此門,人家不承認,你寫的東西,屬於狗肉(儘管美味)上不了桌面!再有,中國大約是世界上證件最多的國家!這說明這個國家很複雜然後缺少信任。還沒出生呢,你的父母就先辦結婚證然後準孕證??作家當然也一樣呀,你沒那個證,同樣證明不了我是我!所以許多人拚命努力,要弄那個證,許多還真寫出不錯的作品。然後一證在手,衣食無憂??許多人也就江淹才盡了!個人還是認為事實勝於雄辯,你是不是作家,不是靠別人證明,還是靠你自己的作品來說話!


大多數擁有作協會員證的人比較勤奮,暫且不論其作品質量如何,他們大都喜歡思考,勤於動筆,偶爾有文字在省市區級刊物發表。據我所知,參加市級作協必須要有三篇以上文字在省市級刊物發表,這是一條硬槓,至於有沒有走後門的就不得而知了。

作協會員未必能寫出高質量的文字,俗話說高手在民間。現在是網路時代,許多自媒體作者寫出來的文章也很精彩。既然已是新時代,大家就不要辜負這個時代,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管他是不是作協會員呢!


作協會員證這幾個字有點吸引,被國家單位認定為『作家』纔可享受吧,是嗎?肯定要通過作協部門髮捲考試來認證嘍。

「一個成家的人,顧名思義,必然是結了婚的。」

通過寫文章,來映響讀者,肯定是寫一些對社會、對人生、能啟發社會上更多的人對其產生熱愛和追隨,並經作協部門考覈通過的人,堪稱作家。

作家,一定有其出色的作品,振奮人心的創作。作家,對社會、對人生起著啟迪的教育意義。其作品和價值映響著幾代人!比如:魯迅,曾經有文作入選教科書。莫言,能拿下諾貝爾獎。金庸,能將其武俠小說拍演成戲。瓊瑤,愛情小說也不賴。等一批以寫作為第一要務的有一定映響力的人。

時下是網路時代,有自媒體這樣的平臺。

寫東西的人對於發表更便捷,同時踴現出一大批熱愛寫作的人,一首首類似的『古詩』,散文,豐富了網路,這是好事。對於這方面的業餘愛好者,其寫出來的東西也是很優秀的。雖然這些人沒領到那個所謂的『作協證』,那他的作品又作何評價呢?對於閱讀文章的人來說,只要是遇到好文美文,一樣追捧和點贊吧。

那麼時代不同了,網路興起了『網路作家』。一首好詩,一首好詞,或美文,不也納入文化領域創作裏嗎?不管他成家與否,好作品是耐讀的,讀者同樣喜歡!那麼誰為他們發證呢?

只能是百花齊放,春色滿園嘍!


魚龍混雜

我繪製的水墨國畫作品


生活圈中沒一個作協的,但我知道作家憑作品說話,憑作品服人。首先得有作品,它是作家向人們向社會展示的平臺,關鍵點是在作品質量,沒質量廢紙一堆人枉其名罷。


所謂作家不神祕,本人偶而寫了幾篇小說,水平不比有些作家差,有人暗示我介紹進市作協,我一笑了之,稿費拉關係可能費用還不夠,至於什麼名氣,我就羨慕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