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自畫像

2014年3月8日,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舉辦了一場名叫「高更:變形記」(Gauguin :Metamorphoses)的展覽。此次展覽展示了法國藝術大師保羅·高更(Paul Gauguin)創作的稀有版畫和素描作品,探求了這些作品與高更在木材或瓷器上所創作的那些傑出油畫和雕塑作品間的關係。包括120件紙上畫作,30餘件油畫及雕塑作品。這是一次全面、深度解析保羅·高更藝術魅力的奇妙之旅,而隨著對高更的全球式的深入研究,高更在美術史中的價值和地位也越來越顯著。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梵谷、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對現當代繪畫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高更早年在海輪上工作,後又到法國海軍中服務,23歲當上了股票經紀人,收入豐厚還娶了一位漂亮的丹麥姑娘梅特·索菲亞·加德為妻。可是高更在35歲時辭去了銀行的職務致力於繪畫,38歲時與家庭斷絕了關係,過著孤獨的生活,並通過畢沙羅捲入了印象主義的天地。高更受到印象派朋友的影響後開始作畫,還受到象徵主義,日本版畫以及文學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高更總是嚮往著遠方,留戀那些具有異國情調的地方,他要求拋棄現代文明以及古典文化的阻礙,回到更簡單、更基本的原始生活方式中去。 

海邊兩個少女

出生於法國巴黎的高更把繪畫的本質看作是某種獨立於自然之外的東西,當成記憶中經驗的一種創造,而不是一般所認為的那種通過反覆寫生而直接獲得的知覺經驗中的東西。和大多數同時代的藝術家相比,他的探索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原始藝術的影響,特別是他對南太平洋熱帶島嶼的風土人情極為痴迷。

高更作品

1873 年高更開始繪畫,並收藏畫家作品。他擁有畢沙羅(Pissarro)、馬奈(Manet)、雷諾阿(Renoir)、莫奈(Monet)、希斯里(Sisley)及塞尚(Cezanne)等人的作品。1876 年,高更有一幅作品入選巴黎沙龍,第二年他做了第一件雕塑作品,漸漸地,高更越來越專註於藝術創作,並參加了最後四屆印象派畫展。1883年高更成為職業畫家,團結了一批還未成熟的青年畫家組成了蓬塔旺畫派,1887年,他在布列塔尼、巴拿馬和馬提尼克找到了天堂一般的環境。明晰的線條、碩大的體積感、生硬的對比色彩,從此他與印象派決裂。當他回到法國時就譴責莫奈和畢沙羅特有的自然主義幻覺,提出藝術表現的「綜合」。

高更作品

1888 年二月,高更前往不列塔尼的阿凡橋,結識了貝納(Bernard)。貝納的一些觀念受到高更修正和潤飾,形成今日為人所知的「綜合主義」(synthetism)運動的理論基礎。貝納反對庫爾貝(Courbet)的寫實方式,主張拓展印象主義領域,朝著另一新的方向探索。他們尋求新的表現力量,主張藝術應具備有力、率直而普遍的相同象徵,捨棄細節及特徵,並經過壓縮的感覺,強烈而集中地表現印象、觀念和經驗三者的綜合。高更於是走出了印象派畫家那種瑣碎的光影、固定短暫景象的意圖、以及對文學借喻的逃避。

高更作品

1895年以後,因健康原因和經濟支持的中斷,高更精神受到刺激,自殺未遂。他的藝術觀點受象徵主義觀念驅使,不滿足印象主義繪畫。1897年創作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用夢幻的形式把讀者引入似真非真的時空延續之中,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之作。另一幅作品《兩個塔希提婦女》追求表現的原始性,含有精緻的趣味和藝術魅力。

高更作品

高更在早期的風格帶有實驗性,也很拘謹,令人聯想起在巴比松畫派(Barbizon School)影響下的畢沙羅的作品。儘管色彩略見後來發展的跡象,但仍很拘謹。他把顏色做塊面處理,自由地加重色澤的明亮感:例如以鮮亮的藍色畫陰影,以紅色畫屋頂,而使之自背景中突出http://www.chushan.com/。

敬神節

在技法上高更多採用色彩平塗,注重和諧而不強調對比,《講道以後的幻景》就是這種藝術處理的代表作。他的繪畫風格與印象主義迥然不同,強烈的輪廓線以及用主觀化色彩表現經過概括和簡化了的形體,都服從於幾何形圖案,從而取得音樂性、節奏感和裝飾效果。其理論和實踐影響了一大批畫家,被譽為繼印象主義之後在法國畫壇上產生重要影響的藝術革新者。

高更作品

簡化了的巨大形狀,均勻單一的色彩,分割主義,無陰影的光,素描與顏色的抽象化,超脫自然,這就是高更所發現和創立的藝術。但是他的這種幻想和藝術在自己的國家處處走投無路,於是在1891年2月23日他拍賣了30幅作品得到一筆收入,於4月4日乘船前往塔希提島,歷經幸福與磨難,畫了不少畫後又回到法國。在1893年11月舉辦了他的《塔希提人》(Tahiti)畫展,結果是徹底失敗,在物質上收入是零。而他那新穎、神秘、野蠻的繪畫卻迎得了一些崇拜者。最終巴黎文明人的嘲弄又使他返回塔希提島。也是這樣,才有了今天廣為人知的脫去了文明的衣服,獨身一人赤裸裸地置身於偉大的自然之中的高更的傳說。

高更作品

高更出於對歐洲文明和傳統藝術的懷疑,離開了歐洲到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島和土著人長期生活在一起。出於主觀情感的濃烈,他和再現性創作告別,以某種「暗示」和「象徵」代替敘事性描述,以對平面的自由支配代替了透視、光影、立體、造型燈法則。病魔和喪女的不幸曾使他想到自殺,得救後畫了那幅傳世名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憑藉島民厚朴的、天真無邪的形象,以及畫家那種獨特的單純、粗放、遠古、唯美的裝飾風語言,對生命和宇宙提問並尋求答案。爾後高更又移居馬克薩斯群島法都——伊瓦,於1903年5月1日辭世。 

高更作品

2015年2月8日,高更的一幅油畫以3億美元成交,創下藝術品最昂貴价格成交紀錄。儘管在藝術史上高更的地位並未在初始就獲得確立和肯定,但時間終究還是返還了高更身為偉大藝術家的身份,他是與遙遠世界接觸的創造者,也是藝術史的一部分。高更消化吸收了埃及、印度、古希臘與西方現代大師們的經典大作,不斷地鑽研這些傑作所衍生出來的作品。高更也是個被詛咒的藝術家與冒險家,他死後所獲得的成功儼然讓他成為現代主義之父,並受到最高的重視。就在全球「高更熱」持續發酵的同時,據悉,高更的青銅雕塑《希娜與塔圖》將於9月16日在第二屆南京國際美術展的重要單元「大師展」中亮相,一定不能錯過和大師作品面對面的機會。   

《希娜與塔圖》,構思於1888年,高31.8厘米,褐色青銅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