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各路人馬紛紛加入其中,投入到了這場反抗暴秦的戰爭中。每破一地,便有百姓加入,響應者越來越多,聲威也越來越壯!隨着雪球越滾越大,龐然大物般的秦朝卻像是脆弱的秸稈般不斷潰敗。在這場起義中有兩個人表現最突出,他們就是劉邦和項羽。

  劉邦和項羽在陳勝吳廣的星星之火中迅速燎原。在推翻暴秦之後,開始了雙方爲期四年的楚漢之爭。在這場兵力、身份懸殊的戰爭中,劉邦以勝者的姿態一躍而出,將項羽的大軍擊潰,最終使項羽含恨自刎於垓下。

  而戰爭的勝利離不開開國功臣。在當時,劉邦共封了七位異姓王,他們分別是楚王韓信、趙王張耳、樑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長沙王吳芮、燕王臧荼。劉邦雖然明知這些人中,有不少是不受控的。但爲了穩定,卻不得不賞,不得不封。所以當建國後,劉邦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處理這七位異姓王。

  燕王臧荼是第一個有異心的,因此他也是第一個被處理的。當時劉邦開始大量的清除項羽舊部,而燕王臧荼本來是項羽的舊部,自然有預感,這是劉邦要拿他們這些異姓王開刀了。他心裏清楚,自己不是和劉邦打天下而受封的楚王。他只是在項羽和劉邦的爭鬥中兩不相幫,等到最後劉邦勝利才投降的。投降並沒有帶走他的兵力和封地,這使得他在劉邦心中,還是不受控制的勢力。因此他當下就在自己的封地登高而呼,謀反了。然而螳臂安能擋車,叛亂很快就被撲滅,他也被殺。如果不是他的兒子逃到匈奴,那很有可能也和他爹一樣,小命不保。

  不過他比起韓信來說,已經算是好多了。他的家族並沒有因此而受到牽連滅族,只是在日後的風雨中逐漸家道中落。等到他的外孫女臧兒出嫁後生了女兒王娡,這纔爲家族帶來了轉機。母親想盡辦法將王娡送入宮中,果然被漢景帝一眼看中,從此十分喜愛她,被漢景帝封爲王美人,並育有一子。她精於宮鬥,手腕極高,爲兒子的上位鋪好了道路。直到最後兒子登基,開創了漢朝的盛世!他就是漢武帝劉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