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欣賞書法作品之難

我覺得你這樣的感覺一點都沒錯,弘一法師就是那樣的人,弘一法師的作品也是這樣。或者說書法作品歷來如此,他只能給人以模糊的意象,而不是清晰具體的存在,這也是我們欣賞書法的難點,重點所在。

我們可以整體感知這一幅作品具體的好,他好在什麼樣子,但是具體哪裡是他變的好,是他讓人感覺非常好,這又是另外一番功夫了。

二、拆分

我們可以從書法的筆法、結構、章法三個層面來分析為什麼或者是怎樣去感知一個作家、一個書法家的書法作品。

三、筆法分析

弘一法師的字體筆法以及筆畫造型,非常細膩溫潤,而且你在弘一法師的作品裡根本就看不到任何方硬或者尖銳的東西存在。每一個筆畫都是那樣溫潤秀雅,外表非常潤滑,每一點稜角,因此,沒一個筆畫都像是被拋了光,上了蠟的寶石珠玉,閃閃發光,非常惹眼,這也是他的書法顯得溫潤的原因。

四、結構分析

弘一法師在結字方面,尤其是漢字筆畫的造型處理方面,簡直是一個天才的人物,為了表現自己心目中那種淡泊功利、與世無爭、忘我之境的精神狀態。在書寫的過程中,著意將一個字的結構故意寫散,筆畫相對縮小,因此在一個字之中也留有縫隙和餘地,者是非常明智的舉動。這樣一來,弘一法師在看似漫不經心的書寫中,透露自己內心的情感世界,那種天人合一、毫無波瀾的心境,便顯得淋漓盡致。

雖然鬆散的結構非常令人乏味,也顯得很幼稚。但是弘一法師畢竟是弘一法師,這樣的處理。非但沒有乏味,而且還繞有情趣,顯得非常有童趣、童真。這大概也是佛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吧,崇尚天真自然。捻花而笑,參悟佛禪。

五、章法分析

弘一法師在章法上的處理基本上和筆法是一致的,沒有可以找尋齊整,沒有刻意安排,而是隨性自然,自然地書寫流淌,讓自己的真摯感情伴隨書寫的過程滲透在作品黑白線條的世界裡。這一點也使得他的作品有一種超脫不俗之氣撲面而來。


我們分階段來看看弘一法師書法的特點吧。

早期:

大師早期作品,總體上受北朝碑版的影響,點畫抑揚頓挫,結構筆鋒銳利。他結合魏碑自創的楷書,筆畫飽滿厚重,結體略修長,筆畫以魏碑為主,兼融了更多隸意,修長勁瘦。以下為其早期作品。

中期:

這一時期為大師出家後的12年,即1918年——1930年。這時大師已洗盡鉛華,方筆開始弱化,線條開始變細,靈動,圓潤,結體加長,有意識地提煉簡凈明瞭的氣息,處於「入世」與「出世」的過渡期,是「弘體」的孕育期。

這一時期他開始在往昔書風的基礎上,融鍾繇楷書,持恭敬之心,神凝氣端,探尋向佛門僧人應該持有的寫經書法風格的演進。此時的結體由矮肥變為正方,骨骼俊挺,筆畫稍瘦,起落嚴謹,放少收多,跳出北碑影響,看外部之美不如往昔,而平淡沖和,與世無爭,虔誠苦行。以下為中期作品。

晚期:

結體更加簡凈、恬淡、圓融、瘦峭,從中體會到沉重的宗教內涵,仿若理佛,心靜至誠,從容不迫。其字體上寬下窄呈瘦長之形,雖圓潤稚拙,然筋骨內蘊,轉折、提鉤之處隱現勁力。

此一時期的線條多用圓筆,極富圓融溫潤之美,毫無獷野之氣,呈現出超脫淡逸、不食人間煙火的禪意,清絕人間。以下為其晚期作品。


高山流水 又見悲欣——追緬弘一老人圓寂75週年

弘一大師俗名李叔同,他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諸多藝術的造詣,尤為難得的,是他一生始終恪守奉行 「士先器識而後文藝」 的藝術觀。這對當下藝術領域的發展,以及精神傳承等,都有非常難得的現實意義。李叔同出家以後,棄捨諸藝,獨書法不廢,並將此作為利益世間的善巧方便。

弘一大師說:「朽人的字就是法」。一心說:「我的法就是字」。

一心,1971年生,弘一研究專家。多年來,一心一直在用一顆靠近弘一大師的心,來降伏自己的心。

究竟什麼是弘一大師的內心?什麼是弘一大師的精神?在弘體童真稚拙的外形裏,包裹著百歲長者的大智慧;在去盡鉛華的簡約的線條內,有著百鍊鋼化繞指柔的張力;在通篇看似漫不經心的佈局中,每個字有如論道君子般的從容。一心希望通過他所創作的弘體書法作品,帶觀眾進入凈、靜、敬的狀態,這也是尋味藝術之道。

本次將展出84件作品,展覽以一心的書法為顯軸,並以裝裱、影像作品為隱軸,穿插並陳,呈現弘公至真至簡之道。

此主題的靈感來自有感於弘一大師一生敦品勵德,士先器識而後文藝之高尚情操。師出家後以書法為方便,普利十方,悲心未已。其後期獨創的弘體書法與其自身的人格水乳交融,溶於一體。

「弘書演道」蘊含二義

其一,大師晚年嘗夫子自道:"朽人的字就是法。"其書與道,確實難分彼此。大師法號弘一,法名演音。此處"弘書"即指弘一之書,"演道"即指演音之道。合之即是:弘一之書,即是演音之道。

其二,前人已往,來者不息。弘一精神崇高的人文價值有待後人去挖掘、繼承、弘揚、推演,並薪火相傳。是為"弘書演道"主題的緣起和立意所在。

該作以方正為佈局,不偏不倚,以喻恭敬;略款,以示無我;鈐印於中,以顯正心。


清微淡遠,不著塵煙。

瘦勁通達,平和內斂。

悲憫蒼生,心燈點燃。

無上清涼,沉靜安然。

品弘一法師書法有感


這是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留下的四個字--「悲欣交集」,理解和評價一個人的書法應該和時代背景以及個人經歷聯繫起來,縱觀大師一生,少年風流倜儻,中年受三皈依,號弘一,在虎跑寺正式出家。大師一生造詣極高,動亂的年代,他的內心是平淡、恬靜、沖逸的,他的作品難見稜角,這就是外人所臨摹不出來的,當一個人的涵養極高時,就有一種外在的力量,讓人敬畏,我想弘一法師的書法作品應該和他本人一樣高尚,一樣令人敬畏。


我是個出家人,喜歡書法,所以我認為有一點資格回答一下,說錯見諒!

因為弘一是學律的,所以我們都稱之為弘一律師!出家之前不否認李叔同是多才多藝之人!第一個將話劇引入中國,經典的「送別」等等就不多說,大家都知道,才子多情!李叔同也沒閑著,幾任妻子!最後還是個日本裸模,據傳是他將失傳的四分律戒本從日本帶回,但無法考證。皈依佛門之後宛如開悟!追尋近乎自虐式的戒律要求自己!曾經閉關幾年,自知時至時還叮囑不要壓到螞蟻!綜上所述,(原諒我不敬)這就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紈絝子弟最終醒悟的一生!那麼他到了生命的盡頭(或是說再輪迴的開始)交代了些什麼?應該就是就是佛法的不爭,是眾生平等!是返璞歸真!但是!我想說幾句;

題款格式不妥!沙門(比丘)應在法號之上!

此處題款「支那」二字什麼意思?

按理來說律師出家前就是個才子,書法也見一斑,這種錯誤不應該,猜測雖然生活上嚴持戒律,思想上還有所欠妥!不然怎麼解釋?,要不就是這些字就是假的,我面壁!按理說議論前輩修行就是過,但是我還是想說,為什麼大家都知道陳曉旭李娜出家了?因為是名人!哪個行業也得名人效應!懂否?現在的佛法叫行業了!罪過!

律師後期的字是想表達佛法的眾生平等!別在意色相!拋棄一切法,寫字就是寫字,識得就好!然而被後人憑空揣摩出大量信息!(看回復有高人恨不得從弘一律師字裏體會出華嚴經的奧義!服了這慧根了,你咋不上天呢?)!大巧若拙?醜書橫行!

此回復如果影響到了某些人的收益!不好意思!你打我!來吧!


不用看評論,就知道沒人噴!我不懂書法,但看頭條上關於書法多了,不管寫的好壞總會讓有些人覺得不屑,不知道是什麼心理!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呢!還是骨子裡的文人相輕。但有一點,沒人噴古代名家。李叔同德高望重,且不說寫的真好,即使不好!我想沒人敢說不字。怕找罵!,呵呵!好笑!這現象!


李叔同的字叫空靈體,此後我私下管他叫和尚體,就像道士們寫的字,大家又是一個基本差別不大的味!後來很多和尚跟著學,譬如已故的武漢歸元寺昌明主持,等等!個人覺得學起來還是沒有正統六體的難度,因為它不拘泥於每筆筆畫的到位,而是在稚拙中表現自然和隨意,加上字出至於出家人之手,自然讓人體會到獨有的禪意。也不必非說那就是什麼字的本真!在書法藝術的高度上嘛,個人覺得和正統書法根本難以比肩!只不過是他對於書法藝術的又一種不同的理解和認識而已……


個人看法,弘一早年在北碑,篆刻等上用力最勤,又以家道殷富,翩翩公子氣十足,在父死奉母移居滬上後亦嘗組詩社,攜妓遊,青年的書碑氣十足,和其庶出而欲求功的身世有關。及長,東洋遊學,廣獵西方話劇,油畫,音樂,文學等門類且皆有建樹,便又開闊開眼界,更進一階。至中年,病痛常擾,由東洋邪教而入佛門,本無意為書,舍世俗氣而神氣自得,精神四射轉為內斂,由濟世轉而為慈悲,似無法而無一筆非法,實是早歲美學實踐及觀點的升華。


弘一法師的書法,特別是出家後,慢慢地實現了佛教律宗苦修的兌變。

像一個個鵝卵石,經歷了從山上風吹日曬的風化,經歷了天崩地裂的爆炸,經歷了山谷的打磨,經歷了河水的翻滾,最後終於沉澱下來。沒有了鋒利的稜角,沒有了世俗的做作,沒有了得失的憂患,宛如初生的嬰兒,裸露身體,珠圓玉潤,自然而然。

此種境界的書法如同弘一法師本人,筆筆有佛,字字珠璣,不是軟弱無助,而是處處顯示出「看破」「放下」的佛法真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