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萍和周樸園曾經是一對十分相愛的戀人,後來分手。30年沒有見面,再見時,卻相見不相識。

最初見面,周樸園真的沒有認出侍萍。因為周樸園是老爺,他不會認真看一個老媽子長得如何,當然不認識侍萍。

後來,他認出了侍萍,可是他不想與侍萍相認。

在此之前,周樸園給人的感覺是還愛著侍萍,愛著那個給他生了兒子的姑娘。房間裏的東西,一樣沒有動,不開窗的習慣也沒有改變。兒子的名字「萍」也是為了紀念他的母親侍萍。彷彿這周老爺就是一個情種。他漠視太太繁漪,是因為心裡還愛著侍萍。

周樸園似乎天天想著侍萍,可是當侍萍來到周家的時候,當侍萍關好窗門的時候,周樸園忽然覺得她很奇怪,於是跟侍萍聊起來。這時候,他已經認出了侍萍,只是他不想相認。當侍萍問他,是否要見見那位侍萍時,周樸園拒絕了。此時周樸園已經確定面前的老媽子就是當年的侍萍 。但是他不想相認,於是他讓魯媽走了。是侍萍逼著周樸園與她相認的。

我們看看他們的對話:

樸 哦,侍萍!(低聲)怎麼,是你?

魯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會老得連你都不認識了。

樸 你--侍萍?(不覺地望望櫃上的相片,又望魯媽。)

魯 樸園,你找侍萍麼?侍萍在這兒。

樸 (忽然嚴厲地)你來幹什麼?

魯 不是我要來的。

樸 誰指使你來的?

魯 (悲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樸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

當周樸園發現當年美麗的侍萍變成了一個老媽子的時候,他沒有心疼,沒有疼惜,而是嚴厲地說:「你來幹什麼? 」侍萍當年被攆走,怨恨的是周老爺,不是周樸園,她始終認為周樸園是愛他的,是被迫娶妻的。如今真相大白,周樸園根本不愛侍萍。

周樸園保留過去的一切,不是他愛侍萍,而是愛他當年的愛情。周樸園的一生除了和侍萍有過一段愛情外,他沒愛過其他人。包括他的妻子。

周樸園現在是礦山的老闆,有身份的社會人,他並非沒認出侍萍,只是他不想與侍萍相見,不想降低自己的身份,不想讓人知道,相片裏的人不是小姐而是一個低賤的下人,周萍的母親不是小姐,是下人。周樸園不想讓人知道,他曾經和一個不規矩的下人生了兩個孩子。

我是潤楊,歡迎關註:潤楊的紅樓筆記!

曹禺的名作《雷雨》,作為悲劇經典的一場戲,是魯侍萍因為女兒四鳳和周萍相愛,被周太太叫來公館,三十年後與周樸園不期而遇。

有人會覺得奇怪,周樸園不是三十年對她戀戀不忘嗎,怎麼會相逢對面不相識?

其實從常識上講,三十年未見認不出這很正常。當年周公子和侍女相戀的時候,正值青春年華,梅侍萍不過十幾歲的妙齡女子,即便生了兩個孩子,也不過二十剛出頭的樣子。

一別三十年她已五十左右年過半百了,不花大價錢整容拉皮玻尿酸啥的,普通人已然感嘆歲月如飛刀,刀刀催人老,昔日花容月貌的小仙女,對愛情心灰意冷,早已變成滄桑滿面鬢有霜滅絕師太了。

何況侍萍悲憤出走後,又嫁給魯姓工人為妻,窮人家的老婆為衣食發愁,烈日和暴雨下為生計奔波,哪裡可讓和養尊處優的周太太相比的?

當她站在周樸園面前時,一副老傭人的打扮,對此假若大學裡相戀的兩個人,在三十年後重逢,毫無準備在朋友家見面不說,有幾個一眼認得出,那個保姆就是當年的佳人?

然而從邏輯上說又絕非如此,反映了周樸園的虛偽和絕情。侍萍和周樸園並非淡淡之交,而是骨肉相親的情侶,而且三十年來未曾停止思念,她房中的傢俱擺設照舊,甚至魯侍萍月子裏受了風寒,綉有梅花的襯衣,和炎夏不開窗子的習慣也保留了下來。戀戀不忘眉間心上的白月光,怎麼會當面認不出來,毫無真情流露的感覺呢?

人性之複雜莫過於此,周樸園早已經成了冷酷無情的大老闆,心中仍有昔日愛情的柔軟之地。在他看來侍萍應當已死了,於是心中對自己為娶有錢有門第的繁漪小姐,無情地拋棄了地位卑微,懷有身孕的戀人。

他為自己背叛感到愧疚,所有對昔日愛情的追憶除了對她的欠疚,更是懷念彼此往日感情的純潔:那時的周也是熱血青年,還未蛻化成唯利是圖,漠視工人死活冷酷無情的周老闆。

也許當年許下的海誓山盟都是真的,也許他也曾和家族奮力抗爭,可是在利益成功面前,他退縮了辜負了一個弱女子的愛情,他內心遭到了道德的拷問,原罪感驅使他產生懺悔和贖罪的行動。睹物思人保留不開窗的習慣等,可以令其減輕負罪感的折磨,稍微心安一點,不過是基於自利性懷念。

這種懷唸的虛偽性,在他確定魯氏就是當年的侍萍後,短暫的一瞬間驚喜之後,心頭的白月光立刻變成了飯粒子,追問她來周公館的目的。當他得到回答不過是要帶走女兒四鳳時,長舒了一口氣,又和顏悅色起來,提出可以用錢補償侍萍。

生意人以等價交換金錢至上的法則根深蒂固,周樸園早已不是昔日的熱血青年,正如彼時的周沖或早一些的周萍,在墮落成面目全非的周老爺後,認不出待萍也就理所當然了。


不是周樸園認不認識侍萍的問題,而是在他的心裡就把侍萍設定成一個死人,這也是他潛意識的期望,一個死人就不會給他平靜安寧的生活帶來任何麻煩!

當心有不甘的魯侍萍一步步說出真相,周樸園似乎恍然大悟,身邊的這個女人就是三十年前的梅侍萍。侍萍說:「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會老得連你都不認識了。」其實侍萍的潛臺詞就是:無論我老成什麼樣子你都應該認得出我。

是的,一起生活了那麼多年,生了兩個孩子,侍萍的音容相貌又沒遭受過外傷,只是經歷滄桑自然變老,怎麼可能認不出呢?唯一的解釋就是周樸園心裡抗拒著侍萍活著的念頭,侍萍已經死了,怎麼會冒出來個侍萍?

可憐的魯侍萍心裡一直還愛著周樸園,當她見到周樸園時,周樸園只是把她當丫頭四鳳的母親。「老爺,你想見一見她麼?」這是侍萍對周樸園期待的心聲,她是多麼希望他想急切地見自己,這樣就可以說明周樸園心裡對自己存有愛戀。

周樸園:「她為什麼不再找到周家?」

侍萍:「大概是她不願意吧!」侍萍是真心的愛著周樸園,她內心裡是替周樸園幸福安寧的生活著想,不想給他帶來麻煩!「老爺,你想幫一幫她嗎?」侍萍進一步試探周樸園,冷血的周樸園只說了句:「好,你先下去吧!"

這讓魯侍萍心灰意冷,淚如泉湧,不甘心的侍萍只有一步步說出真相,周樸園終於「恍然大悟」,這個女人就是三十年前的梅侍萍。當他不得不接受這一事實時,立刻露出猙獰的面孔:「你來幹什麼?」

看清周樸園嘴臉的侍萍,由愛生恨,由恨而憤:「是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天要我在這兒碰見你!」

周樸園恐懼,害怕憤怒的侍萍會危及到他現在看似祥和平靜的生活,趕緊又換了一副嘴臉,安慰著激憤的侍萍:現在雙方子女都這麼大了,幾十年前的恩怨何必再提?

又搬出了欺騙別人,欺騙自己三十年的方式再欺騙一次侍萍:「你不要以為我的心是死的,你以為一個人做了件於心不忍的事就會忘了嗎?你看這些傢具都是你從前頂喜歡的東西,多少年我總留著,只為紀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總記得,一切都照著你正式嫁過周家的人看,彌補我的過失……」

周樸園在沒認出侍萍之前,認為她死了,對自己不構成任何威脅,他對侍萍也許有一點愧疚,又或許是對逝去青春的一點懷念,他保留著侍萍給她綉著梅花和萍字的襯衣,保留著舊雨衣,甚至連侍萍因月子受風不願開窗戶的習慣都保留著,可是那只是他心裡死去的侍萍,跟眼前的這個侍萍沒有任何關係!

周樸園現在只想趕緊打發走侍萍,提出用錢補償,侍萍當年跟他不是為了他的錢,這麼多年在困頓中生活也從未找過他,現在也沒想過要他的錢,只提出想見見他們的兒子周萍,周樸園只想讓侍萍快走,答應了她的要求,並且開了一張五千塊錢的支票。

傷心絕望的侍萍接過支票一點一點撕的粉碎,「我這些年的苦不是拿錢算得清的!」


魯侍萍離開周家時也就20多歲,青春、漂亮,30年後,侍萍已成了一個被生活摧殘得滿面風霜的老太太,周樸園認不出來也正常。再說,周樸園身邊還有一個正值中年,風姿綽約的繁漪,對一個打扮成僕人的老太太,周樸園可能都沒正眼看。

對侍萍始亂終棄的周樸園,不過把侍萍當成他人生中若干女人中的一個,那個聰慧、有教養,漂亮的梅小姐,不過是讓侍萍的兒子周萍的身份高貴些,讓周萍不會因為有個出身低下的母親受人輕視。如果周樸園真的那麼捨不得侍萍,可以在周家外邊租個房子讓她生活,拿點生活費,而不是把她隻身趕出去,他對侍萍的所謂感情不過是個美化自己的自說自話。

侍萍離開周家,幾乎就是死路一條,名聲完了,又沒有錢,當時投海自盡,這件事估計周樸園事後也聽說了,一個剛生下孩子三天的女人投海,十有八九會死,周樸園正是因為這樣,纔在以後的歲月中假模假式、大模大樣地懷念起了侍萍,這既顯得他重情義,又沒人戳穿。可週樸園沒想到,侍萍獲救,還跟周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也許在他看見侍萍的那一刻,他依稀有點感覺,但在他心裡,侍萍早已死了,另外,只有不認識,才能藏起那個假仁假義、貌似深情的自己,如果認出來了,他怎麼和侍萍說,說對不起她,這麼多年一直悔恨,估計他心裡沒覺得對不起侍萍,更沒有自責,因為在周樸園心裡,像侍萍這樣的女人根本配不上他這樣的闊少爺,他能跟她生活幾年,無非是被她迷惑。

現實中這樣的事還真有,甄珍,臺灣女星,謝賢的前妻,兩人幾十年後在餐廳相見,謝賢已完全認不出甄珍。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吧,有些人對婚姻或者一些曾經非常熟悉的人就是這樣,多麼親密的關係在歲月中都消磨掉了,轉眼已是路人。(後來兩人在朋友牽線下重新聯繫)


你在回憶裏絢爛

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圍繞「周樸園是否真愛侍萍」的討論也永遠不會停止。

想為周樸園寫點什麼的念頭,已有很長時間了。

曾經固執地認為周樸園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負心漢,是一個玩弄女性的輕浮少爺,侍萍只是他的一個玩物而已。

但三十年間,周樸園無法停止對侍萍的懷念:那件舊雨衣、那件袖口綉著梅花的舊襯衫、那關窗的習慣、那擺在桌上的年輕侍萍的照片、那按原樣擺放著舊傢具的房間佈置……無一不在訴說著周樸園的愧疚與思念。二人肯定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有私定終身的海誓山盟,只是在當時,迎娶出身貧寒的侍女是為上流社會所不容的。或許周樸園有過反抗,但在強大的嚴格的等級制度下他的聲音是那樣微弱;或許他有納侍萍為妾的打算,但被剛烈的侍萍拒絕了……愛情只能屈服於權勢,幸福只能葬送於門第。

三十年後的再相逢,註定只是悲劇。周樸園不再是剛留洋歸來的新派人物,而是金錢至上的黑心商人、掌控一切的封建家長;侍萍亦不再是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少女,而是備受生活折磨的老婦人。相似的是三十年中沒變的談話場所,不同的是三十年的光陰使二人的距離越來越遠。「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難怪侍萍淚眼婆娑。但周樸園從對侍萍的懷念中猛然驚醒,現實不允許曾經的有情人再續情緣,情緣在侍萍被趕出周公館的那一刻已經斷了。

周樸園不是對侍萍沒有感情,只是侍萍只能絢爛在他的回憶裏。


謝謝尋桂子老師邀。

周樸園能不認識嘛!侍萍的臉又沒做削骨、拉皮、墊鼻樑、割雙眼皮啥的,侍萍離開周府的時候十幾歲,再加上三十年,也就是四十多歲,無非就是臉上多了些皺紋而已,就認不出來啦?騙誰呢~~周樸園就是妥妥的在裝!

侍萍三十年前被周家掃出了門,都說她跳河死了,那對周樸園來說就是個最好的結局了,徹底甩乾淨了。最多保留一件當年的襯衣、雨衣啥的,紀念一下兩人曾經的愛情,以撫慰下自己愧疚的內心就行了。

沒想到,時隔三十年以後,兩人又在周府見面了。

咱們先來分析一下週樸園的情況和心理活動:

周樸園此時已是一個,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三十年的煤老闆了,閱人無數的他,指定一眼就認出侍萍來了,面上先裝作不認識,心裡卻在飛速盤算著:她怎麼又冒出來了!她女兒四鳳又在周府做丫環,這可真是逃不脫的輪迴啊!不能和她相認,不能給自己平靜的生活,添上這麼個大麻煩,大包袱!男人必須理智戰勝情感!

再來看看這位三十年前,為周樸園生了兩個孩子,卻被周家掃出門的丫環侍萍,此時的心裡是怎樣的呢?她依然在心裡深愛著周樸園!!!(女人啊,一愛就傻,一傻傻了三十年,還沒清醒呢!)機緣巧合地讓她又回到了周家,看到了熟悉的傢具,窗簾還都是她當年喜歡的樣子,她三十年來心中的怨恨立即就化了,就想著能再和周少爺鴛夢重溫!

三十年前,周樸園少爺和丫環侍萍一定也是,青春年少你儂我儂,愛得炙熱,愛的純粹,愛的刻骨,愛得彼此無法分離!但畢竟兩個人社會地位懸殊太大,根本不可能成為正統夫妻。未婚生子的丫環侍萍,為了保住周少爺的名聲,好明媒正娶到門當戶對的大家小姐,就只能做出犧牲,離開周府。

三十年間,周樸園已經從一個青澀的,留洋歸來的大學生,成長為了一個老奸巨猾的煤老闆;而侍萍呢,按她自己的話說,「嫁過兩次人,且都不是體麪人家。」生過三個孩子的她,如今已是「塵滿面,鬢如霜」的老婦人了。

所以啊,周樸園能裝作認不識,就裝作認不識!只要侍萍別賴在這不走,一切都好說。侍萍想見見他們的兒子,可以。再給侍萍五千塊錢。好了,你最好是趕緊走吧!周樸園此時的心裡活動一定是這樣的。

有時候啊,命運安排兩個曾經有緣的人再見面,其實是有兩個目的:

一,真正有緣的,就此機會再續前緣。

二,該了斷的,就通過這次機會,徹底死心,徹底了斷。

周樸園和侍萍的這次見面,顯然是後一種情況。周樸園這種揣著明白裝糊塗的做派,和心急火了的給她點錢,想趕快打發她走的言行,使侍萍對周樸園三十年未熄的愛情之火,徹底地熄滅了!

侍萍毫不猶豫地撕碎了那張五千塊錢的支票。愛情已死,還要你的錢幹什麼。「我這些年的苦不是拿錢算得清的!」侍萍絕望地吼道。


闊別30年,周樸園與侍萍相逢已然不識,如果從常理上來說,邏輯上似乎說不通,周樸園和侍萍畢竟曾經朝夕相處,耳鬢廝磨,並且結婚生有二子,即使侍萍韶華已逝風華不再,但是眉眼之間還是留存些許青春記憶,尤其是眼睛,更能持久地保持一個人的相貌特徵。周樸園還是應該能夠依稀記得侍萍的模樣的。

正常情況下,當然不會。劇作家曹禺這個設計,正是他作為天才作家的高明之處。

一是因為在周樸園的意識裏侍萍已然去世。

因此,他在家中依然保持著侍萍在世時擺設的用品和生活習慣,向別人昭示他作為上等人溫情脈脈不忘舊情的形象,同時也給孩子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再者,侍萍出現在他面確實太過突然,並且畢竟30年杳無音訊。如果周樸園見了一個陌生的下等僕人就往舊情人身上想,那纔是真正的不合邏輯呢;並且也與周樸園社會地位、身份不相符合。

二是因為侍萍外貌的確改變很大。

侍萍外貌改變之大,正是她這麼多年遭遇不幸的明證。侍萍被周家掃地出門,嫁過兩次,用她自己的話說都是些不體面的人家。侍萍的不幸不僅是物質生活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折磨。

初見面時,當周樸園向侍萍打聽當年風聞一時的蘇州梅小姐和周家大少爺風流韻事時,侍萍是帶著自責、內疚的語氣說的:未婚生育,那是件很丟人的事情。試想一個年輕的姑娘帶著一個病得要死的孩子,那將是怎樣的不幸!

侍萍容貌改變得越大,越是讓周樸園認不出,越能說明魯侍萍遭遇越深重,周樸園對侍萍的傷害越深重。蘇東坡遭受貶謫內心悽愴,在《江城子》中寫道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曹禺先生的創作或許受此啟發!

《雷雨》不愧是話劇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這樣一個看似矛盾的橋段設計就蘊藏了豐富的內含,它有助於刻畫侍萍悲慘的形象,揭示周樸園道貌岸然、虛偽冷酷的醜惡嘴臉。

謝邀,我是蝦仁兒,最靚麗的小可愛。

縱觀全文,應該是認識,有印象,但是印象模糊,不確定

文中有對細節的描寫,時至今日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當時老師講的時候,給我們翻譯過畫外音。

三十年的時間,足以讓一位俊美的俏佳人長得枯如衰搞,也足以改變一切的歷史進程。但顯然,雷雨中的周樸園對魯侍萍還是有印象的。

周樸園,作為一位虛偽到極致的人,面對這種情況,裝傻是最方便,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只要我這邊死咬住不認識你,就萬事大吉。

當然,周樸園最開始的時候的確成功了。

可隨著時間線的發展,周樸園發現已經無法選擇了。魯侍萍更是坦誠相對,把當年的苦水一口氣潑了出來。

雷雨的劇情頗為不錯,但看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因為人物關係之複雜,難以想像。


三十年而已,我認為是假的。

這正是周樸園的虛偽之處,裝作不認識遠比和前妻相認要省心的多,不是嗎?

如果一開始就相認,那麼他該如何處理他們之間的關係?好尷尬。裝傻最省事。


周樸園畢生就愛一個人,魯侍萍,但他還是在封建家庭面前妥協了,退縮了,並最終同流合污了,但這份愛缺永遠藏在心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