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Toshiba推出全新搭载Intel二代处理器的笔电,
大手笔召集好莱坞团队和(我个人满喜欢的)演员Emmy Rossum,
玩起「结局你决定」的社群电影。

 

Inside:Social Film
女子Christina在一个陌生房间醒来,她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又为何如此?
黑暗与恐惧环伺之下,
她只能透过房间中的笔电(当然是Toshiba),向网友求救... 

 

计划自7月25日起,只要你透过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群媒体,
就可以参与其中,与主角互动,而这些过程都将影响剧情走向;
8月4日即将下档,并在8月14日推出完整影片。 

 

这算不上是个全新的手法,许多广告都已经玩过,
过去透过电话,后来设置官网;现在有了社群媒体,更快、更直接。
关键倒是在执行层面,实际参与主角的Facebook Fanpage,
可以看到Chritina频繁丢讯息(毕竟你可以想像,被囚禁的人多渴望与外界联系)
让一个虚拟角色随著社群媒体,进入你的生活,
即使你可能预先知道这是个行销活动。(我好奇,为什么没有考虑使用素人演员?)

 

Christina  

 

不过虽为老酒装新瓶,但可以感受到社群媒体的优势。
过去这样的手法,观众需要透过电话、回邮,或是特地连结活动网页才得以参与,
这些途径不只递延了反应时间、减少互动感,而且企业操作的味道太重,
观众必须「主动」接近该活动。 

 

社群媒体,例如这次使用的Facebook和Twitter,只消一次点击(透过第一时间的好奇即可完成),
未来所有讯息将「自动」进入「你的个人媒体」;效果完全异于前述途径。
当前的社群媒体高度个人化,你的平台就是世界中心,因此不必刻意点击连结去看Christina的近况,
她的一切讯息将主动进入你的生活,因此更具「拟真」效果。

 

行销团队也成功掌握社群媒体的关键-持续更新。
从Christina的粉丝页来看,许多观众热烈回应,
无论他们真的对这个角色信以为真,或是期待自己能够有机会参与这部电影。 

 

不过比起这个,我更喜欢这个德国的案例:The Witness(它也赢得坎城广告奖)。
结合AR code技术、行动概念、游戏行销,以及人们永远喜爱的故事类型-悬疑推理,
让参与者当主角,随著智慧手机破案去。

 

 

不过呀,还真是羡慕这些业者肯接受大制作,让创意团队为世界添加乐趣。
想想看,台湾哪个电视台愿意制作像The Witness这样的行销案,去推一个节目呢? 

 

Rhym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