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491-1.jpg

接续上一篇,训练完酵种,开始培养酵头,隔日终于可以来动手做面包

当然这一路不会如此顺遂,身为高粉堂幼幼班的我仍须多做几次观察变因才能升级

目前做了三次,前两次采用低温发酵的方式惨遭滑铁卢,终于在第三次室温发酵后成功做出一颗乡村宝宝

但冷藏发酵的失败原因究竟在哪,待请客官们留意此篇的更新

DSC00243-1.jpg

将酵头与温水倒进钢盆搅拌开来,其余的酵头保留,为日后的酵种培养

DSC00244-1.jpg

加入面粉,用手搅拌均匀

DSC00245-1.jpg

成为湿黏的面团,用刮刀刮去手中与钢盆边缘的面团,并在室温静置,让他吸水病自我分解

也是许多人所称的水合法

DSC00246-1.jpg

静置后,将海盐与温水加入面团

DSC00248-1.jpg

以翻折的方式将水跟盐溶解进面团里

DSC00249-1.jpg

移到透明容器中,店里刚好有冰淇淋盒可以拿来使用

透明容器方便观察面团的变化,如果没有,也可以用一般的钢盆,当然有玻璃缸也是不错的选择

DSC00251-1.jpg

每半小时进行一次翻折,从底部拉起面团

DSC00252-1.jpg

塞到另外一头,重复几次上述动作

DSC00253-1.jpg

当面团变的滑顺,摸起来也比较软,体积也有明显成长时就可以取出准备塑型

将面团用刮刀取出,放在工作台,并在表面洒上面粉

我只有做一个面包的量所以不需要分割

 

DSC00254-1.jpg

新手上路,在塑型这一块真的有点困难

面团水分含量高,容易黏手,这真的要多加练习才行,看看这圆形都不圆形了呀XDD

初步塑形后,让面团静置松弛

整形.jpg

再进行第二回合的翻折,先将靠近自己的面团往外拉,然后折起,接著左右两边也是,还有最远的那一端

总之就是下→两侧→上,依序将面团向外拉出,然后折起

最难的应该是最后一步,因为面团湿黏,又怕面粉洒太多吃进面团会影响面包结构

最后要拉起靠近自己的面团,顺势向前滚动一圈,将底部平滑部份朝上,并同时做收口

发酵前后.jpg

第一跟第二次制作,因为酵头活跃的时间较晚,所以没时间进行室温的第二次发酵

于是在第二次翻折完,都是用冷藏发酵的方式制作

在豆浆布上洒上一些米粉与面粉,将面团放在铺有豆浆布的钢盆或藤篮中,进行最后发酵

DSC00262-1.jpg

隔天取出面团,并同时预热烤箱,第一次进行割线,老实说我实在是有点害怕烫到手臂

所以跟书上不同的是,我将面团放在烘焙纸上割线,再移入预热好的铸铁锅

然后说到割线真的又是另外一个技术了,要平顺的割线又不能拉扯面团实在太困难了!

记得之前同学们有讨论过割的深才容易有翻耳

但,嗯,就多练习吧XDD

DSC00267-1.jpg

盖锅烘烤,接著再开盖烘烤

经过将近1小时的等待,面包出炉

欸,等等,怎么如此沉甸甸,也没听到面包之歌?

这时就觉得,这颗面包不太妙,但,还是等到完全冷却时再来揭晓答案

DSC00269-1.jpg

果真,切的时后就觉得不太妙,内部虽然有气孔,但湿黏,酸味明显我想应该是来自冷藏发酵的缘故

第一跟第二次都是相同的情况,于是我在第三次制作酵头的时间拉到更前面,隔天早上便能提早制作

所以第三次的二发是在室温情况下完成

 

DSC00478-1.jpg

第三次的割线依旧不明显,我将烤箱的均温板取出,希望可以弥补烤箱温度不足(未达260度)的缺陷

于是那个夜晚,我听到微微的面包之歌,拿起面包也不再是沉甸甸的感觉,轻敲底部像是鼓声

DSC00488-1.jpg

高度也明显比前两次高许多

 

DSC00496-1.jpg

不要求大气孔,外脆内湿润,也不再湿黏,总算是一颗还算成功的乡村

DSC00500-1.jpg

第三次与第二次的比较

很明显的图上有掀耳,而且也比较高

图下是第二次烤制的,因为式冷冻状态所以有一层白白的霜

但看得出来高度不足,而且一样是中间的面包片,切面看不出来有掀耳

虽然在第三次成功做出乡村,但还是想找一下一二回失败的原因

内部湿黏的部份跟K南组长讨论过,也许炉温不够、发酵不足、室温太低回温不足等都有可能发生这情况

总之,这篇会不定期继续更新,直到烤出自己满意的乡村宝宝

烘焙这件事,需要的是耐心与不断失败也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在制作面包上,更能够体会到这件事

 

食谱来源:

TARTINE BREAD:旧金山无招牌名店的秘密-P.48-67 基础乡村面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