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密謀,原料葯全國漲價5倍

原料葯又漲了,部分提價500%

原料葯揭起漲價風,生產企業卻為何愁眉苦臉……

以上都是近幾個月關於原料藥行業報道的標題,原料葯這個醫藥產業鏈條中最基礎也是最隱祕的環節以一種「悶聲發大財」的形象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密謀漲價、坐地分賬,報道中的原料葯企業成了操縱醫藥市場的幕後黑手。

其實,若非行政性壟斷,或者擁有絕對的進入壁壘,在任何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都不可能存在以上描述的情況。除了傳播者的過度渲染之外,受眾對原料藥行業的不瞭解亦是加深以上印象的原因。

於此,動脈網(微信號:vcbeat)對原料藥行業進行了簡要梳理,擬從種類、市場規模、主要企業、發展方向等角度闡明原料藥行業格局。

中國年出口原料葯1500億元,全球第一

原料葯,顧名思義就是生產藥物的「原料」,它的英文全稱是API(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活性藥物成分),指的是藥物當中的有效成分,是經過充分藥學研究之後可以安全地用於人體疾病治療的化合物。雖然是藥物的有效成分,但是它只有經過一定地製備,才能成為臨牀應用中的藥品。

原料葯一般由化學合成、DNA重組技術、發酵、酶反應或從天然物質中提取。如大名鼎鼎的青蒿素最開始是從黃花蒿中提取,頭孢、青黴素從玉米發酵物中提取;激素類甾體原料葯以黃姜為起始原料,提取皁素再進行合成的方式獲得。

按類別分,原料葯大致可分為維生素類、抗生素類、激素類、特殊原料葯四大類。

維生素類包括維A、維B1、維B2、維C、維D3、維E、維K3等;抗生素類包括青黴素工業鹽、6-APA、7-ACA、7-ADCA、阿莫西林等;激素類包括皁素、雙烯;特殊原料葯以沙坦類、肝素為代表。

在我國,原料葯視同藥品監管。《藥品管理法(2015修正)》中明確,化學原料葯屬於藥品,生產需獲得批准文號,使用未獲批准文號的原料葯生產的藥品以假藥處理。同時,生產原料葯所需的原料、輔料,也必須符合藥用要求。

全球原料葯市場規模在1300億美元左右,近十年增長了500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速為5%,低於同期醫藥市場8%的平均增速。原料葯市場規模增速較低的原因在於,其是一個成熟度較高的行業,行業充分競爭,主要受益於醫藥市場的自然增長。

原料葯市場可分為專屬使用部分和外購市場,專屬使用部分指的是葯企自行生產所需的原料葯,外購市場指的是葯企向專門的原料藥廠商採購。2015年近1300億美元市場中,專屬原料葯規模為800億美元,外購原料葯市場規模為500億美元。近年,外購原料葯市場規模逐步擴大,增長率大於專屬使用部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原料葯走向外包的趨勢。

較全球市場增速,我國原料葯市場增速相對較快,年均複合增速在13%左右,超過醫藥市場增速。2015年,我國原料藥行業實現銷售收入4614億元。

我國同時是全球第一大原料葯出口國,據中國海關數據,2015年我國化葯原料葯出口達256.23億美元。出口量約佔全球總市場1/5,出口地主要為亞洲國家,包括日、韓、印度等。

我國出口原料葯以大宗化學原料葯為主。其中抗生素類佔國際市場30%,維生素類除少品種外均處於全球前列;激素類、特色原料葯亦具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

近年,我國原料葯出口面臨「量升價跌」的情況,據CPhI數據,2016年我國原料葯出口量為827.4萬噸,同比增長13.04%,但價格下跌11.59%。

原料葯價格暴漲?環保壓力是主因

國內原料葯主產地集中在浙江、河北、山東等地,2016年以來,這些地區迎來多輪環境監察,致使不少葯企因為環保不達標而被關停或限產,原料葯供給受到影響。

如2016年11月份,石家莊發布《石家莊市大氣污染防治調度令》,要求全市所有製藥行業全部停產,未經市政府批准不得復工生產。VC原料葯產量合計佔有全球30%以上的石葯和華北製藥產能受到影響,致使VC價格上漲。其他原料葯企業也部分受到影響。

2017年初,浙江省出臺《化學合成類製藥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控原料葯企VOCs(揮發性氣體)排放。原料葯在浙江全省醫藥工業中約佔一半比重,其製造的VOCs排放量佔到全省工業源的4.6%。

2017年2月,環保部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開展專項督查,對當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業提出了整治或關停方案,部分原料葯企在整改名單當中。

原料葯企在環保監察中首當其衝,與其高污染不無關係。業內人士介紹,原料葯生產工藝技術路線長,投入的原輔料種類多,其中一些屬於危險化學品。同時,投入的物料產成品轉化率低,且具有生物毒性;加上投入的單類物料的數量較少,在廢棄物中單一廢棄物的回收經濟率不高,難以實現廢棄物資源化一般只能作為廢棄物處理。以維生素C為例,其產出率為14%,以此比率推算,以2012年全國年產量20萬噸為計,共需投入原輔料143萬噸,除去轉化為成品的20萬噸,其餘123萬噸物料都成為廢棄物,環境治理負擔較大。

在「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三高整治中,原料葯、有色冶煉、製漿造紙等行業陸續被限產或關停。

從生產層面的控制傳導到市場層面,即表現為原料葯價格上漲。事實上,從去年第一輪環保監察開始,部分原料葯企業就停止了對外報價,目前維生素大類、硫氰酸紅黴素、皁素、雙烯、沙坦類原料葯均缺少實時價格監控。但大體而言,原料葯價格穩定,並未出現暴漲的情況。

  • 近期原料葯監管相關政策

目前來看,原料藥行業政策性停產限產仍將持續,且監測治理力度將加強。

最新政策是,環保部8月21日聯合發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15部門聯合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

該方案明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大部地區,在秋冬季要進行有色化工行業優化生產調控。其中涉及原料葯生產的醫藥企業涉VOCs排放工序的,在採暖季原則上實施停產,由於民生等需求存在特殊情況確需生產的,應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

北方採暖季為頭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這意味著在整整一個季度的時間裡,原料葯的生產將受到限制,對原料葯後市價格也將產生影響。

國內主要原料葯市場及企業概要

國內主要原料藥廠商有新和成、浙江醫藥、石葯集團、華北製藥、河南華星、哈葯、聯邦製藥等公司,從產業層面到公司層面,由於主要產品不同,對公司業績的影響也不一致。以下將從產品入手,代入主要原料藥廠家的情況。

  • 維生素類

以維生素E為例。目前全球維生素E總產能約為10萬噸,年均產量保持在 2-5%的速度增長。其下游主要為動物飼料,約佔80%的需求量,醫藥和食品的需求量較小。

從廠商看,目前國際上四大廠商控制著全球維生素E90%的左右供給,號稱「四大家族」,分別為帝斯曼(DSM)、巴斯夫(BASF)、新和成、浙江醫藥。產能分佈主要為帝斯曼3萬噸、巴斯夫2萬噸、浙江醫藥2萬噸、新和成2 萬噸、吉林北沙5千噸、西南合成7.5 千噸等。另外,冠福股份正建設年產2萬噸維生素E產線,或將打破維生素E供給四大寡頭壟斷局面。

VE的價格走勢經歷多個階段,2003年以前,帝斯曼和巴斯夫擴產,市場供大於求,價格處於低位。2007開始,VE市場需求接近平衡。2008年,國內廠商安迪蘇宣佈退出市場,價格一度飆升。2009年之後,四大寡頭局面形成,價格波動收窄。到2014年下半年,VE價格一度漲至90元/千克,此價格在2015年開始回落,國外廠商一度停止報價,價格收至45-50元/千克。

據海關數據,去年我國VE出口量為6.13萬噸,同比下降0.74%。今年七月份單月出口量為5119.02噸,環比增長4.2%,單價為5.89美元/千克,環比下降7.58%。

據生意社數據,飼料添加劑級維生素E8月中旬報價45元/千克。受環保限產影響,維生素E價格或小幅攀升,預計2017年價格區間為35-90元/千克。

  • 抗生素類

以青黴素工業鹽為例。青黴素工業鹽是所有青黴素類抗生素(西林類)和部分頭孢類抗生素共用的原料,在抗生素產業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橋樑作用。

青黴素工業鹽下游產品中,約50%被用作6-APA的原料,近30%用於出口,主要的出口國為印度。大部分的青黴素工業鹽生產廠家都擁有下游產業鏈。全球需求約 6-7萬噸,而我國產能超過10萬噸,產能遠遠過剩,行業盈利情況不佳。

我國主要青黴素工業鹽生產廠商為石葯集團中潤公司、河南華星、聯邦製藥、華北製藥、哈葯集團等。其中石葯集團產能1.8萬噸,居於行業首位。

自上世紀80年代,青黴素工業鹽由於產能過剩爆發了七次大規模的價格戰,每次價格戰後,行業都會重新洗牌。2008年金融危機後,青黴素工業鹽的價格開始下滑,一度跌破 60 元/BOU 至 56 元/BOU。2011 年以來隨著限抗令的實施,青黴素價格又有小幅回調的趨勢。據生意社數據,青黴素工業鹽目前報價72.5元/BOU。(BOU,Billion of Unit的簡寫,指十億個抗生素有效單位。)

  • 甾體類

有兩種生產工藝路線,傳統工藝路線由薯蕷科植物(黃姜)等為起始原料,獲得植物提取物皁素,進一步獲得甾體激素核心中間體,再製備原料葯及製劑;生物技術路線以禾本科植物(玉米等穀物)為原料,通過微生物轉化方式獲得植物甾醇,製備雄烯二酮(4-AD)、9-羥基雄烯二酮等核心中間體,獲得甾體激素原料葯及製劑。

甾體藥物生產路徑

資料來源:賽託生物招股書,中泰證券研究院

目前國內甾體類藥物及原料藥行業集中度比較高,天津天葯、仙琚製藥、浙江仙居君業葯業、天津市津津葯業等公司已佔據行業大部分市場份額。

雙烯是甾體藥物工業最核心的原料,國內需求量在 2000 噸以上,市值20 億元以上。 雙烯價格從2007年40萬元/噸的最低位一度升至2013年160萬元/噸高位,2013年之後,雙烯價格開始持續下滑,目前報價105萬元/噸。

目前雙烯廠商正經歷工藝路徑切換,成本下降,競爭環境向好,有望走出價格低谷。預計未來在環保壓力下,小廠商逐步推出,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 特色原料葯

以沙坦類、肝素類為主。沙坦類葯,是目前高血壓治療領域的主流產品,全球市場上最大一類抗高血壓藥物,總銷售額在250億美元以上。根據IMS數據,全球沙坦產品,大多都達到了數十多億美元的重磅級別,其中一直居於首位的纈沙坦曾經達到 90 多億美金的銷售額;奧美沙坦目前銷售額在48億美元,位於第二位。

沙坦類原料葯主要用來製備沙坦類抗高血壓藥物,主要品種有氯沙坦、纈沙坦、厄貝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奧美沙坦以及主要中間體沙坦聯苯等,前三種銷售量最多。中國沙坦類原料規模較大的品種主要有:洛沙坦、纈沙坦、厄貝坦,另外是沙坦類母核中間體:2-氰基-4-甲基聯苯。

全國生產纈沙坦、厄貝沙坦等沙坦類原料葯企業均為 9 家。其中只有浙江華海、浙江天宇(2010 年獲得)拿到了歐美從事 COS 認證,其餘企業主要面向國內以及亞非拉市場。而沙坦類藥物銷售額中 70-80%在歐美髮生,另外未來幾年專利到期的仿製葯主要在歐美銷售,所以拿到歐美認證的企業將決定原料葯市場格局。

2017 月 7 月均價顯示:纈沙坦 635 元/千克,價格環比持平;替米沙坦 1200 元/千克,價格環比持平;厄貝沙坦 540 元/千克,價格環比持平。未來隨著這三類沙坦類製藥的興起,對原料葯需求增加,價格或出現一定程度地回升。

肝素原料葯由健康生豬的小腸粘膜中提取的肝素粗品製備而成,主要用作低分子量肝素製劑等抗血栓、抗凝藥物的原料。肝素原料葯全球需求量約為 230 噸,我國廠家供應全球60%的需求,而我國的肝素原料葯產能約為 220 噸,國內產能利用率處於偏緊狀態。

歐美髮達國家是全球肝素類藥物的主要消費市場,也是我國肝素原料葯的主要出口市場。目前海普瑞佔有國內市場產比為 40%左右,另外主要的生產廠家有南京健友、常州千紅、煙臺東誠、河北常山等。

海關出口數據顯示,2016 年全年肝素出口量為 170.15 噸,同比上漲 13.96%。2017 年 7 月出口量為 13.87 噸,同比下降 6.27%,出口均價 4453.45 美元/千克,環比上漲 7.44%。受限於原料供應和技術門檻,預計未來肝素原料葯市場供給不會出現太大變化,價格將保持小幅波動。

附表:

感興趣的同學可戳這裡,關注動脈網,閱讀更多醫療前沿的文章和故事!

參考資料:

高壁壘品牌專科葯企,引領國產甾體藥物升級

data.eastmoney.com/repo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sda.gov.cn/WS01/CL0784/

原料葯化工合成知識

360doc.com/content/16/0

浙江頒布《化學合成類製藥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嚴控VOCs排放

huanbao.bjx.com.cn/news

化學原料葯報告-2017年我國化學原料藥行業監管體制與政策法規

chinabaogao.com/site/zh

20170906-興業證券-主要原料葯價格月報:關注環保變數,重視價格彈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