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如今有网红,民国时候虽然没网,但是「红」还是挺多的。不管什么红,人红了总要有个地界儿,民国时期的明星红人们都云集在一个地儿,这就是城南的八大胡同。八大胡同在哪?

清末前门外大街

八大胡同是旧时北京最著名的风月场所,位于前门外大栅栏一带。清乾隆二十一年,北京内城禁止开设妓院,很多妓院便迁移到前门大栅栏一带,形成了八大胡同风月场的雏形。其实,现在来看,前门外也算北京内城,那时候不一样,出了紫禁城就离外城不远了。话说回来这些场所也不能整太远,宫廷里也偶尔用得著。

徽班进京

京剧兴盛起来

最典型的一次,是乾隆五十五年,为给乾隆祝寿,朝廷从扬州徵调了以著名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徽班进京贺寿。之后,四大徽班进京,且皆下榻于韩家潭、百顺胡同一带。老北京有说法:「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后来,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融合中原各家戏曲所长,创造出国粹京剧。也就是借著这戏曲红袖的行当,前门附近的风月场所越发兴盛起来。

八大胡同都有那几条胡同?

实际上,八大胡同原本不止八条。《京都胜迹》上有一首打油诗曰:八大胡同自古名,陕西百顺石头城。韩家潭畔弦歌杂,王广斜街灯火明。万佛寺前车辐辏,二条营外路纵横。貂裘豪客知多少,簇簇胭脂坡上行。这首打油诗中嵌入了陕西巷、百顺、石头、韩家潭、王广福斜街、万福巷、大外郎营和小外廊营以及胭脂胡同。这就九条胡同了。

八大胡同位置

后来,又有了「十条胡同」之说,即:王蔡朱百柳(留);石广火燕纱。分别为王皮胡同、蔡家胡同、朱家胡同、百顺胡同、留守卫、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火神庙夹道、燕家胡同、小李纱帽胡同。

燕家胡同与石头胡同

茶室遗迹

茶室遗迹

光绪庚子年后,内城妓院全部迁至城外,政府允许其公开营业。到了清末民初,大栅栏一带有三十多条胡同里有妓院。不过,最好的一等小班和二等茶室,当时多集中在传统的「八大胡同」内,又因民国时参众两院政治斗争,保皇派复辟帝制的许多阴谋也多在此谋划,「八大胡同」之名,早已超脱风月场的范畴,不但享「誉」京城,而且声震南北。

八大胡同附近住过许多名人

陈德霖

迟月亭

这里更是住过无数名人,谭鑫培、梅兰芳、迟月亭、程长庚、赛金花、小凤仙、良玉楼,这些在历史上灼灼放光的名字,让这「八大胡同」之名更是光彩夺目。

百顺胡同

百顺胡同在明朝称柏树胡同,在八大胡同中,百顺胡同名气最大,各个院落的历史沿革也较复杂。百顺胡同最初曾设有太平会馆、晋太会馆,著名藏书家李文藻曾居此。四大徽班中的春台班就在这条胡同中,三庆班原在韩家潭,后来也迁到百顺胡同。铁树斜街101号是梅兰芳祖父梅巧玲的私寓,叫做「景和堂」,1894年10月22日,梅兰芳在这个院落的东厢房诞生。梅兰芳1900年迁至百顺胡同居住。

梅兰芳

俞菊笙

百顺胡同40号院是俞菊笙的故宅,他拜张二奎为师,曾主持春台班,以武生挑班唱大轴,人称「俞毛包」,弟子杨小楼、其子俞振庭皆有名声。百顺胡同38号则是戏剧大师迟月亭的故居。「老夫子」陈德霖也住在此胡同,他是京剧青衣的代表性人物,对「四大名旦」及后世旦角艺术发展影响深远。

程长庚

百顺胡同34号的「四箴堂」,是京剧老生前三杰之一程长庚的「堂号」,据说当年他演出时的戏报就写「四箴堂」。程长庚道光年间入京,先后居住石头胡同和百顺胡同,同治、光绪年间曾掌三庆班,同仁尊称其「大老板」。他与春台班余三胜、四喜班张二奎为京剧第一代老生名角,「三鼎甲」之首。

1952年成立的新中华评剧工作团,也曾在百顺胡同。

石头胡同

清嘉庆年间,安徽嵩祝戏班曾驻此胡同内,94号曾是评剧公会所在地,1952年在这里成立北京实验评剧团。

石头胡同61号是余三胜故居,他是著名京剧老生演员,名开龙,为「四大徽班」之一春台班的台柱,与程长庚、张二奎并称「老生三杰」,也称「京剧三鼎甲」。其子余紫云,是「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其孙余叔岩为京剧「余派」老生创始人。

张二奎

石头胡同37号住的就是张二奎,「老生三杰」之一。张二奎又名张士元,年轻时曾任职于工部,后来犯事被革职,为生计而去和春班演出。1845年成为四喜班台柱,咸丰时组双奎班,弟子有杨月楼、俞菊笙,时称「文武双璧」。

陕西巷

当年这里是老北京南城最繁华的地段,人称「前门大街大栅栏,石头胡同陕西巷」。当年参议院、众议院等京城达官贵人像袁世凯二儿子袁克文、杨度,蔡锷、伊昌衡……都曾在这里倚红偎翠过。1923年曹锟的大总统竞选参选时的选票价格就是在这里定的。

清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四喜班就住在陕西巷,清末民初巷内妓院多达14家,正儿八经的「八大胡同」之一。这里出过最著名的人物就有赛金花、小凤仙和良玉楼。

上林仙馆

陕西巷如今最有名的建筑就是上林仙馆,十大名妓中的赛金花、小凤仙就在此搭班。

赛金花

实际上,赛金花住在榆树巷1号的的怡香院,小凤仙住在陕西巷52号的云吉班。小凤仙,原名朱筱凤,在上海被奶妈押给了胡姓艺人学艺,从此取艺名「小凤仙」。

小凤仙

1913年,13岁的小凤仙住进陕西巷云吉班,蔡锷就是在这里结识她。后来,蔡锷准备逃出京城,小凤仙和蔡锷的母亲妻子合演了一出戏,来了一出民国时期经典的「金蝉脱壳」。可惜,蔡锷虽然逃了出去,也宣了战,最终不敌疾病,年仅34岁便早亡。后来,1951年春,梅兰芳赴沈阳演出,才得知小凤仙这些年的情况。当年,小凤仙嫁给东北军一个姓梁的旅长,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又嫁给工人李振海。小凤仙死后,葬于沈阳皇姑区塔湾山林陪葬的,只有蔡锷的一张照片……

韩家胡同

韩家胡同

韩家胡同庆元春

李渔

韩家胡同原名韩家潭,明代此处地势低洼,凉水河支流在此积水成潭,故名寒葭潭。清代内阁学士韩元少在此居住,改称韩家潭,1965年改为现名。清康熙初年,戏剧评论家李渔寓居于此,建芥子园,后改为广州会馆,四大徽班进京,三庆班就住在韩家潭。

棕树斜街

棕树斜街原来叫王寡妇斜街,因当时有王姓寡妇在此开妓院而得名,后改称王广福斜街,1965年改为现名。

万福巷

万福巷,曾用名万佛寺湾,从陕西巷及百顺胡同、韩家胡同到石头胡同、棕树斜街,最近的路就是这里。

大外廊营胡同

大外郎营胡同旧时复原图

如今的大外郎营胡同

大外廊营胡同,曾用名外廊营,据说陈端生的故居也在这儿,陈端生是乾隆年间人,《再生缘》的作者。6号院是1952年新华京剧社的所在地,民国初年创办的《大陆报》就在此胡同。

谭鑫培

大外廊营1号是谭鑫培故居,他是清光绪年间著名京剧老生演员,谭家从咸丰年间便在此居住,直到70年代,前后住了六代人,长达130多年。

小外廊营胡同

今日小外廊营胡同

小外廊营胡同,曾用名外廊营、小外廊营,曾有暗妓。

胭脂胡同

胭脂胡同原名胭脂巷,胡同虽小,但一等妓院有十多家,是正经的八大胡同之一。此地曾有店铺制售胭脂粉,主供「八大胡同」,明代小说《警世通言》及京剧中,王景隆(金龙)与苏三(玉堂春)的故事,就发生在胭脂胡同内的「苏家大院莳花馆」。

现在的胭脂胡同

北京青楼女子

晚清政府曾对娼妓征税,从法律上认可了她们的合法地位,当然,同时也进行了种种限制,用今天的话说,在晚清时候,八大胡同地区就是现在所说的红灯区,晚清政府在这里会保障娼妓的合法权益。不过,八大胡同里的风月传奇,都只是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的「畸生儿」,是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的。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