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我的工作就是將面料與人類的身體、大自然及風和諧地融合在一起。」作為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以極富創新的面料設計和服飾風格聞名於世。他的設計開創了服裝面料的全新時代,往往用一塊布料即能在藝術和技術之美上都展現出不同於他人的驚艷。2016年3月16日,「MIYAKEISSEY三宅一生展」將在日本國立新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將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呈現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1970年至今的設計與創作。

【「MIYAKEISSEY三宅一生展」呈現45年工作成果】

▲「MIYAKEISSEY三宅一生展」海報

本次展覽將呈現三宅一生創作至今約45年的工作成果,展示他對服裝創造與設計的思考,探索麵向未來的進一步的可能性。

服裝設計是設計領域中重要的一個分支,也是兼具審美性和實用性雙重屬性的藝術門類。60年代,青年時期的三宅一生就曾對於設計行業中不包括服裝設計提出過質疑,這也映射了他在之後的設計生涯中的核心理念,即「服飾」並非跟隨時代變化的「時尚」,而是在更普遍的層面上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設計」。

▲《TatooSpring/Summer1971》1970年

▲《麻制連體褲Spring/Summer1976》1975年

▲《樹葉PleatsSpring/Summer1990》1989年

▲《Bass(馬尾毛)Autumn/Winter1990》1990年

▲《FlyingSaucerSpring/Summer1994》1993年

▲《No.1dress》2010年

▲《SquareWoolVol.4》2015年

【用「一塊布」演繹技術和藝術之美】

▲三宅一生

三宅一生,1938年出生於日本廣島,1964年畢業於東京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系,1965年來到巴黎求學,1970年在東京成立了三宅設計事務所,此後便正式步入時裝大師的設計生涯。

他的設計開始於60年代的巴黎求學時期。這一期間,他開始為紀拉羅歇公司服務,1968年曾和紀梵希一起工作。三宅回憶到,當時他作為一個外國人,總是試圖代表自己,「巴黎的設計師非常成熟,同時有著高質量的工程。我躑躅於如何才能超越他們。回到東京以後,我開始尋找面料設計師,花紋裁剪師,以及那些能夠應用好技術的人。」

70年代,三宅真正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並於1971年發布了他的第一次時裝展示,發布會同時在紐約和東京舉行,引起了一定的反響。整個七十年代,三宅一生不斷舉辦大型服裝表演,這個時候他的設計被稱之為「土豆口袋」。

▲三宅一生作品

1976年,他東京和大阪推出了名為「三宅一生與十二個黑姑娘」的時裝表演,這是他職業生涯中一次重要成功。

▲三宅一生作品

1988年「我愛褶皺」系列面世,這個設計使他聲名鵲起,成為貫穿其後期設計的一大母題,更成為他最標誌性、最為人熟知的作品。回憶這個系列的誕生始末,他說道:「80年代末,我心中一直有一種疑慮,是該停止還是繼續下去。很快我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那時我都快絕望了。"我愛褶皺』系列就是為了走出這種困境而設計的。」T台上,這些褶皺彷彿在自由流動,模特不再只是單純地穿著服裝來回走動,而是伴隨著音樂用舞姿闡釋生命,這些褶皺也被稱為「一生褶」。

▲「我愛褶皺」系列作品

▲「我愛褶皺」系列作品

三宅一生始終在試圖探索「一塊布」與身體的聯繫,他和他的團隊一起以不被既定嘗試舒服的自由思想為基礎,從製造自己獨特的原料出發創作出兼具「設計之美」和「科技之美」的服裝。

技術之美:二次加工的全新面料

科學技術的運用使得服裝的材料、結構、工藝等方面發生了巨變。在三宅一生的服裝設計中,這些技術之美體現得尤為突出。他運用高科技手段將特殊材料進行加工改造,成為製作服裝的全新材料。三宅一生將面料的利用融入到服裝設計之中。一般來說,服裝的設計都是先確定面料、材質、花紋、色澤後才會著手進行生產,不過在三宅一生這裡,這種順序完全被顛覆了,服裝的樣式和面料幾乎同時產生,產生一種自由創作的感覺。80年代面世的「一生褶」就是其對面料的一次突破性實驗。

▲「我愛褶皺」系列作品

「一生褶」的不同尋常之處,在於這些褶皺是完全設計產生的。首先設計師得縫製好這件衣服,這個時候的衣服雛形可能只是個奇怪的四方形或其他幾何形狀,尺寸也顯得過於巨大。接下來要將它摺疊起來,放在特製的褶皺機中,隨著齒輪的轉動,面料在高溫的作用下褶皺定形,一件獨特的褶皺服裝就誕生了,而在之後的水洗中,這種褶皺也不會消失。

▲「扭曲」系列作品

▲「扭曲」系列作品

「褶皺「系列的衍生還有「扭曲」系列的服飾。同樣是對面料的二次加工,這種完全由扭曲而成的服裝設計也展現了一種嶄新的設計理念。「扭曲」面料誕生的第一步同樣是將其加工成所需的形狀,然後將面料摺疊,將其進行扭曲,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多人的通力合作,就像擰乾帶水的衣物一樣將其扭曲至極致,最後將它們送入高溫機器,面料就徹底定形了。這個過程就像一種「進化」,以後無論如何水洗,面料也不會變形了。

這些二次加工而成的服裝設計展現了一種嶄新的設計理念,完全稱得上「創造」。一旦去除了有皺紋的面料必須熨平的想法,人們就會在光和影的作用下看到一種新的面料,屬於這個時代的全新的面料。

藝術之美:二維元素的東方哲學

人們通常所認為的服裝設計中的形式美,包括服裝的色彩、廓形、面料、肌理、比例、工藝等的方面,這種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響了人們的審美情趣。日本人制衣時通常從平面開始,並非立體剪裁,作為從中國的唐代傳入日本的和服,是寬衣體系的代表作樣式之一。與之相反的是,西方的美學重現「有」和「存在」,反映在服裝設計上則表現為精確合體的三維裁剪,即把人體凹凸有致的線條優美地塑造了出來,這種設計傳統向來強調感官刺激,追求豐胸束腰和凸臀。

▲三宅一生作品

「二維元素」被認為是三宅一生設計中的重要特徵,這是一種抽象的美學理念。雖然三宅力圖設計國際化的服飾,但仍是由平面開始。他在創作中並沒有對日本和服的細節作過多的繼承發揮,而是整體把握住和服的寬衣特點,利用新材料的特性,把服裝的虛空處理地氣韻貫通、流蕩。與西方X型的服裝風格不同,他的服裝呈H型,服裝的內部空間被保留,人在服裝的包裹之下,更多了一絲安全感及一絲神秘感,也從中體現出了調和中庸的傾向。

▲三宅一生作品

另外,從服裝的顏色來看,三宅一生的服裝中大面積的黑白奠定了靈性和樸素的美學理念,而中間夾雜著黃、紅等明亮的顏色、棕色、灰色等過渡顏色,使服裝產生不同的明度、純度對比,在平淡中顯現一絲生機。  

【三宅一生:沿著"沒有時尚』的概念而設計】

人們常說三宅一生的服裝擁有濃濃的藝術氣質,它根植於東方的傳統觀念、習俗和價值觀,又與西方極簡主義的審美相碰撞;它引領時尚前沿,又非常樸實易著,可以說是審美性與功能性的完美結合。

他的老友安藤忠雄評價這位日本服裝設計師:「三宅對於探索每片布料的可能性有著毫不倦怠的不懈熱情與堅持。」而三宅一生在闡述了自己的創作信條時則表示,更傾向於用「製作」這個詞語來形容自己的工作,並希望藉此呈現思維的作用,「我們正沿著"沒有時尚』這一概念而設計與製作。」

作者:陳敏

編輯:高靜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