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和文獻綜述是由一系列具有階段性和整體性的步驟組合而成,其中主要有:初定學位論文研究方向及題目、國內外相關文獻調研、確定論文題目及研究內容、論文研究方案、技術路線、規劃預期成果、安排論文工作時間。各個組成部分缺一不可,並且具有時間上的銜接性,在學生實際的完成過程中,必須根據導師的自己的專業實際情況,逐步完成。
  1 初定學位論文研究方向及題目。
  這個階段是主要根據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專業和研究方向初步制定,需要與導師進行交流,了解導師的主攻方向,這個也可以通過系統調研指導老師在近些年完成的科研項目以及發表的國內外學術論文獲得。在初定文章題目時,雖然不同專業和研究方向具有各自特徵,不能一概而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章題目切記不能過大、過空,要具有實際操作性,並且注意所涉及的工作量大小等諸多問題,比如工學中一級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中的「含油氣盆地分析」研究方向,如果是本科生的論文題目,可以是某條斷裂的某種屬性研究,比如幾何學分析、運動學過程解剖或者動力學推測等等,工作量不宜過大,能夠在導師指導下完成相關問題的解答,如果是碩士生的論文題目,可以是某個含油氣區的構造特徵分析及其與油氣成藏的關係,能夠自己獨立地完成既定的論文題目;如果是博士生的論文,可以是某個含油氣盆地內的整體構造變形特徵或者局部構造變形的機理性分析等等。
  2 國內外相關文獻調研。
  文獻調研階段是整個畢業論文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文獻來源具有多樣性,整體上可以劃分為公開性文獻和非公開性文獻,其中,公開性文獻有圖書、論文集、科技報告、學位論文、專利、各類各級標準、資料庫、學術專著、期刊、報紙、網路等,非公開性文獻主要包括未發表的學術論文、私人信件、公司或企業內部科技報告、與某人的口頭交流等。
  較好地完成文獻調研和綜述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細心,這主要是因為各類文獻數量大、類別多,在選擇文獻時不可能做到逐一參考,應注意首先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期刊、書籍、作者、會議等等,在此基礎上,再逐漸擴展,比如含油氣盆地分析專業方向的代表性期刊有Tectonics、Basin Research、AAPG、中國科學(D輯)、地質學報,等等。在文獻調研和綜述過程中,需要遵守如下幾項原則:全面系統、重點突出、真實客觀、條理清晰。
  完成文獻調研報告過程中,一定要切記不要羅列各個作者的各自觀點、主張。文獻調研報告雖說是對前人研究成果的匯總,其中沒有個人工作量和研究成果,但是一篇完美的調研報告不僅能夠體現目前國內外主要的科研進展和學術動態,同時也能夠清楚地指出目前所存在的基本科學問題。這就要求在進行文獻調研報告的編寫過程中,應以研究內容為編寫主提綱,在涉及某個局部問題時,可以列出重要參考文獻的觀點。
  其中科學問題的發現和提出是極其重要的,科學問題一般來源於以下六個方面:
  (1)從生產、生活、教學等實踐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2)不同觀點和學派之間有創新的爭論;(3)各學科之間或邊緣學科產生的新問題;(4)發現理論自身存在不足或矛盾;(5)發現新的觀察或實驗現象同原有理論或觀點的矛盾;(6)現有的方法、技術、工藝等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和需要。
  3 確定論文題目及研究內容。
  在完成文獻調研之後,在系統總結國內外研究進展和存在問題基礎之上,可以對初步擬定的論文題目進行確定,並對論文進行研究內容的制定。論文研究內容的制定需要具有系統性,各個章節之間要具有一定的聯繫,這種聯繫總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具有逐步遞進的特徵,即後一章節是前一章節的進一步研究和分析,比如,對於含油氣盆地專業的畢業生而言,主要表現為對研究區內構造變形及其演化特徵方面的分析,並包括了構造對油氣成藏的控制作用,這其中涉及了通過地表地質調查、地震剖面分析、構造變形幾何學、運動學、動力學分析、構造與油藏的控制與影響;另一種是並列關係,即通過列舉不同地區或者構造變形的不同方面來獲得某種共同屬性,比如,對於含油氣盆地分析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如果以「國內外前陸盆地差異性分析」為論文題目,則論文的研究內容中,各個章節多以列舉國內外各主要前陸盆地的特徵為主要方式。
  4 研究特色與創新點。
  研究特色與創新點是學位論文中的點睛之筆,需要對學位論文進行高度概括和總結,從科學問題本身出發,精確總結出與前人研究成果的差異性,表明學位論文的創新之處。一般而言,創新點不宜過多,對於本科畢業生而言,有一個創新點即可,對於碩士畢業生而言,可以有兩個創新點,對於博士畢業生而言,有2~4個創新點為宜。
  5 論文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論文研究方案是指針對上述研究內容而涉及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的專業中,所涉及的方法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對於含油氣盆地分析專業來說,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資料收集和整理分析、構造帶對比研究、地震剖面解釋、各類地質構造圖編製、平衡剖面製作和分析、不整合解析和剝蝕量估算、構造年代學測試與分析,等等。
  技術路線是指將各種研究方法按照一定順序排列,為了能夠逐步完成不同研究內容。技術路線的設計要有系統性和邏輯性,表達方式一般是流程圖,一般是從基礎資料的獲得方式入手,然後是不同研究方法,最後是論文的最終研究目標。
  6 規劃預期成果。
  預期成果是學位論文標誌性內容,也是學位論文最終與前人研究成果差異性的體現,研究成果可以是對某些科學問題的回答,也可以是學術專著的發表出版,也可以是專利技術等的獲得,也可以是人才的培養,也可以是各類獎項的獲得,等等。在規劃研究成果的過程中,不能過多規劃,也不能過少設計,要與研究內容一脈相承,一般來說,一項研究內容可以有1~2個預期成果。
  7 安排論文工作時間。
  論文時間安排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整體論文工作進展及最終論文質量的好壞。目前,我國各類學校、各類專業、各類畢業生的論文工作時間具有較大差異性,畢業生可以根據各自學校規定的開題時間作為論文的起始階段,以論文的預期答辯時間為終點,在此期間安排各項論文工作,在安排的過程中,要與前面的研究內容、技術方法技術路線相一致,一般以兩個月或者一季度為計時單位進行規劃,由於論文工作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節時間,故無需在安排時間上具體到日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