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家如何看清未来

互联网促进了企业服务模式创新,移动服务、精准营销、就近提供、个性定制、线上线下融合等服务创新正在激发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正在加速驰骋。数字经济时代促进了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相互叠加,按需定制、人人参与、体验制造、产销一体、自组织协作、自适应管理等面向未来的企业发展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随著新技术创新、新产业趋势、新商业模式、新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人工智慧、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生物科技、新能源技术等科技创新核心领域均保持著超高速增长和大规模发展态势,已经并将持续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成为新经济的新引擎、新动能。随著互联网+、智能+和大数据+逐渐成为各行业「标配」,传统的产业边界也不断被突破。

面对如此复杂的新经济时代,企业家们面临著诸多难题亟待解决,在VUCA的时代(不稳定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复杂的)环境下,企业家要面临著如何看清企业未来的方向的困惑:业务如何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如何建立?产业如何转型?企业的优势在哪里?业绩停滞已二三年了,该如何突破?面对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又该如何突围红海?

重塑战略,理清未来的价值是什么,拥抱科技、拥抱变化、拥抱创新,而以上介绍的各种新经济业态和新技术应用,就是未来的方向,只有ALL IN到这些新的业态和技术应用,才有可能有未来的二次成长。

二、组织的内耗

民企的生态,老板整天就是「忙」,忙开会、忙客户、忙关系、忙应酬,哪有时间静下心来想未来。中层「盲」,盲从、盲听,组织的科层制结构,信息是层层由上向上汇报,决策机制又是由上向下层层下达,这就导致了,信息和决策在传递过程中的衰减,最终导致失真。

公司内部的一项决议,从总裁办公会议布置到执行,二个月回来,再次检查时,发现没有被完全贯彻下去,总有几个部门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没有及时完成任务,或做出的事,与当初的设想依然有较大差距,与是乎老板在会上发火,再次责令总办督促整改。而一阵风雨过后,又慢慢恢复成原样,除非这件事是老板一直在盯著,不做到不罢休的。

这就造成了现在一个怪圈,老板和高管整天忙开会、忙应酬、忙见客户,而公司的中层则是等、靠、要,通过层层汇报的机制,将信息、汇报、向上报,并等待老板的决策。在民营企业,最后的决策者都是老板,而老板并非全能的先知,样样精通,他又非常忙,因此造成不能及时拍板,所有的事都要攒到最后,而此时又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才通过连夜开会的方式,做了匆匆决定,但正因为决策仓促,然后是不断的改,导致最后的决策总是不能完美。而老板也会觉得很郁闷,身边有这么多高管,但最后要用时却没有靠谱的。

而中层们也是一肚子怨气,什么事都要汇报,汇报完了又不及时决策,每每都是最后关头再匆匆决定,而因此造成错失时机或决策被动。中层们也会觉得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应用,而心生不满或失落。

而另外一种情况则是,与之相关的部门,为了体现各自的专业性,困此会站在本部门的立场上,给出建议,而各自为政时,其实是没有人站在老板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更有甚者,为了本部门的利益,在实施或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中,往往更多的是体现本部门的职责,也就是制度和流程,以此来进行所谓的履行职责,从而增加了流程,造成整个事件的效率低下。

三、影响组织的因素

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有公司战略、规模、环境、技术,这是标准的组织理论所提出的,但随著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还要考虑公司文化、人的因素。其实,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看,出现「何时请职业经理人?为什么无法保证战略落实到实际的执行中?为什么很多经理人无法获得合适的发展机会?而老板又认为没有办法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老板何时可以交权给下一代?」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组织结构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所导致的。一是组织需要改变,同时我们还要解决的是权力和责任是否匹配的问题,组织就是解决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这个问题。

上图就是整个组织架构体系的演变,从工业革命一直到信息时代,跨度几百年,还可以同时存在并应用在各行业中。在传统的企业组织中,上下级之间形成了一条一丝不苟的信息传递链,高层的信息要经过层层传递到达基层,反之亦然。即:「上情下达」与「下情上报」。在这种金字塔组织结构中,纵向的管理层级之间等级明确,横向的职能部门之间界限清晰,这种分工方法逐渐形成了分工精细的职能层级式组织结构也就成为目前许多企业通行的组织结构模式。

四、未来组织的特点

1、扁平化结构

知识经济的运作使现有企业组织结构面临著挑战和创新,曾经普遍采用的科层制组织模式正在被一种新型的扁平化组织模式所取代。企业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向扁平化管理的转变,已成为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不可阻档的潮流,标志著企业发展已全面进入扁平化管理时代。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接触的信息量激增,市场变化莫测,机遇转瞬即逝,企业的活动量显著增加,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复杂的中间管理层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降低了企业决策的质量,部门本位主义导致忽视全局利益的现象不断发生,无法实现企业整体效率的最大化,精细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压抑了员工的创造能力,不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些变化使得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的弊端凸显,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这就对组织结构设计产生了一个新的要求,即具有最少的层次,拥有一个尽可能「平面」的组织。而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严重地阻碍了这种反应和决策。于是,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应运而生。为了适应持续不断剧变的环境,现代企业必须不遗余力地推动创新。

2、分散式

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结构是什么?现在已经比较清楚了,就是分散式组织。分散式组织的特点是:

第一,多中心,分散控制。大家都知道分散式能源,每户农民就是一个太阳能的电站,能够自己使用或者并网发电。多中心是指在一个平台上有多个个体或团队,也可以有多个组织……它们是相对独立的经营单元,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彼此并没有垂直的控制关系。多中心,分散控制意味著分权。

第二,多触角、多方向。通过分散式组织,可以多触角、多方向地探索、寻找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更有利于发现机会。同时,可以通过局部损失控制、化解全局性风险。

第三,灵活机动,能够快速应变。对于突然出现的具体情境,可以快速反应。

第四,可能存在自组织、自适应(修复)机制。自组织是自我发育、自我成长,受了伤之后自我修复。自组织和分散式是什么关系呢?自组织一定是分散式,而分散式未必是自组织。因为分散式可以是没有联系的。

第五,组织内部无边界。因为是多中心,而且是动态的——没有任何一个中心是固化的,变化之中,组织内部边界自然被打破,可以进行自组织连接。

第六,组织外部边界消失。因为每个中心或单元都可以自主地与外部合作,组织的外部边界也消失了。

3、去中心化

组织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也不是没有中心,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中心,把直线管理型组织变成网路化组织。去中心化就是要让节点自由选择中心,在组织之中不是仅仅下级围绕上级转,更多的应当是生产资料围绕生产力要素转,这样生产力要素就更活跃,资源配置就更灵活,管理效率就更高,基层组织和一线员工的活力就更强。目前大多数公司的组织架构是传统的金字塔式多层架构,管理链条长、成本高、效率低,决策者远离市场和客户,对客户和基层的现状及需求不能做到动态把握。这对于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市场竞争极为不利,这样的组织也无法真正实现客户需求导向,所以要进行「组织去中心」改革。

组织去中心关键是改变一切以上级、以各级管理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使组织围绕客户转、围绕市场和一线员工转,缩短企业与客户的距离,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组织去中心化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搭建统一支持平台,具体说,就是能够由组织平台完成的职能要集中,需要市场或者服务端人员快速决策和迅速处理的职能要下放。

4、分散决策

企业决策机制的中心环节是决策主体的确立,它是企业能否良性运作的关键条件。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经济活动最初始的决策者都是单个的人,我们把这种以个人独立的、互不重叠的决策权为特征的决策机制称为分散型决策机制。

大数据改变了长期以来依靠经验、理论和思想的管理决策方式,直觉判断让位于精准的数据分析,大数据下决策参与者的角色发生了改变。首先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传统的决策因为数据稀缺,重要的决策依赖企业领导者的经验,而大数据可以保证从问题出发而不用担心数据缺失或者数据获取困难,决策重心回到问题本身,而领导者的任务是发现和提出正确的问题。

其次对于企业一般管理者和员工,可以很方便地获得决策所需的信息,决策能力大大增强,决策倾向于依靠企业一线员工。大数据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领导者们必须与一线员工并肩工作,提高企业决策水平。

再次,由于媒体不断宣传和数据获取便利,普通民众开始认识并利用大数据,每个人都能进入大数据世界,成为数据分析家,进而参与决策。

互联网经济时代,科技正促进领域间融合,产业界限正在模糊,社会化决策正在崛起。因此,多元决策在大数据环境下更加突出,决策者来源更广泛、关系更复杂,全员参与成为大数据下企业决策的重要特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