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蓄水陶土替代雨水花園下層部分原土,即可在不破壞原自然生態環境下,大幅提升雨水花園對雨水的滯蓄能力。日前,武漢銘創新海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漢市單體最大的海綿城市居民小區——青山依江畔園小區內,通過選取部分雨水花園作為試點改造項目,經過近一周的精細化施工,全面完成蓄水陶土的鋪設工作。該項目的順利完工,標誌著蓄水陶土正式投入海綿城市建設領域,為城市水問題提供全新的可行性生態解決辦法。

  自2015年起,武漢市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青山區一批老舊社區、學校和醫院已完成升級改造。同時,作為武漢市最大的單體海綿城市小區依江畔園,整個小區也在盡其所能的對每一片能改造為海綿城市設施的部位都進行了改造。近兩年內,該小區新建了雨水花園,改造了休閑廣場和停車場,並對人行步道進行了透水鋪裝。

  「海綿城市有幾大原則,分別是滲、滯、蓄、凈、用、排,雨水花園則把上述原則都體現出來了。」據武漢海綿城市建設公司業主代表王思成說,當雨特別大的時候,通過雨水花園將雨水先短暫儲存,再下滲或流入溢流井內,這個過程減緩了雨水匯入市政管網的速度,從而降低了強降雨時市政管網的排水壓力。而蓄水陶土的作用,就是進一步提升土壤對雨水的滯蓄作用。據相關專家表示:「蓄水陶土本身就是利用自然粘土加工而成的生態產品,具有陶土的物理共性和生物相容性。倘若一個小區建有20個這種超級雨水花園,就相當於新增了5個普通雨水花園的儲水容量。土壤儲水量的提升,不僅有效緩解雨水排放壓力,同時還為表層植物提供充足水源。」

  目前,蓄水陶土的研發項目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工業及城市大宗固廢製備綠色建材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支持,並已經實現由科研成果轉化為規模化、工業化產業發展,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修復項目。下一步,蓄水陶土還將繼續深化環保理念,實現以廢制新,利用尾礦砂、河道淤泥等固廢為主要原材料進行製備,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態環保產業鏈,更好的服務于海綿城市建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