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無疑是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理念興起的一年。在此大背景下,「智慧」的理念被炒得火熱,智慧交通、智慧消防、智慧水務,應運而生。

不可否認,同樣是「智慧」,不同領域的信息化、智慧化應用都是信息通信技術(ICT)高速發展的產物。但真正落地時,各領域的專業性往往帶來實踐上的壁壘。

水務行業的專業性壁壘,尤其明顯。

當好的理念無法和專業性融合到一起,市場就存在被做爛掉的風險。智慧水務,就是這樣一塊正在被做爛掉的市場。為什麼這麼說?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 水務行業的專業性體現在哪裡?
  • 自下而上的智慧水務發展路徑存在什麼問題?
  • 誰來主導解決方案的形成?

水務行業的專業性體現在哪裡?

不同於冷冰冰的結構,水體的流動性決定了水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在水務行業,尤其是考慮到城市的排水管網、河流時,存在著水文產匯流、水動力的特殊概念。

以下圖為例,下雨時,降雨落到地表,經過截留、入滲、蒸散發等過程,會形成地表徑流,地表徑流隨著地勢流動,會就近匯入到最近的雨水篦子或檢查井,進入到地下管網中,以上便是粗略的水文產匯流過程。在進入管網之後,水往低處流,最終會匯到最下游的出水口(一般是水體,如果是合流制也可能被截流至污水處理廠),水體在管道中的流動,便是管網水動力的過程。

城市水系統

如果考慮到工商廢水、生活污水,還可以細分成分流制、合流制等不同系統;如果考慮到河流,還可能有河水對管網的頂托作用、管網流入河道的水會抬升河道水位對堤防產生威脅;如果考慮地下水,還會有管網破損導致的入滲;如果再考慮泵站、閘門、堰等設施,系統還將進一步變得複雜…

相對來說,供水系統和原水系統會稍微簡單,但也有各自的特性。

而以上提到的這些,是一整套互相之間會產生影響的、完整的大系統。

在不理解以上專業性的水文水動力過程的情況下,進行的所謂智慧水務開發,很難做深、做專。舉個例子,現在很多廠商借著IoT的勢頭做監測設備,在地下管網、河道中布設流量計、水位計,OK,數據採集上來了,做簡單的流量、水位預(報)警,沒問題,想做更深層次的數據分析呢?不懂專業性的東西,很難。從另一個方面說,以有限個點的數據,怎麼驅動對整個系統的理解,本身就是專業性的問題。

自下而上的智慧水務發展路徑存在什麼問題?

從物聯網架構的角度出發,物聯網可粗分為三層,即感知層、網路(連接)層和應用層

物聯網層次架構

當前主流的智慧水務項目建設,主導方以信息化公司、GIS公司甚至某些設備商為主,他們主導下的智慧水務發展路徑,大多是自下而上的。自下而上是否可行?可行,現實中的自下而上是否存在問題?當然存在問題,而且問題很大。

當前的自下而上的智慧水務發展路徑,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對應用層專業性的東西,認識過於淺薄,不僅如此,甚至從這些趕智慧水務風口的公司內部來講,領導們對應用層的專業性,根本上就缺少重視。

作為一個新興的發展行業,對於什麼是「好的智慧水務解決方案」,各方缺少統一的認識。這就導致一個困境,業主部門自身的需求不明確(他們熟悉業務,但專業性也不一定很強),自然也沒有足夠的判斷「什麼是好的智慧水務解決方案」的能力。反之,從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角度,反正業主自己也不清楚,項目拿下來,結合業務需求、做一些GIS應用,60分及格也就差不多了。做90分的項目出來?反正其他公司也做不出來,沒這個動力呀。

惡性循環就此產生。

業主:我希望實現的效果是智能調度、廠網一體化、系統自動化決策,最終要解決城市看海的問題!

解決方案提供商:一定要滿足需求!先把大餅畫上。媒體宣傳:我市正在開發一套最新的智慧水務系統,XX年後有望解決看海問題。解決方案提供商:感知層和網路層的東西設計出來,應用層的東西好像沒那麼好實現?算了,打打擦邊球,先把簡單的應用做出來,實現不了的跟業主溝通一下,反正別的公司也做不出來。

業主:說好的效果呢???你們這些搞智慧水務的都是大忽悠。算了宣傳還是要跟上,不能打自己臉。

大眾:怎麼又淹了???政府部門都是大忽悠,智慧水務什麼玩意兒。

看出其中的問題了嗎?

由於當前大部分的智慧水務從業公司,只具備對接業務需求的能力,而沒有對接水務專業性問題的能力,風口裡宣傳的那些高大上的需求根本實現不了,導致做出來的東西無法讓業主和大眾滿意,自然,這個行業就存在著做爛掉的風險。

誰來主導解決方案的形成?

高大上的需求真的實現不了嗎?不是的。如果實現不了,意味著這個頂著風口的行業是缺少價值的。

當前的問題在於,實際主導智慧水務建設的公司,由於本身的性質和定位(搞信息化的、搞GIS開發的、搞設備的),大多遵從自下而上的智慧水務建設路徑,且缺乏對應用層水務專業性的諮詢能力。由此,限制了智慧水務發展的「上限」。對於這些公司而言,如果後期想深入智慧水務應用,組建一支小而精的、由水務專業人才組成的諮詢團隊,是必須的。

進一步推演,既然自下而上的發展路徑存在問題,那麼自上而下是否可行呢?其實很好類比,自上而下的智慧水務建設,是從應用層問題出發,能較好的對接水務專業問題,但反之,感知層和網路層的壁壘,還是會帶來障礙。不過,相對來說,自上而下的發展路徑可能更具可行性(一個感覺,有待檢驗,不一定對),因為自上而下更理解需求、知道要做什麼。國外的一些大型諮詢公司(例如蘇伊士水務),包括國內一些工程諮詢公司、規劃設計院介入智慧水務業務,就更接近自上而下的發展模式。

本質上來說,智慧水務是水務與ICT結合的產物,水務代表了行業專業性的諮詢力量,ICT則代表了先進的開發能力,由誰來定需求、誰來主導系統框架,最終決定了發展的上限。

當前遇到的種種問題,誰能在二者之間架起橋樑,誰能打破應用層、網路層和感知層之間的壁壘,形成強有力的聯合解決方案,誰就能佔據先機。

這塊可能被做爛掉的市場,充滿了商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