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顶画廊于2014年在上海成立,是以生产艺术创造力为核心,致力于探索当代文化无限可能的没顶公司旗下的艺术机构。它以推广高质量的当代艺术家和活动为己任,推动和促进当代艺术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成立同年,没顶画廊就在2014纽约军械艺博会首次亮相,并持续在国内外重要艺术博览会中呈现优秀艺术家及其作品。2016年,没顶画廊入选artnet「2016年全球十大最具创新性画廊」,同时它也是唯一一家入选的中国画廊。现如今没顶画廊已为市场输送了多位小有名气的艺术家,如:丁力、何岸、刘成瑞、陆平原、苗颖、王新一、王思顺……

但当我们走访了没顶工作室,采访完没顶画廊总经理金利萍后才知,即便像这样一家在当代领域有相当知名度、运营成熟的画廊,背后也有很多的艰辛与不易。

▲左:没顶画廊总经理金利萍;右:《艺术市场通讯》创始人董瑞

《艺术市场通讯》:根据各大数据统计报告显示,近两年艺术品市场开始在全球复苏,这是否代表艺术市场进入活跃状态?

金利萍(VIGY):从当代角度来说,这两年其实是不活跃的。08年经济危机之后,有一段时间有问题,之后12年-15年,是当代艺术市场非常疯狂的一段时间,一直有艺术家一夜暴富的传说。北京唐人画廊的老板在接受采访时就说到,前几年一年八九千万的营业额里面有四五千万是来自同一个藏家。因为当代作品的价格普遍不会很高,这两年像这样大单的客人,或者说这样传奇的故事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因为市场已经趋向于冷静和理智。所以我觉得不是说当代市场不好了,而是这个市场的蛋糕在变大,肯定要有一个过程,而在变大的过程中肯定会有「稀释」。

《艺术市场通讯》:这两年私人美术馆和画廊行业发展的特别快,您觉得对一级市场会有影响吗?

金利萍(VIGY):肯定会!会有促进的影响。这些画廊、私人美术馆和艺博会的发展,把整个上海的艺术领域带了起来。像ART021、西岸艺博会,开办也就五六年的时间,上海这边的市场其实也就是同期发展起来的。在这之前,做艺术的都喜欢往北京跑,都去做北漂,觉得北京那边有很多艺术家,有艺术氛围。但是这两年开始分流,北京和很多其他地方的艺术家都开始往上海跑。但艺术家作为艺术市场金字塔的基础,上海的艺术家总体还是太少,不管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这大概也与上海本身的文化环境有关。像我们这个园区大概也就20几个艺术家,平时我们都是不互相串门,就像上班一样。但在北方文化里,艺术家喜欢一起喝酒、一起聊天,上海还是比较海派文化,喜欢各过各的,这可能也会让很多人来了上海却感觉到不适应。而且还有一个问题,上海的生活成本太高,比北京要高,所以很多人不愿意搬到上海来,觉得压力很大,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问题。

▲2018ART021没顶画廊展位,以平面作品和小型雕塑为主

《艺术市场通讯》:当代艺术领域的受众情况,现在来说还是国外的藏家多吗?还是说已经开始偏向国内了?

金利萍(VIGY):我们画廊来说,目前应该是一半一半。国内现在有很多新的藏家进来,国外可能也会有新的藏家,但我们接触的不是很多。我们看到,国外的藏家非常有脉络,他有自己的收藏系统,不会说收一阵子就不收了,他会长期跟踪一个艺术家,或者说跟踪一个画廊,他主要觉得我们画廊的艺术家学术性都挺好的,那他就会一直跟踪我们画廊,他会跟著你买。国内的藏家相对来说,收藏的脉络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可能还是今天想买这个,明天想买那个,没有一种学术上的梳理,和一个明确的线索。但这也是很正常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时间不长,藏家没有这方面意识。所以我们也希望更多人能进来,之后慢慢的就会去学习,慢慢的去梳理。

《艺术市场通讯》:国内私人美术馆的增多会给画廊带来新的购买力吗?

金利萍(VIGY):国内的私人美术馆至少有一半没有一个很好的收藏体系和计划。所以我们说现在是私人美术馆的一个热潮,这个热潮也会退掉,退去之后就能看到谁真的在做,谁是把他当作生意在做。因为艺术这个东西其实需要一个持续的投入,如果你把他当作生意来做,很难做的长久。国内私人美术馆的增多当然对我们会有帮助,前段时间国内就有个很好的基金会收了徐震的作品。但是和国外相比,国内的这一块还是比较薄弱的。

▲龙美术馆「徐震艺术大展」 暨西岸馆开馆一周年

《艺术市场通讯》:画廊的主要销售群体是哪些?

金利萍(VIGY):没顶主要销售还是机构为主。因为没顶主要是大件的装置和影像作品,基本上个人藏家,或者说非专业类的藏家是很难进行收藏的。

《艺术市场通讯》:从运营和销售情况来讲,您觉得现如今的画廊业态如何呢?

金利萍(VIGY):画廊是一个不赚钱的行业,如果说没有一定的情怀千万不要做画廊。像现在上海用工和房租都很高,在上海开一个画廊是非常艰难的一个事情。市场上成熟的艺术家就这么多,基本上已经都被画廊承包掉了,都已经有代理画廊。新开画廊只能去找年轻艺术家,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又很便宜,作品的数量还不稳定,所以对画廊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很有可能一个展览的作品全部卖完的钱还付不了房租。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开画廊,我在这个行业里那么多年,当然知道画廊是个「坑」,但是不可否认画廊是艺术系统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有人去做,我们手上正好有这样的经验,这样的资源,没有说上手就想要靠它赚钱,但是希望它以后经过慢慢的发展,能够自我盈利,更好的支持年轻艺术家。

▲没顶画廊

《艺术市场通讯》:您觉得相对青年艺术家,市场还是更喜欢成熟型的艺术家?

金利萍(VIGY):那是当然!虽然成熟型的艺术家价格高,但是他的知名度放在那里,他的作品可以讲的故事很多,介绍他的时候只要抓住几个点介绍。就像David Zwirner只要介绍说这个艺术家参加了几届威尼斯、几届卡塞尔,别的都不用说。但是年轻艺术家没有很多的背景,没有很多的参展记录,你就要介绍他的创作的动机,创作的过程,甚至他的技法。就比如我卖一件徐震的作品只要说5句话,但卖一个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就需要说50句话,而且一件徐震的作品可以卖50万,而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可能只能卖2万。但是不可能不做年轻艺术家,你必须要做年轻艺术家,不然这个行业过两天就要没了。

▲商亮,《好猎手 No.5》,雕塑 玻璃钢 毛线

《艺术市场通讯》:没顶画廊有非常多类型的作品,有装置、绘画、雕塑、影像……那您觉得哪一类型的作品最受市场欢迎呢?

金利萍(VIGY):受中国市场欢迎的,肯定是平面类的作品。像一个雕塑一般3米高,家里都放不下。很多藏家还是喜欢收藏平面类的作品,因为真的是方便,运输方便,什么都方便。像徐震的《天下系列》(立面油画)上墙就要四个人,而《进化-莫高窟系列》(平面油画)则只需要2个人就可以完成上墙。这就会涉及到很多成本的问题,例如一个雕塑买下来想换一个地方,就需要很多人力物力成本。国外的一些美术馆在收藏艺术品时也会考虑收藏成本,比如后面的储藏成本,维护成本……

▲2018西岸艺博会没顶画廊展位,以实验作品为主

结语:

没顶画廊能运营的如此成功离不开金总的功劳。在刚结束的ART021和西岸艺博会上,都能看到没顶画廊的身影。在策划布局方面,没顶在同期举办的两场艺博会中采取了不同的战略,ART021出售的是有趣、视觉效果强,适合收藏摆放的艺术作品,并且在展会一开始就已卖掉了好多件;而西岸的则更具实验性和探索性,展示的是没顶画廊更新更远的艺术视野,充分的展现了没顶的前瞻性,也更适合西岸这个偏向学术的艺博会平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