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改革,一直都没有退出过人们的视线,似乎只要是有学生在学校里上课的一天,就有关于教育改革的问题被提起。而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生的教育最常被提及的,就是语文教改,语文作为主科不仅仅是占的比例更重了,教材的难度还有考试的难度都变大了许多。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要求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在新编的语文教材中,小学必背古诗词128篇,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高中必背古诗文从14篇增加到72篇,翻了五倍。而这样的大刀阔斧的改变也让很多家长大呼,“这根本不是减负,而是增负!”

  除了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比之前大量增多之外,语文考试的难度也大大增加,阅读理解字数增多,题目变复杂,以前高考语文卷面大概是7000字,教改后增加到9000字,未来可能要到10000字。而对于这样的改革方案,教材编写专家给出的解释是,现在的孩子阅读时间太少,在互联网时代,平时可供的娱乐设施太多,一部手机就有无数可以的打磨时间的软件,不管是各种游戏,抖音,微博,都积压了孩子们阅读的时间。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在教材上下猛药,在教材上安排足够多的文章,让孩子不读书都不行。

  编写教材的专业出发点是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让孩子们放下手机,博览群书,这本来是一件极好事情,但是很多家长却批判新改的教材是在揠苗助长,又是为何呢?其中问题就是在必背古诗词上,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有高中生们,需要背诵的古诗词都大大超越了之前的标准,并且难度全面下放,以前初中学的内容现在小学就能看到。对于初中小学来说,他们背诵的时间增加,放在其他学科的时间减少,而孩子们除了在学校里可以利用的时间之外,只有放学之后的时间,很多小学初中的孩子从放学开始,作业要做到晚上才能完成。

  而对于高中部分的争议就更大了,在高考之前除了需要背诵的古文之外,还有极多需要记忆的内容,需要其他学科需要背诵练习的内容。72篇古文要在高中三年的时间内全部学会并背诵,而且在最后考试的时候还有大量未曾见过的内容,对于老师学生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现在的语文教材号称让一半的孩子都做不完,阅读理解的字数变多,学生们必须要被迫学习快速阅读,虽然这是一种阅读的技巧,但是把它放在平时的学习中,高考中,让所有的孩子都养成这样的习惯,无疑是把阅读当成立应试标准,标准化的阅读技巧是否真的是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呢?

  家长们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为问题,国文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把国文变成了占用学生最多的主科,这波“国文热”与之前的“奥数热”有何区别呢?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全世界公认的主旋律,放眼世界也极少有国家把传统文化比重放大到如此地步。但是这次语文教改已经确定,9月开学孩子们就会迎来新教材,咱们的家长除了接受以外,也别无他法,这波教材是否能够真正起到最初预期的效果,只有在实施之后才能知晓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中参与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