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本文是英文維基百科上關於作曲家德彪西的文章的譯文。

Claude Debussy - Wikipedia?

en.wikipedia.org
圖標

2、譯文中部分人名、地名、作品名的翻譯參考了中文網路中關於德彪西的相關內容的翻譯。

3、譯文圖片來自英文維基百科。

4、譯文未經校對,如有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5、如有侵權,請聯繫譯者刪除。

6、如需引用,請聯繫譯者。

阿希爾-克勞德·德彪西(法語: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是一位法國作曲家。有時他被認為是第一位印象派作曲家,但他本人拒絕接受這一稱位。他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處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之一。

德彪西出生於一個沒有太多文化氛圍的簡樸家庭,但是他顯現出的音樂天賦使他在十歲時就進入了法國的頂尖音樂學府,巴黎國立音樂學院(現法國國立高等音樂與舞蹈學院。其舊址現為巴黎高等戲劇學院)他最初學習的是鋼琴,但他發現自己更適合於富於創新的作曲專業,儘管國立音樂學院保守的教授們(the Conservatoires conservative professors)並不贊成他的想法。他用了很多年的時間摸索和完善作品的風格,直到1902年才因《佩利阿斯與梅麗桑德》(Pelléas and Mélisande)蜚聲國際,這是他唯一完成的歌劇作品,而這一年他已40歲。

德彪西的管絃樂作品包括《牧神午後前奏曲》(1894)( 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夜曲》(1897-1899)(Nocturnes),《意象》(1905-1912)(Images)。他的音樂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瓦格納和德意志傳統音樂的回應。他認為古典交響樂是陳舊的,並且在他的「交響素描」《大海》(1903-1905)(La mer)中尋找替代的方法。他的鋼琴作品包括兩卷前奏曲和兩篇練習曲。貫穿他的職業生涯,他創作的旋律都是以各種詩歌為基礎,這其中包括他自己創作的詩歌。十九世紀後期的象徵主義詩歌運動對他產生了很大影響。一小部分作品,包括早期的 La Damoiselle élue(根據維基百科英文名為The Blessed Damozel,直譯為《被祝福的少女》)和晚期的《聖塞巴斯蒂安之殉難》(Le Martyre de saint Sébastien)合唱都佔了很重要的部分。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他專註於室內音樂的創作,完成了為不同樂器編排的六篇協奏曲中的三篇。

德彪西早期受俄羅斯和遠東音樂的影響,摸索出了他自己的和聲風格和管絃樂色彩,他的音樂風格被很多當時有建樹的音樂家所嘲笑和抵制,但這種抵制並不奏效。他的作品受到包括貝拉·巴托克(Béla Bartók),奧利維爾.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喬治.本傑明(George Benjamin)以及爵士樂鋼琴家與作曲家比爾.埃文斯(Bill Evans)等作曲家的影響。德彪西的作麴生涯持續了30年多一點,他在55歲時因癌症於巴黎的家中去世。

目錄

1.生平與職業生涯

1.1早期生活

1.2 羅馬獎

1.3 重返巴黎,1887

1.4 1894–1902: 佩利阿斯與梅麗桑德

1.5 1903–1918

2.作品

2.1 早期作品,1879-1892

2.2 中期作品,1893-1905

2.3 晚期作品,1906-1917

3 風格

3.1 德彪西與印象主義

3.2 音樂風格

4. 影響

4.1對音樂的影響

4.2 對文學的影響

5.對後世作曲家的影響

6.唱片

7.注釋,引用和來源

7.1 注釋

7.2 引用

7.3 來源

8. 擴展鏈接

生平與職業生涯

Rue au Pain,聖日耳曼昂萊,德彪西在此出生(圖片注釋)

早期生活

1862年8月22日,德彪西出生於巴黎西北部邊緣的塞納-瓦茲省(Seine-et-Oise,1964年以前法國的一個省),聖日耳曼昂萊(Saint-Germain-en-Laye)。他是其父親曼努埃爾.阿希爾 .德彪西(Manuel-Achille Debussy)和妻子維多琳,孃家姓馬努裏(Victorine, née Manoury)的五個孩子中最大的一個。老德彪西經營一家瓷器店,他的妻子是一位裁縫。店鋪經營並不成功,於1864年倒閉。老德彪西一家搬到了巴黎,起先寄居於維多琳母親位於克里希(clichy)的家。自1868年他們在聖奧諾雷路(the Rue Saint-Honoré)擁有了一所公寓。曼努埃爾在一家印刷廠工作。

1970年,在普法戰爭中為了躲避普軍對巴黎的圍困戰,德彪西的母親懷著身孕帶著他和妹妹阿黛爾(Adéle),搬到了戛納的姑媽家,並在那裡待到第二年。在戛納,七歲的德彪西開始學習鋼琴。他的姑媽資助他師從一位義大利音樂家讓·西汝蒂(Jean Cerutti)。曼努埃爾.德彪西留在了巴黎並加入了巴黎公社(the Commune)的武裝力量。在1871年巴黎公社被法國政府軍隊鎮壓後,老德彪西被判處4年監禁,不過他只在監獄裡待了一年。在與他一同被關押的公社社員中,有一位音樂家是他的朋友,名叫查爾斯.德.西夫裏(Charles de Sivry,又譯查爾斯·德·希維)。西里夫的母親,安託瓦內特.毛特.德.福洛維爾(Antoinette Mauté de Fleurville)教授鋼琴課,在他的鼓動下小德彪西成為了福洛維爾夫人的學生。

德彪西很快便展現出他的才華,1872年,十歲的德彪西進入巴黎國立音樂學院學習,在這裡德彪西度過了十一年的學生生涯。他最開始跟隨安託萬·弗朗索瓦·馬蒙泰爾(Antoine Fran?ois Marmontel)學習鋼琴,跟隨阿爾伯特.拉維尼亞克(Albert Lavignac)學習視唱,之後跟隨歐內斯特.吉羅(Ernest Guiraud)學習作曲,跟隨埃米爾.迪朗(émile Durand)學習和聲,跟隨塞扎爾·弗蘭克(César Franck)學習管風琴。課程還包括同路易斯-阿爾伯特.布爾戈-迪庫德雷(Louis-Albert Bourgault-Ducoudray),但由於德彪西愛逃課,所以是否真的上過他的課並不能確定。

在學院,德彪西最初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馬蒙泰爾評價他是「一個有魅力的孩子,真正有藝術氣質的人,對他有很高期望。」 另一些老師則對他印象不深:埃米爾.迪朗在一份報告裏寫道」如果德彪西能夠少一些不求甚解和漫不經心,他會是一位出色的學生。」一年以後他對德彪西的描述是「極度的粗心」。 1874年7月德彪西在學院年度競賽中彈奏了肖邦的《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並憑此獲得學院的二等獎學金。他是一位優秀的鋼琴演奏者和出色的視奏者,如果他願意本可以走上鋼琴演奏的職業生涯,但是在學習上他只是偶爾會用功。1875年他獲得了學院的頭獎,並於1877年再次獲獎,但是在1878年和1879年學院的比賽中卻失利了。這些失利使他沒有資格繼續在學院中學習鋼琴課程,但他仍然是和聲課,視唱課以及後來的作曲課的學生。

1879年在馬蒙泰爾的幫助下德彪西爭取到一份暑假工,在香儂堡(Chateau de Chenonceau)做常駐鋼琴演奏師,在這裡他養成了一生都秉持的奢華品味。他的第一批作品就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兩組以阿爾弗萊.德.繆塞(Alfred de Musset)的兩首詩歌為詞的樂曲:《月亮敘事曲》(又譯《月之歌》、《月光》)(Ballade à la lune)和《西班牙,馬德里公主》(Madrid, princesse des Espagnes)。隨後幾年,他爭取到在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的女資助人-納迪婭.馮.梅克(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家做鋼琴師的工作。1880年至1882年的數個夏天他都隨梅克夫人家在法國、瑞士、義大利以及梅克夫人的家鄉莫斯科旅行。他為馮.梅克家庭樂團(von Meck『s ensemble)創作了G大調鋼琴三重奏,並且為三首選自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中的舞曲抄寫了鋼琴二重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