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給「《琅琊榜》熱」潑點冷水

  今秋,一部沉穩之餘不乏飄逸、畫面透著水墨氣質、演員顏值爆表劇情卻不過多摻雜感情糾葛、架空歷史又比許多歷史正劇顯得更端莊的古裝劇俘獲了觀眾的芳心——各路娛評家總結出如此多的優點,一口氣數來都有些費勁。的確,自從這部製作精良、表演走心、構圖精美的《琅琊榜》熱播以來,收穫了幾乎一致的好評,男女老少都對這種浮躁時代的精雕細琢很是買賬。

  前幾天看到常給嫦娥副刊供稿的某位作者在朋友圈裡發牢騷,大意是說《琅琊榜》這種電視劇怎麼能火成這個樣子呢,觀眾的歷史不會都是體育老師教的吧。我隨即手工點贊留言表示支持,而事後他卻無奈地向我「哭訴」:那天遭到圈裡一頓臭罵,只得我一人挺他。這位作者乃是歷史愛好者,難免有些清高,當然看不上這些空洞無物講究上位的厚黑學,如此遭到群起而攻之,還真是挺委屈。

  我還沒看《琅琊榜》,也不打算看,與對待《甄嬛傳》的態度一樣。所以我無法對電視劇本身妄加評價,且當它們真如口碑和好評一般,沒有摻多少水分。但我仍然懷疑這種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即使是良心製作的優質電視劇,至不至於得到如此之高的褒獎和追捧?這是投資方成功營銷炒作的結果,還是觀眾長久以來被浮躁、泡沫和爛片裹挾,一旦遇上一點點的嚴肅和業界良心,就大有久旱逢甘霖的快感?

  日前,朴樹發布長微博表達了對藝人行業的不滿,言辭頗為尖刻——「從一開始,就厭惡這個行業,並以之為恥」「與這行業若即若離的那些年,被裹挾著,半推半就著往前走,邊抗拒邊享受著它給予我的恩惠」 「一度沾沾自喜,而且頗有些年迷失其中,沉湎於享樂,無力自拔。直到老天爺收走了賦予我的所有的才華和熱情」。雖然音樂和影視各有其生產特點,但文藝圈的門門道道大體殊途同歸。從一個創作型歌手對其行業的妥協和深惡痛絕,可以觀照出影視乃至文藝創作的江河日下。借用朴樹的描述,就是「保守,短視,貪婪,僵死,像塗脂抹粉的屍體。甚至比起二十年前更加無恥。」

  《甄嬛傳》《琅琊榜》都討到了滿堂彩,接下來,這種成功、成熟的模式可能會引起爭相效仿。可是,對此等小恩小惠的滿足是觀眾真正需要的嗎?觀眾的品味就不能更上一層樓嗎?

(來源:科技日報)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