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思“對於世界和平和全球安全來講,2019年是至關重要的一年。我們必須共同應對挑戰,承擔起解決國際問題的責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特聘教授、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說道。

  德維爾潘在最新一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高朋滿座”論壇,就“全球化:融合、分歧與未來”這一主題發表演講。

  “我們正處於全球化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國際合作面臨着前所未見的挑戰,中美關係對全球穩定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這是德維爾潘眼中的全球地緣政治新局面。

  德維爾潘認爲,當下的世界面臨着對抗的風險,所以需要有合作精神和多邊主義精神,這樣才能創造條件,實現全球的穩定、進步和繁榮。

  對於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進程,德維爾潘認爲最重要的是全面塑造“可信度”。他總結了中國企業可從以往經驗中汲取的幾點重要啓示:首先是瞭解當地的政治、文化及監管政策;其次是保持投資的透明度、普惠性,以長遠的戰略眼光,本着利益共享和多方共贏的原則,全面考量利益相關者,增強彼此間的互補性。

  例如中遠海運2016年收購希臘港口、復星集團2015年投資法國著名度假村品牌地中海俱樂部等,由於保持透明態度、與當地政府開放對話,同時保護投資者利益,通過資源投入帶動當地就業,最終取得了良好的示範效應。

  德維爾潘建議,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國際諮詢委員會,或與當地大學、智庫進行合作等方式,幫助企業海外戰略的制定和海外項目的實施。

  以下爲德維爾潘演講內容,由記者翻譯整理,有刪減。

  我們正處於全球化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

  國際合作面臨着前所未見的挑戰

  由於美國的孤立主義,國際協議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如歐洲的TTIP被削弱,亞洲的TPP被完全廢除。自2017年以來,美國取消了貿易協議的承諾,貿易談判淪爲了競爭性的輸贏談判,而非過往的合作雙贏談判,並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這對未來是不利的。在文化和政治方面,美國單方面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這是全球成就的重大倒退。在裁減核武器和常規武器擴散方面,美國退出了與俄羅斯的中導條約,這表明俄美關係趨緊。

  除了美國的孤立主義,去全球化趨勢也正在全球蔓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民粹主義正在西方國家快速地蔓延,伴隨而來的是人們對精英階層和企業日益增長的不信任。在西歐,英國脫歐標誌着歐洲正面臨歷史性的危機。在東歐,波蘭、匈牙利因爲拒絕在難民問題上達成統一協議,給歐洲的團結帶來了挑戰。今年五月末,歐盟議會將迎來新一輪選舉,但現在的歐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分化。在歐洲和南美洲的主要國家,政局很不穩定。例如,法國的“黃背心”運動,使得人們在政治方面達成共識變得更爲困難。

  二,去全球化使得保護主義擡頭,損害全球經濟增長。2018年,由於貿易衝突,全球貿易總量下降了超過1%。

  三,除了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當前我們還面臨着單邊主義的威脅。單邊主義會危及處理國際和國內危機時的外交局勢。比如伊朗,2018年美國退出維也納協議,這對中東局勢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而朝鮮問題,特朗普想要在排除區域利益相關者的情況下解決衝突,最終進展緩慢;在委內瑞拉也是如此。

  第二,中美關係對全球穩定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摩擦是2018年國際上最大的擔憂。去年這個衝突非常嚴峻,現在則避免了衝突的升級。

  現在我們還不太確定美國在未來會有什麼舉措,是否會對中國的進口商品徵收更多的關稅。但是,中美之間貿易上的矛盾只是表象,背後是兩國之間更爲複雜的競爭關係。一方面是美國的霸主地位正隨着一些新興國家的崛起而被削弱;另外一方面,過去十年間中國日漸崛起,中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都在不斷增強。

  因此,中國和美國之間將可能在三方面展開對於影響力的競爭:

  首先是經濟方面,尤其是科技方面,中國和美國的數字科技巨頭們,一直處於競爭狀態,華爲事件已經成爲國際熱點。此外,還有一些中國品牌的崛起,比如騰訊、百度、阿里巴巴,這打破了谷歌爲首的美國科技巨頭們的統治。其次,在國際政治層面,中國政府不斷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主動發揮國際影響力。最後是文化層面,比如在大學和教育等方面,中國已經獲得了國際上的認可。

  對於世界和平和全球安全來講,2019年是至關重要的一年。我們必須共同應對挑戰,承擔起解決國際問題的責任。比如全球變暖、環境惡化和空氣污染,已經成爲全球性問題。最近聯合國指出,這些問題每年殺死大約700萬人。而各大洲快速發展的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導致諸多安全問題,但單個國家的力量不足以解決這些國際衝突。

  在對抗全球變暖、恐怖主義、網絡攻擊方面,我認爲我們需要聯合出臺有力的措施,再造國際治理秩序。在聯合國,應該擴大安理會成員範圍,讓更多的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加入。在IMF,需要更多的平衡和公平,現在俄羅斯和印度只有不到4%的投票權,而美國大約有20%的投票權。在國際貿易方面,需要對WTO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最近成立的歐盟中國工作組,就旨在改進貿易相關的決定和監管措施。

  中國與新世界秩序

  第一,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承擔起更多的責任,扮演起更重要的角色。

  在過去的40年中,中國一直是全球穩定的支點。中國長期致力於推動世界和平,5個常任理事國中,中國是首個派出維和部隊的國家,派出了超過3.5萬名士兵,參加了20多個國家的維和行動。

  經濟上,中國商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自從1978年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已經增長了30倍,現在GDP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5%。未來幾年,人民幣的影響力將逐漸擴大,成爲全球貨幣穩定的一個關鍵因素。IMF已經將人民幣列入SDR貨幣籃子。中國還出臺了新的外商投資法,促進外商在中國的投資。

  我們同樣可以看到,中國在氣候問題方面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政府把氣候問題列入了十三五規劃當中,把應對氣候問題列爲政府重點工作之一。2019年會進一步節能減排,減少污染。

  中國的責任也體現在其進一步地進行國內改革。比如在金融行業採取了很多重大的舉措來控制行業風險、維護穩定。2018年,中國人民銀行出臺了一些重大的改革措施,例如對於銀行和保險業新的監管要求。

  中國政府強調要把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從出口導向轉變爲國內需求導向。中國的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阿里巴巴和京東等公司,推動了服務業發展及國內需求增長。在社會和城市管理方面,中國在提升人民生活質量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第二,中國的全球化建立在信任和示範性的基礎上。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並吸取教訓,在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化時才能確保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一方面,需要明確中國企業在海外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對於有海外擴張計劃的中國公司來說,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尤須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必須要了解當地的情況,比如,監管、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管理全球化的進程。其次,要保持透明和普惠。比如一家中國公司在圖盧茲機場的投資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爲沒有考慮到當地人的利益。最後,項目需要有長期計劃,公司的戰略必須考慮雙方的利益,而不僅是考慮項目的經濟效益。

  當然,中國公司海外投資也有成功的案例,從這些成功案例中,可以總結出三點:

  首先,要共享利益。本着共贏的原則,必須照顧到最多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比如2015年復星集團投資地中海俱樂部的案例。其次,要採用漸進的、透明的策略。例如2016年,中遠在希臘兩個港口項目的收購,爲對方提供了資源和就業機會,而且和希臘政府保持透明的對話。最後,我們需要互補性和專長,例如京東對英國在線奢侈品零售平臺FARFETCH的收購。FARFETCH有時尚方面的專長,京東有巨大的銷售網絡,並且願意投資本地研發。

  示範性意味着有能力展現和發展良好的實踐。中國公司可以建立國際諮詢委員會,獲得更專業的人才,幫助他們制定戰略,開展海外項目。可以與當地夥伴建立50對50的合作公司,以一種平衡的方式進入海外市場。同時,可以通過與當地的大學和智庫合作,表明在當地開展業務的意願。

  自2013年起,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活力的項目,這就是“一帶一路”倡議。這是一個獨特的機會,能夠幫助中國企業獲得長期的國際化發展,實現中國與世界包容性合作和共同發展的願景。

  首先,它是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的一個新的經濟動力,能夠帶來長遠的發展。在亞洲,未來10年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資金超過20萬億美元。同時,這也是一個政治上的巨大轉變,60幾個國家聯合起來,建醫院、路橋、機場等,這也是推動發展的最好方法,可以排除極端主義。此外,新絲綢之路也提出了新的文化項目,促使國家之間、人民之間能夠通過推動生活方式、建築和旅遊方面的發展,加深彼此之間的相互瞭解。

  不僅是項目上的合作,我們還需要新的合作思想,促成新絲綢之路的實現。

  首先是政治合作,這需要建立一個最高層面的政治機制,推動“一帶一路”的實施。比如建立一個委員會,由中國和歐洲一起來確定重點發展領域,一方面,這個委員會可以處理投資、知識產權、公共市場和互惠性方面的監管問題;另一方面,這是一個在互信的基礎上諮詢和對話的場合,提出發展路線圖,交流成功的實踐經驗。

  其次是經濟合作,集合資源、組合能力,對於提升協同效果至關重要。如促進金融合作,亞投行、歐洲投資銀行、非洲發展銀行,可以共同合作加入這個合作性和包容性的項目;不同國家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可以加強理解和跨境合作。

  目前,在全球化遇到困境的時候,我們更加需要推動人們之間的相互理解。

  藝術和文化是中國發揮世界影響力的關鍵

  近年來,中國文化獲得了更多人的欣賞。中國的軟實力已經成爲其在全球範圍內影響力的重要來源。全球藝術產業的變革可能是中國影響力上升的最好說明。現在,中國已經打破了過去西方國家在藝術產業的長期統治地位,形成新的市場格局。

  提升中國的全球聲譽也關係到文化的多樣性。一方面,中國文化是基於傳統性和現代性的結合,具有普世價值。另一方面,中國生活方式的傳播,主要取決於對於全球發展節奏的適應以及開放程度。

  中國進入了高質量、專業性、示範性的新時期。但是,這個轉型需要更多的證明。今天,要在海外取得成功,必須有一個可信賴的形象。中國在全球化的新階段,需要打造國家品牌。這意味着中國需要發展一些專長,就像法國在奢侈品行業、德國在汽車行業的表現;也意味着要像美國那樣在高科技行業擁有高品質的品牌,例如亞馬遜和蘋果;同時意味着要將本地特點和全球發展相結合,例如日本在二戰後所做的將開放和創新相結合。

  中國完全有能力成爲全球化的一個有力領導者。首先,中國具有能向全球輸出和分享文化價值的能力,這得益於其在全球約150個國家的超過500所孔子學院。第二,中國有爲全球的繁榮與和平做貢獻的意願。第三,中國市場越來越開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建立起了平衡且可持續的合作關係。這些都是成功打破成見、帶來信任的國家品牌的要素。

  因爲,當下的世界,我們面臨着對抗的風險,所以需要合作和多邊主義的精神,這樣才能創造條件,實現全球的穩定、進步和繁榮。我相信,中國的文化力量,結合政治、外交和經濟力量,對於塑造一個大門開放且值得信任的積極形象是十分關鍵的。作爲新的一代,你們有責任助力並促進這一變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