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4日,六四天安門事件25週年,也是柯文哲首次競選臺北市長那一年,他在臉書上引用中國民運人士陳光誠的話寫道:「不把民主送過去中國,中國會把獨裁送過來。」他說,這句話值得身在臺灣的我們省思,「除了關心香港、澳門及中國內部的民主人權現況,給予聲援支持之外,更重要的,臺灣要更堅持走在民主人權的道路,深化、提昇民主的素質。」

2018年6月26日,六四天安門事件29年後,也是柯文哲想連任臺北市長的這一年。在被質疑為何他對中國態度有所轉折時,他說道:「我常講國家力量決定一切,力量不夠跟人家大聲小聲只會被人家笑而已。」對於蔡英文呼籲世界各國應該和臺灣團結共同對抗中國擴張主義時,他說,臺灣應該要思考如何在中美兩霸權對抗下求生存。

如果這是同一個柯文哲,即便用是最善意的解讀,那就是中國從四年前的「不強」變成現在的「強」了,因為中國「太強了」,臺灣相形見絀,所以「不要跟人家大小聲會被笑」。不過,柯文哲是用臺灣相對中國的GDP佔比來談這件事,四年前後,臺灣相對於中國的GDP佔比並沒有什麼天翻地覆的波動,這顯然說不通。

既然客觀條件沒變化,那就是柯文哲態度出現微妙的轉變。原本,柯文哲只是競選首都市長,他大可不必對兩岸議題表態,但既然他這麼愛對兩岸統獨指三道四,那就請他說明:什麼叫「國家力量決定一切」?那是意味強者對弱者的霸凌是理所當然嗎?什麼叫「力量不夠大小聲會被笑」?那是暗示被霸凌者盡早放棄抵抗、心悅臣服嗎?如果被打壓欺凌的人還不準出聲,那是要坐以待斃任人宰割嗎?

面對壓迫,民主的臺灣可以選擇對抗,可以選擇淡然,也可以選擇屈辱;只不過,淡然屈辱之後,你還是得面對壓迫。柯文哲這麼聰明,一定知道中國對臺灣無所不用其極的壓迫,也一定知道說出「力量不夠大小聲會被笑」的政治後果,如果這不是有什麼政治算計,難道是因為他媽媽跟他說:「去那邊(中國)要說和平的話」嗎?

兩岸關係龐然複雜,加上中美兩國對抗局勢升高、典範轉移,我們一向反對用政治人物一時一地一句話的立場來拆解他的兩岸立場;就如同我們一向很反對用柯文哲說過「兩岸一家親」,將之歸類為紅統一樣。不過,既然剛好是四年前後的六四,柯文哲或許可以向外界釋疑:你還願意如四年前一樣談談如何「把民主帶送過去中國」嗎?而面對中國對臺灣不斷升高、窮兇惡極的打壓,如果「不願被人家笑」,你還有什麼法寶可以幫臺灣突圍?還是,只要讓他耍耍嘴皮,中國就會龍心大悅不繼續打壓臺灣。

臺灣社會太務實、太短線。要求政治人物堅持理念、始終如一,或許太高調;不過,要求他們不要見風轉舵隨波逐流,別睜眼說瞎話,對這個危機社會的芸芸眾生來講,只是個起碼的要求。

更多上報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