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个月没有怎么去电影院看电影了,发现新上映的新电影越来越多,朋友安利各类型的电影也是越来越多,这个新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我觉得内心充满了一种无法释放的焦虑感,毕竟电影也是社交谈资的一种。

趁着周末休息的时间把被安利了一段时间了《小偷家族》给看完了,在看的过程中我说好困,让我姐帮我暂停一下,我姐默默的说了一句:你看什么电影哇,想睡觉还看,肯定不是真爱。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爱,但却觉得被电影的故事情节给感动了,也觉得这结局也太惨了。

《小偷家族》这一部电影给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从头到尾都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导演给大家展示出了一件很惨的事,这种悲不是你想象中的撕心裂肺,你也没有到捶胸顿足的地步,但却给你传递一种感受在残酷的世界也会有人让你取暖,他们不一定是亲人,不一定是你喜欢的人,但你要相信总有这样的人出现在你身边。

《小偷家族》从电影名字的可以知道,他们一家都是小偷。开始我觉得这名字可能是为了吸引眼球吧,如今的经济不是父辈年代了比较少存在这种情况了吧,半信半疑还是选择把这一部电影看完。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发现这还真的不是夸张,小偷家族从洗发水到衣服到吃的,都能偷回来,小孩经常去偷东西的,是一间街角小卖部,不是便利店,没有监控,老板对俩小孩也心知肚明,男孩跟着大人一起去的,是廉价超市,两人打配合做口号,其实在现在的情况看起来算不上是什么神偷,偷东西的技巧是一塌糊涂,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偷了这么多次,居然没人发现? 这一刻让我明白了贫穷可以限制你的想象。

我喜欢《小偷家族》这一部电影的原因是电影里所折射出一副又一副关于底层生活的画面,一家人去海边,像我们现在很多的普通人家的生活场景是一样,他们可以轻松的在海水里游泳,在沙滩上吃着烤玉米聊天,一起对着海浪跳起来。夏天了还会去一次海边,冬天要一起堆雪人吃火锅。

谁曾想过就因为“穷”,也给这样普普通通的一家人带来了这么多的烦恼,他们曾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又迫于能力无奈只能选择过这样的生活。

这个场景让我突然想起身边曾有人这样提问过:女孩子,为了一份工作要这么拼命?而优秀的过来人给出了我觉得很励志的答案:以后处理社会,家庭,孩子,亲戚你都会遇见过类似的问题,如果你努力了可以逃避最差的选择。

这个问题和男孩子女孩子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谁告诉你女孩子就不用选择拼命工作了吗?故事里给你们分享不用拼命工作的那些都是童话里的故事,不拼的人永远都待在最底层。并且如果你选择拼命了,工作就不一定非要做到多高的职位,但是该有的状态和能力会影响到你人生的方方面面。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一路矛盾过来的,曾经我觉得边缘人士,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的人,他们的生活虽然跟乱糟糟的房子一样,又苦又怕,还是起码这些人会有快乐,那一刻我瞬间觉得他们成为了我可以羡慕的对象了。

电影里友里的出现甚至让无法生育的信代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实感。相对祥太更多是受治的“教导”,同样在原生家庭受到虐待的友里让信代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从一开始只是想让饿肚子的友里吃饱就回家,到后来诱导一般劝友里留下,她渐渐感觉到自己和这个小女孩之间的羁绊,当看见这一幕时被感动到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祥太和友里闹别扭那晚场景,她看到友里一个人在玄关前等祥太回家,那个时候她对友里已经表现出很强的关心。“在一般的场景可以知道的结果是如这个人曾被父母说过‘你就不该出生’的孩子,不会是这样的,不会对人这么温柔的。”这是信代社会发出的感叹。

信代自己对于亲情和爱的态度,即使她在潜意识里明白友里不可能永远生活在这个家里,她也要尽可能得像一个真正的母亲一样去关爱友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