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提!醒!


食用調和油在國內食用油整體銷量排第二

科學營養性價比高

多數人家裏煮菜都會用到它

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謂食用調和油

實際上和消費者的印象並不一樣

生產廠家偷工減料的現象


福建的這家食用油生產企業便被曝光了

涉嫌虛假標註原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它就是


 旺龍順 



以低價油冒充高價油


2016年12月,中國質量新聞網率先曝光了包括一批以低價油冒充價值較高油品欺詐消費者的不法廠家,旺龍順公司位列其中


當年11月記者送檢一款旺龍順公司調和油產品——真福初榨橄欖食用調和油,標註原料是橄欖油和玉米油,沒有標明具體含量比例。檢測結果亞麻酸值高達5.55,與玉米油和橄欖油特徵完全不符。



2018年12月,記者通過旺龍順公司在天貓商城開設的真福食品旗艦店購買了該店銷量最大的一款產品——5L裝真福橄欖山茶食用調和油,標註由5%的橄欖油、5%的山茶油和90%玉米油調配而成。按照這個配方,對照相關食用油國家標準推算,這個調和油脂肪酸組成中的亞麻酸的區間值爲≤1.92。


但是檢測結果讓人吃驚,這款調和油產品亞麻酸實測值高達5.78,要知道,在國家標準中,橄欖油、山茶油和玉米油的亞麻酸標準值分別爲≤1、≤2、≤1.4,不知該款產品中如此高的亞麻酸從何而來。



爲了慎重起見,記者在2019年1月再次通過天貓旗艦店購買同一產品(標明2018年12月18日生產)再次送檢,結果顯示亞麻酸值爲5.67。


這一次,記者同時還購買了真福旗艦店裏銷量排名第二的產品——4L裝真福花生橄欖油食用植物調和油,標註由10%花生油+12%橄欖油+78%玉米油配製。按專家介紹的方法推算,這款調和油的亞麻酸含量區間值應該爲≤1.71,但是實際檢測出的亞麻酸值爲5.93。


那麼是不是旺龍順使用的原料玉米油比較特殊呢?記者又從真福旗艦店購買了真福壓榨玉米油產品,檢測出的亞麻酸含量爲0.670,是在國家標準明確的特性指標範圍內。


同樣的玉米油

到調和油里亞麻酸指標就要高出許多倍

究竟是油出了問題還是生產的人出了問題?


記者瞭解到,相對於其他常見食用油,大豆油的成本要低不少。


中國糧油商務網價格信息顯示,2018年前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國內市場一級大豆油價格波動區間爲每噸5400至6000元,一級玉米油的價格在每噸6200至7000元之間波動,同期價格差距都在10%左右,其他油品如葵花油、花生油、橄欖油、山茶油等價格比玉米油更高。


消費者保護領域法律專家指出,如果被檢測的旺龍順公司調和油的原料被確定是大豆油,則旺龍順公司將存在兩類違法行爲:一方面是涉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另外一方面,如果真福調和油的真實原料是進口大豆油,又會涉及到轉基因明示問題,因爲在真福旗艦店的銷售宣傳中,特別強調產品爲非轉基因產品。



截止到2019年2月12日,天貓真福旗艦店的5L裝真福橄欖山茶調和油的銷量已經超過6.1萬瓶,2.7L裝瓶真福花生橄欖油食用植物調和油銷量達到了4555瓶,按照網站標明的價格計算,銷售貨值已經超過400萬元。


屢被曝光卻屢教不改?!


其實早在去年4月

央視便曝光了

福州4家企業用轉基因大豆油冒充玉米油!

其中就有旺龍順調和油

這些油出廠價基本一致

配料表大同小異

對外打着所謂高端調和油的旗號

實際上在生產者眼裏都是

大量採用普通植物油勾兌出來的低端油


“吃不死人,就沒事?”

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慄

而在網上一搜發現


類似的食用油造假事件

此前在全國各地多有發生



 50斤油只有2斤是真油 

 毒性超鶴頂紅68倍 


央視記者就曾在廣西梧州和廣東肇慶兩地,發現了黑心花生油作坊,在梧州、肇慶兩地走訪了20多家油作坊,這些號稱是純正的花生油,低的只要8元一斤,高的則要16元一斤,價格差了一倍,普遍的則在一斤10元。

調查後發現,原來在花生油裏,摻入棕櫚油的比例可以高達70%或80%,成本不到6元,這樣即使最低賣到8塊一斤,也有不少賺頭。更令人吃驚的是,爲了降低成本,還有更離奇的配方,一位食用油批發商向記者透露:“48斤這個(棕櫚油),放2斤純的花生油,這是50斤一桶。”


50斤油中,花生油只有少得可憐的2斤,也就是說按這個比例調出來的油,花生油只佔百分之4。這樣的油成本只要3塊錢一斤,卻要賣到至少8塊錢一斤


可怕的是,這些造假的食用油中,有的還檢測到黃麴黴毒素是超標的,超標在3到4倍之間,屬於嚴重超標。毒素是黃麴黴素B1,這是一種毒性非常大的物質。武俠小說當中有鶴頂紅,吃一點就死掉了,黃麴黴毒素的毒性相當於鶴頂紅的68倍,相當於氰化鉀的10倍,它是一類致癌物,是苯並芘致癌性的4000倍


 散裝油勾兌出名牌食用油 

 造假者稱自己也吃 


在前幾年,廣州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犯罪偵查支隊會同番禺區警方一舉打掉一個製售假食用油的窩點,現場查獲假冒品牌食用油15噸,假冒品牌包裝材料3萬多份,專門用於運送油料的貨車2臺,抓獲涉案人員3人。


製假者生產假冒品牌食用油,可以說沒有任何技術含量。首先在東莞、佛山等地購買、收集廉價的散裝食用油,油品包括花生油、棕櫚油、豆油等,然後隨意勾兌出所謂的調和油、純正花生油等。當香味、風味不對時,便添加“花生油香精”,量多量少全憑感覺。經過勾兌的油會被灌進不鏽鋼儲存罐內,通過罐體連接的閥門手工進行灌裝,1瓶5升的油罐,一會便能灌滿。後續的加蓋、貼標籤、入箱等工序,也全是人工完成。這些成本非常低的散裝食用油被貼上知名品牌的標籤後,便搖身一變成爲高端品牌食用油,再賣給批發市場賺取中間的差價


而現場被抓獲後,老闆胡某一直耷拉着腦袋,面對民警提問,他還振振有詞:“這些都是好的油,我收回來重新包裝一下,我自己也在吃,沒事。

食用油造假問題

絕對不容忽視

火速提醒告訴親友!!!

來源:東南網、海峽導報、中國質量新聞網、新聞廣角

編輯:任佳  校對:格格、CC

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

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優質靠譜的人才與職位

三明人找工作都愛用的人才站

戳二維碼 馬上發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