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0年,匈奴勢大,韓王信賣主投靠,隨後變身帶路黨,幫助匈奴進攻太原。漢高祖劉邦聽聞消息,率漢軍32萬,北上反擊。結果輕敵冒進,中了匈奴的誘敵之計,受困白登山。這座山峯所在的代北盆地,在隨後的一千年裏,兩個王朝在此龍興九州,名載史冊。

白登山與採涼山東西相峙,山谷中有“白登道”,南北縱貫,直通塞外。白登道所在的代北地區,位於山西北部,以大同爲主向周邊輻射,與晉、冀、蒙三省交界,地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在此交集,是全晉屏障,扼守草原和中原的交通咽喉。

圖1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春秋時期,林胡、樓煩在此遊牧爲生。三家分晉之後,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擊敗了林胡和樓煩,併入趙地。始皇一統六合,置雁門郡和代郡,一直沿襲至兩漢。魏晉時期,代北地區出現了鮮卑勢力。

永嘉四年(公元310年),西晉幷州牧劉琨上書晉懷帝,以救援有功的名義,將鮮卑首領拓跋猗盧封爲代公。由此,鮮卑勢力在代北站穩了腳跟。北魏在道武帝拓跋珪的治理下,佔據了華北大部。天興元年(公元398年),拓跋珪宣佈遷都,由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北)遷至代北地區的平城(今山西大同),“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北魏由此興盛,統一中國北方。

北魏舊都沉寂五百年後,再次粉墨登場。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對西突厥用兵,作爲西突厥別部的處月部落,同樣遭到打擊。唐朝在其故地設金滿﹑沙陀二羈縻州,沙陀族由此得名,其首領以“朱邪”爲姓。沙陀人少地貧,以精騎聞名。附唐以後,結成伴當,四處徵戰。

圖2 西突厥、東突厥、吐蕃、唐

安史之亂中,吐蕃乘隙征服沙陀,將其編入軍隊序列,“吐蕃寇邊,常以沙陀爲前鋒。”儘管如此,吐蕃對待沙陀暴虐無度,激起沙陀人全面反抗。元和三年(808年)三萬沙陀部衆重歸唐朝。河東節度使範希朝將沙陀殘部安置在代北神武川,同時,挑選了1200名能徵善戰的勇士,組成沙陀軍,在抵禦異族襲擾,平定藩鎮割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唐宣宗大中初年,沙陀首領朱邪赤心因戰功卓著,升遷至雲州守提使。鹹通十年(869年),朱邪赤心率沙陀精騎戰隊助陣,鎮壓了龐勳起義,被授予大同軍節度使,賜姓李,名國昌。一個異族人有這樣的待遇可謂殊榮倍至,聲名顯赫。

唐懿宗李漼爲表彰沙陀的赫赫戰果,宣佈“置大同軍於雲州,以赤心爲節度使,留爲左金吾上將軍。”也就是說沙陀軍併入大同軍,由李國昌統領這支軍隊。表面上,唐朝發給沙陀人入籍的“綠卡”,實際上,成立大同軍之後,李國昌以左金吾上將軍的身份,暫離長安,唐懿宗對其進行監視和控制,這樣造成了沙陀軍與首領脫節,以此減輕沙陀軍的威脅。如此一來,沙陀人歸唐的熱情與唐王朝排外的冷漠,勢必造成激烈的衝突。

圖3 唐宣宗李忱(chén)(810年—859年)

鹹通十三年(872年)十二月,李國昌“俟功恣橫,專殺長吏”,遭到降職處理,調任大同防禦使,李國昌稱病不去。結合唐朝和沙陀之間的不信任,雙方摩擦不斷,關係開始激化。沙陀猶如一個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

李克用是李國昌的三子,出生時一眼失明,年少“尤善騎射,能仰中雙鳧”,“飛鴉兒”之名傳遍沙陀軍。十五歲時,隨父討伐龐勳。每戰“摧鋒陷陣,出諸將之右”,有“李虎子”之名。平定起義後,父子倆分別受封爲振武節度使和雲門牙將。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代北爆發饑荒,軍需供應不足,加上漕運不濟,導致糧價飛漲,運送軍糧的勞力飢疲交加,死者無數。大同防禦使段文楚憐憫百姓,下令縮減軍需,但做法激進,引起軍人不滿。以康君立、薛鐵山、程懷信、王行審、李存璋等首的軍官密謀起事。

計定之後,雲州沙陀兵馬使李盡忠祕密派遣康君立,連夜潛入蔚州(今河北省張家口蔚縣),遊說沙陀副兵馬使李克用起兵,殺死段文楚,奪取大同軍的指揮權,進而謀奪代北之地。李克用早有此意,藉口推託,故意試探。康君立再次表明心志,李克用這才同意起兵。

圖4 李克用(856~908年),本姓朱邪,字翼聖

二月四日,李克用率軍趕赴雲州,駐軍城外鬥雞臺(今大同奚望山)。雲州的沙陀將士聽聞李克用譁變,也起兵響應。雲州就此失陷,段文楚被抓。譁變官兵羅列了段文楚的罪狀,將其在南城樓凌遲處死。唐末“沙陀之亂”正式拉開了序幕。

沙陀軍譁變的消息迅速傳到長安,李國昌急忙上書:“乞朝廷速除大同防禦使。若克用違命,臣請帥本道兵討之,終不愛一子以負國家。”這麼說既與李克用劃清界限,又有出面解決譁變的意願。朝廷認爲派李國昌出面平定譁變,李克用是無法拒絕的。於是,同意了李國昌的建議。四月,李國昌出發平亂。一個月後,他殺死隨行監軍,與李克用匯合,共同對抗唐軍,父子倆的野心昭然若揭。至此,因剋扣軍糧引起的偶然性事件,發酵爲異族擾邊的軍事叛亂。

同年,朝廷派太僕卿盧簡方,率幽、並兩州軍隊討伐沙陀軍。唐軍行至嵐州(今山西呂梁嵐縣),便一鬨而散。沙陀乘機南下,佔據代州(今山西忻州代縣)以北的大片地區。沙陀軍大舉進攻,先後拿下了忻、代、嵐、石等地,兵鋒直抵太谷。兩年後,唐朝任命李琢爲招討使,聯合回鶻首領李可舉、吐谷渾酋長赫連鐸,合力絞殺沙陀軍。面對唐軍的羣毆,沙陀軍難以抵擋,李國昌、李克用被迫流亡韃靼。

圖5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人

按下葫蘆起了瓢,沙陀稍定,黃巢雄起。中和元年(881年),黃巢率軍攻陷長安。唐朝迫切需要一支強有力的突擊力量,沙陀精騎成爲不二選擇。唐僖宗召回了李克用,任命爲代州刺史、雁門以北行營節度使。雙方相互利用,彼此提防。唐朝將沙陀軍作爲打手,鎮壓黃巢起義,李克用以鎮壓之名,重奪代北地區,從此尾大不掉,做大做強,奠定了建立後唐的基礎。

代北地區,背靠塞外,面朝中原,居高臨下,水系縱橫,適合發展遊牧經濟。拓跋珪和李克用選擇以代北之地作爲根據地,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與傳統等方面權衡的結果,對後續的發展很有意義。時至今日,以大同爲代表的代北地區,依然發揮着重要的區位優勢。

文:計白當黑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