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萧强 王逸】“美国罕见强迫一家中国企业出售已经完成的收购”——据路透社等多家媒体27日报道,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近日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下令一家中国公司出售此前收购的美国同性交友应用Grindr。这一决定引发舆论热议。有媒体对美国政府将一个约会软件扯上“国家安全”表示诧异,但《华尔街日报》等媒体28日评论称,这一案例表明,个人信息也被美国政府视为国家安全因素,除了涉及芯片和武器等敏感技术的交易外,美国未来或还将限制中国企业收购美国社交媒体公司。

路透社27日率先报道了CFIUS的这一行动,CFIUS和涉及企业都没有做出回应。据报道,Grindr自称是全球最大的LGBT(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人群社交网络应用,截至2017年共有2700万用户。该应用收集用户提交的个人住址、性取向信息,还可能收集用户的艾滋病状况。2016年,中国科技企业昆仑万维斥资9300万美元收购了Grindr所属公司60%的股份,2018年收购了余下股份。报道称,CFIUS并未明确解释中国企业拥有这款应用会造成怎样的“国家安全风险”,但专家认为,个人数据日益成为CFIUS的主要关注点,特别是涉及美国军队和情报人员的信息。评论称,要求中国企业出售已经完成的收购,CFIUS的做法“罕见而高调”。据报道,迫于压力,昆仑万维已开始寻找Grindr的“接盘者”。

虽然没有官方解释,但美国媒体提出了CFIUS强迫中企出售已完成收购的多个原因。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美国官员认为,如果中国政府提出要求北京昆仑万维公司分享Grindr用户的信息,该公司将“别无选择”。“中国政府会强迫企业安装‘后门’、交出数据”是美国诋毁中国企业时常用的说辞,因为“棱镜门”曝光的美国政府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中方则多次强调,中国法律没有要求企业安装“后门”或收集情报。

《华尔街日报》28日的解释更加“精彩”。报道引述美国国家安全专家的话说,“如果中国政府掌握了Grindr的个人信息,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用来敲诈美国官员及国防承包商等拥有安全许可的人士,迫使他们为中国提供信息或其他支持”,“例如,Grindr的定位数据可显示某用户在电信公司工作,且定期访问一栋情报官员经常光顾的大楼。然后,中国情报部门可以确定这个人是电信公司的情报联络员,就会设定目标,利用潜在泄露信息威胁这个人”。澳大利亚广播公司28日引述美国科技作家扎格曼的话称,“像Grindr这样的手机应用会带来不少敲诈勒索的机会。如果用户数据中有FBI或CIA工作人员的信息,这些数据就可能被人利用”。英国《金融时报》28日更是称,从社交媒体获取的数据可能让中国情报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建立遍布全美的情报网”。

《华尔街日报》28日称,美国针对Grindr的行动表明,此后可能会阻止中国企业收购这类公司,特别是处理用户喜好、地理位置和健康数据的公司。

美国“连线”网站称,在美中贸易争端的背景下,审查监管日益成为新的战线。“但有时,这些决定背后的逻辑含糊不清,例如CFIUS去年叫停新加坡半导体公司博通收购美国高通,称这起收购会帮助中国华为等公司,但中国和这一收购毫不相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