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蕭強 王逸】“美國罕見強迫一家中國企業出售已經完成的收購”——據路透社等多家媒體27日報道,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近日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爲由,下令一家中國公司出售此前收購的美國同性交友應用Grindr。這一決定引發輿論熱議。有媒體對美國政府將一個約會軟件扯上“國家安全”表示詫異,但《華爾街日報》等媒體28日評論稱,這一案例表明,個人信息也被美國政府視爲國家安全因素,除了涉及芯片和武器等敏感技術的交易外,美國未來或還將限制中國企業收購美國社交媒體公司。

路透社27日率先報道了CFIUS的這一行動,CFIUS和涉及企業都沒有做出迴應。據報道,Grindr自稱是全球最大的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人羣社交網絡應用,截至2017年共有2700萬用戶。該應用收集用戶提交的個人住址、性取向信息,還可能收集用戶的艾滋病狀況。2016年,中國科技企業崑崙萬維斥資9300萬美元收購了Grindr所屬公司60%的股份,2018年收購了餘下股份。報道稱,CFIUS並未明確解釋中國企業擁有這款應用會造成怎樣的“國家安全風險”,但專家認爲,個人數據日益成爲CFIUS的主要關注點,特別是涉及美國軍隊和情報人員的信息。評論稱,要求中國企業出售已經完成的收購,CFIUS的做法“罕見而高調”。據報道,迫於壓力,崑崙萬維已開始尋找Grindr的“接盤者”。

雖然沒有官方解釋,但美國媒體提出了CFIUS強迫中企出售已完成收購的多個原因。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美國官員認爲,如果中國政府提出要求北京崑崙萬維公司分享Grindr用戶的信息,該公司將“別無選擇”。“中國政府會強迫企業安裝‘後門’、交出數據”是美國詆譭中國企業時常用的說辭,因爲“棱鏡門”曝光的美國政府自己就是這麼做的。中方則多次強調,中國法律沒有要求企業安裝“後門”或收集情報。

《華爾街日報》28日的解釋更加“精彩”。報道引述美國國家安全專家的話說,“如果中國政府掌握了Grindr的個人信息,可能會在某些情況下用來敲詐美國官員及國防承包商等擁有安全許可的人士,迫使他們爲中國提供信息或其他支持”,“例如,Grindr的定位數據可顯示某用戶在電信公司工作,且定期訪問一棟情報官員經常光顧的大樓。然後,中國情報部門可以確定這個人是電信公司的情報聯絡員,就會設定目標,利用潛在泄露信息威脅這個人”。澳大利亞廣播公司28日引述美國科技作家扎格曼的話稱,“像Grindr這樣的手機應用會帶來不少敲詐勒索的機會。如果用戶數據中有FBI或CIA工作人員的信息,這些數據就可能被人利用”。英國《金融時報》28日更是稱,從社交媒體獲取的數據可能讓中國情報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建立遍佈全美的情報網”。

《華爾街日報》28日稱,美國針對Grindr的行動表明,此後可能會阻止中國企業收購這類公司,特別是處理用戶喜好、地理位置和健康數據的公司。

美國“連線”網站稱,在美中貿易爭端的背景下,審查監管日益成爲新的戰線。“但有時,這些決定背後的邏輯含糊不清,例如CFIUS去年叫停新加坡半導體公司博通收購美國高通,稱這起收購會幫助中國華爲等公司,但中國和這一收購毫不相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