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特色食品就是元宵或湯圓。我們常喫常見的元宵都是甜芝麻的,實際上元宵的餡料不止有甜味的,也跟月餅一樣,具有很多流傳已久的奇葩餡料,比如火腿,或者白菜餡的。酸甜鹹辣香元宵是五味俱全的食品,除了煮,還可以炸、蒸、炒,有多種做法。

元宵節的很多節俗都是跟祈子有關係的。元宵又叫「圓子」,喫了圓子,圓夢得子。也是根據道教在元宵節本有祭星一習俗而來,元宵是白色的,放在鍋裏煮顏色亮白,宛如星星。所以喫元宵也有道教祭天之意。

正月十三喫元宵

元宵不一定是在正月十五喫。俗話說上「上燈圓子,下燈面」,上燈就是在元宵節開始點燈的時候,在正月十三就可以開始喫元宵了;下燈是正月十八,下燈後北方人喫麪,寓意長壽健康。南方人喜喫糕,取義節節高。元宵節過完以後,這個年纔算基本完了。

在北京但凡是老字號門臉,都會提前半個月左右開始銷售元宵,有的就把攤位支在門店外面的街邊,方便路人不許進店,就能買到元宵,也是圖個人來人往客流量大的熱鬧更易銷售。

元宵節不一定喫元宵

喫元宵雖然普遍,但各地食俗還是略有不同的。東北有些地區還會喫凍魚肉。在浙江一帶元宵節也喫發麵饅頭或餅,發子孫發福氣。也有喫芋頭的,據說喫了芋頭可利生子。元宵節本就有祈子和向天祈福的含義在裡面。也包括元宵節的燈會,各種燈飾圖案和送燈、搶燈、偷燈燈的民俗事項,都是因「燈」與「丁」相近。以燈來寄託祈子願望的。


北京民俗/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版權作品,認識民俗君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元宵節很多傳統習俗與養生密切相關

元宵節喫元宵,喫湯圓,除了寓意團團圓圓之外,還有御春寒、補脾胃、益肺氣之養生功效。元宵節民間有「走百病」和「摸門釘」習俗,你聽說過嗎?

正月十五鬧元宵

雖然寒冷的冬天過去了,但是初春乍暖還寒,寒天最易虧損胃氣,所以古人會在正月十五用糯米做湯圓,為什麼是做元宵而不是其他?又為什麼選糯米呢?

為什麼是元宵?

喫元宵起源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不知為何物,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這天是正月十五,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人用面仿製此果,用山楂做餡煮而食。還有種說法,元宵原叫湯元,漢武帝時有個宮女叫元宵,擅長做湯元,此後以她的名字命名。

為什麼用糯米?

因為糯米有粘性,易包圓下鍋不會散,而且喫糯米湯圓,溫暖脾胃,使氣息變順暢,以致周身發熱,能禦寒。而且糯米營養豐富,每百克約含蛋白質7克,碳水化合物含75克及各種維生素。

喫湯圓也有宜忌!

除了當心「燙口」,如果你身邊的人有以下情況,千萬讓他看看。

1、高燒患者

高燒患者發熱時胃腸道處於相對抑制狀態,應喫些流食等易消化的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

2、糖尿病患者、高血壓、高血脂及痛風患者

無論是甜餡湯圓還是鹹味湯圓,都含大量油脂,甜餡湯圓還含大量糖分和熱量,大量食用會使血糖失控,血脂升高,血粘度加重。

3、年老體弱者、嬰幼兒、小兒

老年人腸胃功能減弱,消化酶和消化液的分泌減少,腸胃蠕動減慢,難消化湯圓這樣的粘食。嬰幼兒消化功能較弱,吞嚥反射尚未發育完善,喫湯圓時不能整個喫。

4、胃腸消化功能不良者

湯圓是糯米麪做的,黏性大不易消化,食後可導致胃痛、胃脹、噯氣、反酸甚至腹瀉。

5、久病初愈者

《傷寒論》特別提到:當人大病初癒時,應「忌生冷黏滑」,所以病人不宜多喫元宵。

6、潰瘍病患者

潰瘍病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這類患者最好不要喫太甜的食物,以免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加重對潰瘍面的刺激,嚴重者可誘發胃出血、胃穿孔等。


謝頭條邀請。

元宵節不一定喫元宵啊,咱們翻翻歷史。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喫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喫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

元宵賞燈,彩燈纔是主流。來首詩詞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當然還要回答問題的,我在網上找的資料,參考:

元宵節的主要喫食是元宵。元宵也叫「湯圓」、「圓子」。據說元宵象徵閤家團圓,喫元宵意味新的一年閤家幸福、萬事如意。

喫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元,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元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關於元宵節喫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貴,姜白石有詩「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現代亦有與元宵節有關的故事。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後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喫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後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我喫的是芝麻餡的,媽媽牌。好喫,元宵在團圓,是家的味道。


元宵俗稱「湯圓」「湯糰」或「圓子」「糰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喫元宵。

#丁酉新春#

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楚昭王復國歸途中泛舟長江,見江面上漂著個浮物,色白微黃,船工撈起來獻給楚昭王。昭王食之,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鮮美。昭王於是令人以山楂為餡仿製供臣民食用,以慶祝家國團圓。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後世相沿成習。

當然,關於喫元宵的傳說不止這一個,還有這樣一則傳說。

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動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作很多火神愛喫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武帝準湊,「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

如今人們一說起元宵,大家就認為是團團圓圓之意,認為這一天喫元宵象徵著對親人思念。其實是後人根據諧音的淺近理解。事實上,在古人看來,天上一顆星,人間一個人,各種星象和中國習俗聯繫緊密,例如門上掛一個紅燈籠寓意「吉星高照」,掛三個紅燈籠則是「福祿壽三星在戶」。而正月十五要點燈,燈就是對星的模擬,元宵其實也是。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節是家喻戶曉的傳統節日,更是數千年來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情感載體。伴隨著年後第一次月圓,每個人不管有多忙都會抽出一些時間去陪家人。元宵節,就是親戚朋友歡聚在一塊兒,喫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欣賞那夜空中的光彩奪目的火樹銀花。

然而對於元宵節喫湯圓的緣由,大部分人都不甚瞭解,只知道「湯圓」是元宵節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元宵節喫湯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因此,現在人們喫元宵表達的是人們期望闔家團圓的美意。對於歷史上有關元宵節喫湯圓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今天就跟九姑娘一起來追溯歷史,探索元宵節喫湯圓的由來吧。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動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作很多火神愛喫的湯圓 ,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武帝準湊,「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元宵節喫湯圓的習俗也在此時流傳開來。

而關於元宵節喫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圓子」、「浮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元宵節喫湯圓,其風俗大行於宋代。宋人周必大的《平園續稿》中有「元宵煮浮元子,前輩似未曾賦此」之說。民俗專家表示,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裏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喫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持續關注「九味食記」和九姑娘一起深入產地,尋覓食材本真的味道,回歸味蕾最初的感動!

#丁酉新春#「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喫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古時「元宵」價格比較貴,有一首詩說:「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路行,不得金錢不得回。」

  正月十五喫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據資料記載,元宵節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清時期便與春節、中秋節一起被稱為中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劫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喫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漢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元宵節喫湯圓的習俗也在此時流傳開來。

元宵節喫湯圓的習俗大約

專家表示,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裏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喫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元宵節喫湯圓,除了寓意喜慶閤家團團圓圓,還有禦寒、補脾胃、益肺氣之養生功效。元宵湯圓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綱目》中指出,糯米是補脾胃、益肺氣之谷。糯米味甘、性溫,喫後能補養人體氣血,滋養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雖然已過,但天氣乍暖還寒,寒冷天最容易虧損的就是胃氣。古人在正月十五鬧元宵時用糯米材料製作湯圓,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圓容易下鍋不會散開,還因糯米具有禦寒方面的特性。

元宵時喫糯米湯圓,溫暖脾胃,人氣息就會變得相當順暢,以致周身發熱,起到禦寒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寒者。此外,糯米還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煙酸等豐富營養,可以說糯米湯圓正是溫補強壯的食品。


元宵節喫元宵當然有它的原因了#丁酉新春#

元宵節喫湯圓的寓意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喫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古時「元宵」價格比較貴,有一首詩說:「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路行,不得金錢不得回。」

  正月十五喫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專家表示,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裏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喫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元宵節喫湯圓,除了寓意喜慶閤家團團圓圓,還有禦寒、補脾胃、益肺氣之養生功效。元宵湯圓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綱目》中指出,糯米是補脾胃、益肺氣之谷。糯米味甘、性溫,喫後能補養人體氣血,滋養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雖然已過,但天氣乍暖還寒,寒冷天最容易虧損的就是胃氣。古人在正月十五鬧元宵時用糯米材料製作湯圓,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圓容易下鍋不會散開,還因糯米具有禦寒方面的特性。

  元宵時喫糯米湯圓,溫暖脾胃,人氣息就會變得相當順暢,以致周身發熱,起到禦寒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寒者。此外,糯米還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煙酸等豐富營養,可以說糯米湯圓正是溫補強壯的食品。

  據糯米湯圓外型圓圓的,裡面帶餡或實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則叫湯圓。元宵湯圓可以有很多花樣。尤其帶餡的品種最多。甜餡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蝦米等。還有菜餡元宵用芥、蔥、蒜、韭、姜組成,稱「五味元宵」,寓意勤勞、長久、向上。


 元宵象徵閤家團圓更更好,喫元宵意味新的一年閤家幸福、團團圓圓,所以正月十五元宵必備。

  湯圓是

中國傳統小喫

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形食品,一般有餡料,煮熟帶湯喫,同時也是元宵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喫一種

新奇食品

,即用黑芝麻、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喫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裏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又稱「湯圓」。為什麼叫湯圓呢?來歷不明,眾多說法。有說,有宮女叫元宵。有說紀念楚昭王好兆頭的,等等。總之代表十五的月亮??。平平安安,團團圓圓。

元宵的花樣眾多,以糯米為主。其次是芝麻糊,棗泥,桂圓,紅棗等等。現在水果味的,葷素都有。喫湯圓,在農村有這樣說法。春節快過完了,男女老少在一起??喫個團圓飯。寓意這今年圓圓滿滿,財源滾滾,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