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農業社會時期,田地收成的好壞,可以影響無數人的生活。很多時候,倘若天下鬧起了蝗災,就可能導致許多百姓生活不下去,流離失所,甚至因此而發生暴亂。

  在這樣艱鉅的環境之下,一些農民爲了生活,甚至連草根樹皮都願意去吃。但是奇怪的是,相較於草根樹皮而言,蝗蟲還算得上是一種“肉食”,並且如今也有些地區吃蝗蟲,但是爲何當時的人們不吃蝗蟲充飢呢?

  蝗蟲俗稱“螞蚱”,種類比較多,主要分佈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其中東亞飛蝗在我國分佈範圍最廣,是造成我國蝗災的最主要飛蝗種類,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業害蟲。

  東亞飛蝗在我國分佈區域極廣,從北緯42°以南直至南海和雲南,西起甘肅南部和四川,東至渤海、黃海沿岸和臺灣等地。飛蝗食性很雜,主要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

  它們喜歡吃栽培作物中的小麥、玉米、高粱、水稻、粟、甘蔗等,有時候糧食不夠的話,它們還會危害棉花、大豆和蔬菜等農作物。因此,在中國古代滅蟲技術比較差的情況之下,蝗災總是反覆發生,並造成極其不好的影響,史書上曾有李世民吃蝗蟲的記載。

  蝗災發生之時,蝗蟲總是成片到來,因此農作物會被毀壞得比較嚴重。辛辛苦苦勞作一年的農民,到頭來卻沒有任何的收穫,他們也無法獲得來年的生活保證。在這種情況下,吃什麼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了。

  對於人們爲何不吃蝗蟲的問題,其實很好理解,主要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其一,古代的人比較迷信,他們認爲蝗蟲是上天派來懲戒人間的工具,而“吃了災蟲,會得罪上天。”因爲,他們害怕觸怒神明,根本就不敢去吃蝗蟲。

  其二,蝗蟲的熱量比較低,並且質量輕,需要數量比較多的蝗蟲才能夠充飢。此外,倘若光吃蝗蟲不吃主食的話,飢餓感還是會存在的。

  其三,蝗蟲的動作比較迅捷,因此不好抓捕。剛開始蝗蟲來的時候,人們還有存糧可以吃,根本就沒有想到抓捕蝗蟲來吃。等到莊稼糟蹋差不多了,人們也迎來了饑荒的時候,蝗蟲已經轉移陣地了。因此此時抓捕蝗蟲,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四,人們對於吃蝗蟲還是有心理壓力的,很多人根本就不敢下口。

  綜上所述,蝗災發生之時,災民們不吃蝗蟲也是可以理解的。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資治通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