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胸懷 望海高歌-胸懷

  古人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意思是宰相心胸寬廣、寬容豁達,不會斤斤計較、鼠肚雞腸,更不會睚眥必報。一個人的胸懷大小為什麼備受關注,因為其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一個人的格局和境界,進而影響到周圍人對他的認識和評價,影響到與其他人的關係。毋容置疑,心胸寬廣的人更容易受人歡迎,心胸狹隘的人則可能四處碰壁,儘管這種碰壁有時候看起來並不明顯。因此,人人都會嚮往大胸懷,但是大胸懷是怎麼形成的呢?是天生的嗎?顯然不是;是自己硬撐出來的嗎?一些人會這麼認為;是環境逼出來的嗎?更多的人會覺得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

  很多事物都是主觀與客觀相互作用的結果,如何有意識地培育寬廣的胸懷,放大人生的格局,提高人生的境界,也需要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入手。

  從主觀上看,心胸豁達根源於心底無私。如果一定要為「宰相肚裡能撐船」尋覓一則下聯,那麼,「心底無私天地寬」再合適不過了。中國傳統文化歷來尊崇「胸懷天下」,並不是說一個人要稱王稱霸,也不是在說成王敗寇,而是要以天下蒼生為念,把老百姓當成天和地,當成衣食父母去敬畏、去疼愛、去關懷。這是樸素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歷史唯物主義則更加明確地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的主人,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于右任先生曾寫過這樣一副對聯: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要求萬世名。從現實生活和工作的角度來看,要做到心胸豁達,就不宜急功近利,或者太過計較個人的名利和眼前的得失。為什麼會有小肚雞腸,原因之一是私心作祟。如果一事當前,總是先把自己的或者本單位、本部門的賬算一算,然後再算他人的、集體的、國家的,必然會拈輕怕重、挑肥揀瘦,又怎麼能洒脫,怎麼能豁達,怎麼能從容呢?對於黨員幹部來說,要求得心胸豁達,就應該排除私心雜念,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端正政績觀,牢記「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牢記「不能既想當官,又想發財」,而是始終「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百姓」。有人說,無知者無畏,這有點「初生牛犢不馬虎」的味道,更加準確的說法應該說「無私者無畏」,一個沒有私心才能真正頂天立地、無畏無懼。

  古人說,「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心底無私才能胸懷寬廣,心憂天下才會寬厚豁達,一己之私只會讓人患得患失、瞻前顧後,利欲熏心終會讓人寸步難行、自毀前程。要實現豁達,就應該少一點竊竊私語,多一點大大方方;少一點「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多一點「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

  從客觀上看,胸懷寬廣根源於宇宙博大。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人類歷史,源遠流長。聲一無聽,色一無文,味一無果,物一不講。豐富多彩、不拘一格才構成大千世界。心胸豁達的人對客觀世界始終保持著科學的態度,雖然見識廣博但仍然勤於調查研究,並把主觀主義當成自己的死敵。一個人為什麼會心胸狹隘、自以為是,並不是因為其在主觀上不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而是其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十分有限。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或者坐井觀天、夜郎自大,都是把自己對客觀世界有限的主觀認識強加給他人,認為自己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讀到的就是整個世界的整體,就是事物的全部,就是絕對的真理。主觀主義、形式主義、教條主義等很多不好的作風和習氣的根源,從哲學的層面看都源於此。一旦沾染了這樣的風氣,便再也聽不進或者沒有耐心聽他人話,更聽不得不同的意見和勸告,便再也談不上心胸豁達。「一物不知,深以為恥」「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認識到自己的無知,就是進步的開始」,秉持對客觀世界和浩渺宇宙的虔誠和敬畏,在學習和工作上永遠「不知足」「知不足」,才會真正懂得什麼是正確的宇宙觀、世界觀,才會從在骨子裡確立真正的謙遜和豁達。人們的認識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要實現主觀與客觀的完全統一是不可能的。即便是短暫的、局部的、相對的統一,也會隨著事物本身矛盾的運動馬上被打破,永遠會有不統一、不平衡的誤差存在,豁達的人會正視這種誤差和不足,根據客觀世界的變化調整主觀上的認識,進而積極去克服認識上的缺點、改進工作中的錯誤,通過改造主觀世界更好地認識、適應和改造客觀世界,而決不會故步自封、刻舟求劍,也絕不會諱疾忌醫、掩耳盜鈴。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心胸豁達不等於沒有原則;淡泊名利不等於沒有追求;上善若水不等於隨波追流。1921年,28歲的毛澤東在給彭璜的信中這樣寫道:「我覺得吾人惟有主義之爭,而無私人之爭,主義之爭,出於不得不爭,所爭者主義,非私人也。私人之爭,世亦多有,則大概是可以相讓的。」這段文字,深刻說明了應該爭什麼,不應該爭什麼的問題。「菩薩也有金剛之怒」,一個人心胸豁達並不意味著要沒有原則地去包容一切。恰恰相反,越是追求心胸豁達,就越是要講原則、講底線、講堅守,不然就會失去豁達本來的意義。父母對孩子要豁達,但是不能溺愛;老師對學生要豁達,但是不能放任自流;領導對部下要豁達,但是不能包庇縱容;道路對車輛要豁達,但是不能超越交通規則;風箏線對風箏要豁達,但是不能放手不拽。

  因此,心胸豁達的人,首先應該是表裡如一的、有血有肉的、真實的、有操守的人,而不是表裡不一的、葉公好龍的、偽裝的、而無原則的人,這樣的人敢於當眾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而不是當面「你好我好大家好」,背後「嘰哩哇啦叫喳喳」。


來源/疑義相析

作者/李章程

主編、監製/振華

執行主編/扶庚

副主編/曉潔

責編/任占華

製作/蘭宇、躍升

版權聲明:【閱讀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及音樂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