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胸懷大局開新局——一論更好地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2015年06月28日16:12 中國政府網 http://news.sina.com.cn/c/2015-06-28/161232022662.shtml?cre=sinapc&mod=g&loc=17&r=u&rfunc=4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新華社評論員)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新的時代高度,審時度勢進行戰略謀劃,凝聚推動發展的新動力,才能始終引領築夢腳步堅定前行。這是有著94年光輝歷史的中國共產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黨領導人民實現民族復興使命的必然要求。

  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治國理政的戰略高度,抓住改革發展關鍵,統領中國發展總綱,提出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布局,科學回答了什麼是中國夢、怎樣實現中國夢的重大問題,實現了我們黨認識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新飛躍,成為我們黨執政興國的行動綱領,指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現實路徑,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光明的前景。

  如果把中國比作一列正在駛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列車,那麼改革就是發動機,法治就是穩壓器,黨的領導就是火車頭。一大戰略目標與三大戰略舉措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協同展開,形成科學的頂層設計和戰略引領,構成統領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格局。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戰略目標,改革法治雙輪驅動,管黨治黨全面從嚴,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思路愈發清晰,舉措更為有力,效果日益凸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激蕩起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動力,聚合億萬人民同心築夢的磅礴力量。

  大局關乎事業整體與長遠發展。「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方略,形成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大棋局。當前,我們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決定性階段。今日中國已深度融入世界,屹立於世界舞台中央。國際風雲變幻同中國和平發展之間的影響互動,範圍越來越大、程度越來越深,駕馭難度之巨前所未有。只有看清大局、把握大局,想問題、謀發展才會認識到位、聚精會神;惟有圍繞大局、服務大局,做工作、幹事業方能目標明確、凝心聚力。

  增強大局意識,要自覺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一思想,自覺服從改革發展大局、服務改革發展大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從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也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發展動力來自改革,改革成果要靠法治保障,改革、法治的全面深化與推進又需要全面從嚴治黨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沒有「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協調推進,黨和國家事業就會顧此失彼,就難以保持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也就無法形成協同推進的戰略合力。正因此,服從和服務「四個全面」的大局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工作要求,而是我們不斷推動發展、開創事業新局的戰略抉擇。

  從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利益藩籬、激發改革創新強勁動力,到全面依法治國夯實權力運行法治軌道、彰顯社會公平正義價值追求,再到全面從嚴治黨以「嚴」「實」標準管黨治黨、鍛造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這些舉措涉及利益格局變動、規範權力使用、加強紀律約束以及價值觀念重塑等諸多重大問題,是一個具有內在邏輯聯繫、既互為條件又相互支撐的統一體。只有用系統思維去深化認識、從整體上統籌把握、在實施中協同推進,才能取得一加一大於二的總體效應和整體效果。必須糾正合意則取、不合意則舍的錯誤認識,丟掉等待觀望、畏難避事的消極思想,以胸有大局作為為政做事的觀念引領,以勇於擔當的政治品格,抓住稍縱即逝的寶貴機遇,提升推動發展的治理能力,通過不懈努力築起通向偉大夢想的堅實台階。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時時從大局出發、處處以大局為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步調一致、令行禁止,是全黨全國一盤棋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黨執政能力的具體體現。把中央頂層設計和基層具體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奏響「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主旋律,因地制宜彈好各地改革發展的「協奏曲」,就能不斷開創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局面,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邁上發展新境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