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就已經聽過洪江古商城,一直都很想來,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這個小小的念想便被擱淺了。一次和朋友一起去探望退休的老師,途中經過了洪江古商城,走馬觀花般地領略了它的風光,還是被它的那一種氛圍所感染。

  洪江古商城和中國大部分古城不一樣,在這裏沒有半點商業味,就連門票設計別出心裁,講解員服裝都是古裝,這些是我在別的古城所沒有看到的,也是屬於它的獨特一面。它既有着古城的歷史又有着自己的風格。

  走在古商城的青石板街上,恍如穿越回到了明清時期,窖子房高高的牆壁既可以防禦匪患也代表着洪江人低調做事之風,這裏隨處可見這種窖子房,走在古城裏面,彷彿就好像穿越時空,回到了千年前的古洪江。斑駁的牆壁,古老的房子,淳樸的當地人,儘管繁盛已經褪去,但是能夠與歷史對話,感受到這裏的歷史沉澱。這一座古城經歷了歷史的變幻,一直保存着自己的初心,給人們展示它美好的一面。

  古代的鴉片煙館,這是一個充滿歷史氣息的地方,置身其中,一幕幕歷史就涌現在眼前,嘆息着古代被鴉片所殘害的中國人。在這裏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中華民族經歷了這麼多的磨難後,還是自強不息,纔有了今天的強大。如果不是我親身體會的話,這種感覺我從未有過。

  一路前行,來到古代的怡紅院,這個古代的煙花之地,現在看起來也是充滿了歷史文化,走進其中,看着斑駁的樓宇,陳舊的窗臺,腦海中着一個個古代嬌豔的女子爲了生活無奈在此。參觀完後還有拜碼頭的表演,講述的是過去外地人來洪江做生意要入商會拜碼頭的故事,讓我們更加低了解了這一座古城的意義。

  洪江古商城,它也許不如其他古城著名,也許也不是風景最好的,卻是我見過最特別的,它沒有半點的商業化,在這裏更容易地認識到自己,尋找內心的平靜。

  在這裏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瀰漫着一種古樸的氣息,沒有任何的摻雜。在這一座古城中,靜靜地漫步在大街小巷中,欣賞着這裏的美景,感受它帶來的文化薰陶,美好極了。這座古城是我最喜歡的古城,在衆多古城中唯獨對它情有獨鍾,唯有它給了我穿越歷史的感覺,感受這裏時的點點滴滴,真是不枉此行。

  (一)商城佈局

  洪江多山地近水源,整體佈局呈現依山傍水的特點。古商城建築與街巷均依山而建,巧用借崗、谷、脊、坎、坡壁等地理條件,使建築層層拔高,具備了良好的通風和採光條件,並且形成了參差交錯、形式多樣的建築環境。此外,古商城遵循“以人爲主體”的指導思想,根據實際需要構思修建建築,實現因地制宜。“七衝”爲打船衝、俞家衝、龍船衝、木粟衝、季家衝、牛頭衝、塘衝;“八巷”爲育嬰巷、財神巷、一甲巷、宋家巷、油簍巷、洪盛巷、三甲巷、太素巷;“九條街”爲小河正街、老街、荷葉街、新街、皮匠街、高坡宮街、土橋坑、煤灰坡、堡子坳等。

  (二)城市特徵

  洪江古商城在過去名氣很大,有着以下兩個非常顯著的特徵:

  1.商業性

  洪江古商城位於位處重要的河流交匯處,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它的轉口貿易十分著名,在當地有40多處碼頭、數十處塢址進行貨物集散,在一般的山區內陸港口城市極爲少見。此外,它的商業會館遍佈,錢莊、銀號數量多,爲貿易發展提供經濟基礎。

  2.綜合性

  隨着清末明初商業的繁榮,洪江古商城逐漸成爲區域性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軍事方面,民國以來,不同時期政府皆派兵駐守此地。文化方面,雄溪書院(洪江古稱雄溪)及其他數十所私立小學的建立有利於當地教育氛圍的營造。寺廟、影院、報社、學堂等的修建也展示了其綜合性的城市特徵。

  3.歷史發展機遇

  清代,實行“改土歸流”的政策,少數民族與漢族的生活方式和政治經濟模式逐漸走向統一。通過屯兵、移民等方式,大批漢人遷入這裏,將北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帶入了洪江,促進其經濟發展,商貿之都由此形成。

  春秋中葉,獨特的地理優勢使洪江成爲一處重要的驛站。唐朝時期,開放的政策促進了洪江地區商業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草市這一貨物交易的場所。元朝,出現了城牆、寺廟、會館、民居等衆多建築,一座座大型碼頭不斷建立,南來北往的商船絡繹不絕,洪江已逐漸發展爲一座發達繁盛的商城。明清時期,資本主義的萌芽讓商品經濟取得更大的發展,古商城格局日益完善。

  洪江古商城的商城佈局和城市特徵極具商業特色,是商文化古城的典型代表。

  洪江古商城保存的古建築羣,堪稱我國江南民居古建築之經典,《清明上河圖》的活版本,屬全國罕見。 地處湘西雪峯山邊陲的古城洪江,明末清初曾以集散洪油、木材、鴉片、白臘而名揚一時,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區的物資集散地,享有“湘西明珠”、“西南大都會”之美譽。洪江古商城由來已久,只是“藏在深閨人未識”。

  洪江古商城的窨子屋大多建於明末清初,爲斗拱造型,一色的青瓦灰牆,飛檐翹角,雕龍畫鳳。這些古窨屋建築羣一律按井字排列,錯落有致,形成“七衝、八巷、九條街”的獨特格局。

  荷風院位於餘家衝康樂門,始建於清咸豐末年(1860),內有清代高級妓院“堂班”之一紹興班的演出。整個建築三進三層,層樓走道封閉,分隔有致,隱蔽性強,每層均單開出入道口與樓梯,稱爲“暗道”。樓內裝飾用料講究、富麗堂皇。現主要爲中國青樓歷史文化展室,每天都有古代文藝表演。

  忠義鏢局:當時洪江商人運輸貨物途徑,除乘船走沅水、巫水外,還有許多貨物靠人力挑運。其中共有兩條旱路可走:一條是從洪江經鎮遠到貴陽、昆明、緬甸、印度等地。另一條是經洞口到寶慶、長沙、漢口等地。商家們爲了運輸安全通常都有上百擔甚至上千擔挑夫,自發組成貨幫或煙幫結伴而行。但匪患衆多,防不勝防。他們不得不請鏢局押鏢護送。隊伍從清早過渡出發,直至下午方能走出城外,可見押鏢陣勢何其龐大。

  古窨屋羣巷內,青石板路和碼頭蜿蜒迂迴、高深莫測。有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緒、民國時期的門匾、門聯、石雕、石刻、題字等,隨處可見;有圖案精美、雕工精湛、風格各異的用於防火的太平缸48多個。專家說這裏不失爲大西南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古商城。

  據1938年的《湘水道查勘報告》,經常聚集在洪江的這種木帆船便有511艘,可見市面之繁榮。抗日戰爭時期,地處“大後方”的洪江出現過“戰時繁榮”,全國20多個省市和港澳臺地區及外國的商人紛至沓來,開設店鋪達1300餘家。

  厘金局又叫“釐捐”,或“厘金稅”,是清政府對通過國內水陸要道的貨物設立關卡徵收的一種捐稅。厘金局始建於咸豐五年(1855年),系一棟單進三開間木質穿鬥式建築,佔地面積約330平方米,建築面積620平方米。是清朝政府在洪江設立的稅收機構。

  洪江歷史悠久,3000年前即有先民活動,自古爲驛站、商埠,明清時期發展成爲煙火萬家的巨鎮,現洪江城區保存着明、清、民國時期一座完整的古商城,有如一幅直觀明、清、民國社會市井全貌的“明清上河圖”,是我國近代商業發展的一個標本,也是我國保存最完整、內容最豐富的古城之一,被有關專家譽爲“中國內陸地區資本主義萌芽的活化石”,極具歷史文化保護和旅遊開發價值。圖爲還沒有搬遷的洪江古城市民家裏。

  從地理上看洪江,雖屬彈丸之地,卻匯聚了直通洞庭入長江的沅水、巫水和潕水,這幾條支流先後流入沅江,至此江面變寬,水勢浩大,宛若一股洪流,於是就有了“洪江’的稱謂。得天獨厚的水運條件使洪江自古以來就是湘西南重要的驛站和繁華的商埠。

  民國23年(1934),洪江3.76萬人中,經商的就達1.3萬人。據民國19年(1930)統計和民國22年(1933)《中國實業志》載,當時洪江的貨幣流通量居湖南省第二位,僅次於省會長沙,成爲湘西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天鈞戲院:它位於現在的育嬰巷,主要上演京劇。當時在洪的京戲班聞名黔東南,有享譽三湘的猴王陳俊倫、刀馬旦、雲麗霞,他們在這裏的演出經久不衰,主要是話劇和無聲電影演出的場所,全國著名話劇演員段秀芩抗戰期間曾來此獻藝。這裏上演的是祁劇和漢劇,是勞動人民的娛樂場所。 恢復後的天鈞戲院作爲傳統地方劇目和團體演出的最佳場地,爲洪江古商城的開發利用起到極大地推進作用。

  洪江古商城內,很多居民都已搬遷到外面居住,如今還有少數居民居住在古商城內,李婆婆說:雖然這裏條件很差,自己年紀大了,習慣了這裏的生活,不想搬在外面去住。圖爲李婆婆的家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