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就已经听过洪江古商城,一直都很想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个小小的念想便被搁浅了。一次和朋友一起去探望退休的老师,途中经过了洪江古商城,走马观花般地领略了它的风光,还是被它的那一种氛围所感染。

  洪江古商城和中国大部分古城不一样,在这里没有半点商业味,就连门票设计别出心裁,讲解员服装都是古装,这些是我在别的古城所没有看到的,也是属于它的独特一面。它既有着古城的历史又有着自己的风格。

  走在古商城的青石板街上,恍如穿越回到了明清时期,窖子房高高的墙壁既可以防御匪患也代表着洪江人低调做事之风,这里随处可见这种窖子房,走在古城里面,仿佛就好像穿越时空,回到了千年前的古洪江。斑驳的墙壁,古老的房子,淳朴的当地人,尽管繁盛已经褪去,但是能够与历史对话,感受到这里的历史沉淀。这一座古城经历了历史的变幻,一直保存着自己的初心,给人们展示它美好的一面。

  古代的鸦片烟馆,这是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置身其中,一幕幕历史就涌现在眼前,叹息着古代被鸦片所残害的中国人。在这里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华民族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后,还是自强不息,才有了今天的强大。如果不是我亲身体会的话,这种感觉我从未有过。

  一路前行,来到古代的怡红院,这个古代的烟花之地,现在看起来也是充满了历史文化,走进其中,看着斑驳的楼宇,陈旧的窗台,脑海中着一个个古代娇艳的女子为了生活无奈在此。参观完后还有拜码头的表演,讲述的是过去外地人来洪江做生意要入商会拜码头的故事,让我们更加低了解了这一座古城的意义。

  洪江古商城,它也许不如其他古城著名,也许也不是风景最好的,却是我见过最特别的,它没有半点的商业化,在这里更容易地认识到自己,寻找内心的平静。

  在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弥漫着一种古朴的气息,没有任何的掺杂。在这一座古城中,静静地漫步在大街小巷中,欣赏着这里的美景,感受它带来的文化薰陶,美好极了。这座古城是我最喜欢的古城,在众多古城中唯独对它情有独钟,唯有它给了我穿越历史的感觉,感受这里时的点点滴滴,真是不枉此行。

  (一)商城布局

  洪江多山地近水源,整体布局呈现依山傍水的特点。古商城建筑与街巷均依山而建,巧用借岗、谷、脊、坎、坡壁等地理条件,使建筑层层拔高,具备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并且形成了参差交错、形式多样的建筑环境。此外,古商城遵循“以人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根据实际需要构思修建建筑,实现因地制宜。“七冲”为打船冲、俞家冲、龙船冲、木粟冲、季家冲、牛头冲、塘冲;“八巷”为育婴巷、财神巷、一甲巷、宋家巷、油篓巷、洪盛巷、三甲巷、太素巷;“九条街”为小河正街、老街、荷叶街、新街、皮匠街、高坡宫街、土桥坑、煤灰坡、堡子坳等。

  (二)城市特征

  洪江古商城在过去名气很大,有着以下两个非常显著的特征:

  1.商业性

  洪江古商城位于位处重要的河流交汇处,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它的转口贸易十分著名,在当地有40多处码头、数十处坞址进行货物集散,在一般的山区内陆港口城市极为少见。此外,它的商业会馆遍布,钱庄、银号数量多,为贸易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2.综合性

  随着清末明初商业的繁荣,洪江古商城逐渐成为区域性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军事方面,民国以来,不同时期政府皆派兵驻守此地。文化方面,雄溪书院(洪江古称雄溪)及其他数十所私立小学的建立有利于当地教育氛围的营造。寺庙、影院、报社、学堂等的修建也展示了其综合性的城市特征。

  3.历史发展机遇

  清代,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生活方式和政治经济模式逐渐走向统一。通过屯兵、移民等方式,大批汉人迁入这里,将北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带入了洪江,促进其经济发展,商贸之都由此形成。

  春秋中叶,独特的地理优势使洪江成为一处重要的驿站。唐朝时期,开放的政策促进了洪江地区商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草市这一货物交易的场所。元朝,出现了城墙、寺庙、会馆、民居等众多建筑,一座座大型码头不断建立,南来北往的商船络绎不绝,洪江已逐渐发展为一座发达繁盛的商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让商品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古商城格局日益完善。

  洪江古商城的商城布局和城市特征极具商业特色,是商文化古城的典型代表。

  洪江古商城保存的古建筑群,堪称我国江南民居古建筑之经典,《清明上河图》的活版本,属全国罕见。 地处湘西雪峰山边陲的古城洪江,明末清初曾以集散洪油、木材、鸦片、白腊而名扬一时,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享有“湘西明珠”、“西南大都会”之美誉。洪江古商城由来已久,只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洪江古商城的窨子屋大多建于明末清初,为斗拱造型,一色的青瓦灰墙,飞檐翘角,雕龙画凤。这些古窨屋建筑群一律按井字排列,错落有致,形成“七冲、八巷、九条街”的独特格局。

  荷风院位于余家冲康乐门,始建于清咸丰末年(1860),内有清代高级妓院“堂班”之一绍兴班的演出。整个建筑三进三层,层楼走道封闭,分隔有致,隐蔽性强,每层均单开出入道口与楼梯,称为“暗道”。楼内装饰用料讲究、富丽堂皇。现主要为中国青楼历史文化展室,每天都有古代文艺表演。

  忠义镖局:当时洪江商人运输货物途径,除乘船走沅水、巫水外,还有许多货物靠人力挑运。其中共有两条旱路可走:一条是从洪江经镇远到贵阳、昆明、缅甸、印度等地。另一条是经洞口到宝庆、长沙、汉口等地。商家们为了运输安全通常都有上百担甚至上千担挑夫,自发组成货帮或烟帮结伴而行。但匪患众多,防不胜防。他们不得不请镖局押镖护送。队伍从清早过渡出发,直至下午方能走出城外,可见押镖阵势何其庞大。

  古窨屋群巷内,青石板路和码头蜿蜒迂回、高深莫测。有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绪、民国时期的门匾、门联、石雕、石刻、题字等,随处可见;有图案精美、雕工精湛、风格各异的用于防火的太平缸48多个。专家说这里不失为大西南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古商城。

  据1938年的《湘水道查勘报告》,经常聚集在洪江的这种木帆船便有511艘,可见市面之繁荣。抗日战争时期,地处“大后方”的洪江出现过“战时繁荣”,全国20多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及外国的商人纷至沓来,开设店铺达1300余家。

  厘金局又叫“厘捐”,或“厘金税”,是清政府对通过国内水陆要道的货物设立关卡征收的一种捐税。厘金局始建于咸丰五年(1855年),系一栋单进三开间木质穿斗式建筑,占地面积约33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平方米。是清朝政府在洪江设立的税收机构。

  洪江历史悠久,3000年前即有先民活动,自古为驿站、商埠,明清时期发展成为烟火万家的巨镇,现洪江城区保存着明、清、民国时期一座完整的古商城,有如一幅直观明、清、民国社会市井全貌的“明清上河图”,是我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标本,也是我国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古城之一,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内陆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活化石”,极具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图为还没有搬迁的洪江古城市民家里。

  从地理上看洪江,虽属弹丸之地,却汇聚了直通洞庭入长江的沅水、巫水和𣲘水,这几条支流先后流入沅江,至此江面变宽,水势浩大,宛若一股洪流,于是就有了“洪江’的称谓。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使洪江自古以来就是湘西南重要的驿站和繁华的商埠。

  民国23年(1934),洪江3.76万人中,经商的就达1.3万人。据民国19年(1930)统计和民国22年(1933)《中国实业志》载,当时洪江的货币流通量居湖南省第二位,仅次于省会长沙,成为湘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天钧戏院:它位于现在的育婴巷,主要上演京剧。当时在洪的京戏班闻名黔东南,有享誉三湘的猴王陈俊伦、刀马旦、云丽霞,他们在这里的演出经久不衰,主要是话剧和无声电影演出的场所,全国著名话剧演员段秀芩抗战期间曾来此献艺。这里上演的是祁剧和汉剧,是劳动人民的娱乐场所。 恢复后的天钧戏院作为传统地方剧目和团体演出的最佳场地,为洪江古商城的开发利用起到极大地推进作用。

  洪江古商城内,很多居民都已搬迁到外面居住,如今还有少数居民居住在古商城内,李婆婆说:虽然这里条件很差,自己年纪大了,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想搬在外面去住。图为李婆婆的家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