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聽到讀到中國人今天講究禮和國家的外交方式,是因為中國是儒家文化誕生之地;丹麥人的自信是因為歷史上有維京人存在;德國因為是哥本哈根學派,馬克思的誕生之地,所以德國人嚴謹,善於思考;日本歷史上有武士道精神,所以現在的日本人怎樣怎樣...這些潛移默化的思想意識真的能對一個國家的大多數人有質的決定性作用嗎?

ps:題主是個高中理科生,如果問題問的不好也請輕噴。


我是理科生,特別專業的分析沒辦法給你講。

說點實例吧。


首先,你要知道,歷史文化不是憑空來的,每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都有其必然性,受到地理環境和周邊世界的影響。

比如印度。

印度的歷史上有一次次被異族征服,是因為印度西北方向有一處山口,讓東歐和中東地區的勢力一次次突破進入。而印度人本身的種姓制度帶來極強的服從意識和輪迴意識,方便被外族統治。

至於種姓制度,這是早期從喜馬拉雅地區來的少數雅利安人為了更好統治本地大量土著而創立的制度。這種制度也有其必然性。

縱觀歷史上其他征服者,大部分都是選擇屠殺當地土著,或者融合當地土著。為什麼獨獨印度出現了種姓制度?我不是專業,這就需要其他大神解讀了。我自己的臆測,是因為當地屬於熱帶地區,土著人口太多,而且疾病橫生,通過種姓制度的隔離可以很好維持統治者的權力和潔凈。

再比如地中海文明。

希臘羅馬的文明,本質上是環地中海文明。因為出現在海島和大陸之間,地中海又是相對容易航行的海域,所以才發展出航海和貿易的文化特點,進而進化為殖民體制。

對,沒錯,後來的西方冒險精神和大航海大殖民,本質上不過是古希臘的復刻而已。

但為什麼印尼沒有發展出類似的文明呢?另一個原因也是地理原因。地中海距離人類走出非洲的通道很接近,附近有很多古老文明,比如埃及,巴比倫,亞述,波斯。在古希臘人剛開始找回邁錫尼遺產,重新進入文明的時候,周圍都是高度發達的世界。所以他們才能快速成長和發展貿易。

而東南亞諸島的本土文化,都是被炎黃子孫從大陸上趕下海的蠻人,他們自己本身就是蠻族,周遭又沒有更先進的文明幫助,距離東亞文明中心中國又太遠。所以整個東南亞加澳洲紐西蘭,都沒發展出先進的文化,最終,燦爛的波利尼西亞文明被當作土著滅掉了。


你看,地理環境對歷史和文化有多麼強大的影響力。

那麼歷史文化對現代人的思維呢?依然有強大的影響力。

最簡單最極端的例子,就是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本來是北非沙漠中阿拉伯人的宗教,所以很多清規戒律是適合阿拉伯民族的生存環境的。

比如豬肉,在古代熱帶沙漠地區,雜食的豬比牛羊更容易導致人類得病,所以對於他們來說,豬就是不潔的。不吃豬肉算得上是古代的防疫措施了,非常的先進。

但離開阿拉伯世界,伊斯蘭教傳遍世界,卻在每個地方都說不能吃豬肉。這時候就不是邏輯或環境能解釋的問題了,而是一個純粹的文化問題。

比如中國。雖然中國人有吃豬肉的條件,吃多少豬肉都不會導致生病,但在中國的穆斯林(回族)如果吃了豬肉,就是和教義不符。在可吃可不吃的豬肉和被視為生命的信仰間選擇,不吃豬肉自然是最終的決定。

這就是文化對思維的影響。


更隱蔽更潛移默化的影響還很多。

日本地少人多,災害頻發。在日本,每個人的生存空間都很有限,所以必須學會禮讓他人,必須學會幹凈整潔,必須學會服從紀律。

這種習慣一旦成為文化,被賦予文化優越感和自信,就會自然而然帶入到思維之中。

所以即使是在如今經濟高度發達的日本,不需要這樣小心謹慎地生活,但他們內心依然認為有禮貌,講衛生,守規矩,是高素質有教養的表現,而自覺遵守。

這種自覺,並不是他們真的是這樣的人,而是他們在努力做一件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就好像很多人不愛學習,但總逼著自己學習一樣)

同樣的,南美洲的文化是熱情開放,是音樂舞蹈。這種精神寫入到他們的文化基因中。

這就導致了在外的南美洲人民,總會在各種不經意間表現出自己熱情活躍的特質。雖然他們不一定真的那麼愛文藝,但作為南美人,他們就是這麼被定義的,也樂於這麼被定義。


歷史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塑造著民族性,但不得不說,你舉得例子我覺得都不太正確。

我認可的歷史-民族性的影響模式是:歷史記載為後來的人提供行為準則,造成這個國家的多數人都願意遵守的行為規範,以此來獲取個人的利益,這是它的影響模式。

注意一點:「利益」。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說的清楚點就是:大多數人不會去效仿高尚人士,而是去效仿成功人士。

為什麼我認為你說的例子不正確呢?你說的這些,都似是而非。

中國人確實講「禮」,但中國人並不比其他國家更講「禮」。任何國家都有它自己的禮儀, 我們不能因為外國人的禮儀和中國不同就認為他們不懂禮貌。中國人覺得洋人讓老婆出來接待客人是不懂禮,在洋人看來,中國人不向女主人行吻手禮那才是不懂禮貌。

相對來說,等級制度下禮儀更加繁瑣,而古代中國其實是等級比較少的等級社會,禮儀相對簡單。你看歐洲古人寫信就知道,那時候的歐洲人比我們更在乎敬語,頭銜的使用,這不就是禮儀嗎?

丹麥人是不是自信我不知道,但祖上是維京人的有好幾個國家,是否都自信呢?

我認為德國人的嚴謹或刻板和馬克思沒什麼關係,和他們的軍國傳統倒是有關。毛奇講:任何可能會被誤解的命令,一定會被誤解。軍事行動中,任何小錯都會造成嚴重後果,因此不得不嚴謹。 而哥本哈根不是德國的,是丹麥的。

日本武士道這點,是戰爭環境塑造的,是戰國時期軍管體制推行於日本社會的產物。問題在這裡:不是仰慕武士道精神造成了日本人的勇敢,是軍管體製造成了日本人的勇敢然後被稱為武士道精神。

日本戰國軍管體制(武家法度),就是一種全民督戰,幕府官員在有衛隊,有隨從的情況下被刺殺了(櫻田門事件),衛隊和隨從全部處決,這是常態。不要問日本武士為什麼不苟活,在那個體制下他沒有苟活的可能,只能勇敢。

所以日本人的勇敢(平成以後不算在內),是管出來的,是懲罰措施罰出來的,而不是學出來的。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資源稟賦,孕育不同的生產生活秩方式,產生不同的思想觀念。

我國古人在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活動,此處事宜農耕,造就我們的生產生活秩方式主要為農業生產,農業靠天吃飯,產生對天地的敬畏,聚族而居,彼此依靠血緣關係有共同的認同感,崇拜祖先建立共同認知。對天地的敬畏,誕生對天地的觀察,形成三垣二十八星宿的世界觀,感悟出陰陽變化之道,進而演化八卦,而有周易。將天地規律與人間相合,誕生禮樂,而有後世儒家。

西方文化可追溯到古希臘,古希臘文化包括地中海東部很多島嶼,不只是希臘半島,分布在不同的島嶼上,生活生產以殖民海上貿易為主,彼此沒有血緣關係,需要依靠契約建立聯繫,而契約必須神聖,就要在神的見證下籤,神只能存在於虛構的世界中,所以西方對於理想世界、彼愛世界……很嚮往,後來的基督教,有天堂為彼岸,有地獄為深淵,現代科學追求的終極真理為彼岸,西方所喊的民主自由為彼岸。

我們的文化思想誕生於農耕,基於血緣建立共同認知,對於外在世界的探索認知,是為了收貨更多的糧食,生活的更好,更關注現世和現在。而歐美的根上是彼岸文化,先驗的設定一個理想世界,更關注不存在的虛構世界和未來。西方媒體經常對發生在中國和西方同類事件雙重標準報道,那是有根源的,他們看我們就用異樣眼光看的,我們的思想觀念行為舉止和西方不同,而這在西方看來就是異教徒,異教徒都是需要消滅的,就如中世紀基督教對異教徒的辦法一樣。所以不要奢望和西方講道理就能改變西方整體的輿論,根上就不是一路人,要做的就是全方位的超越西方。


應該說影響極大,舉例說中國,是世界上農耕業及農耕文化最發達的地方,正是農耕的生產需要的歷史決定了中國人重視安定內斂,重祖不重神,重忠孝儒家的傳統產生。這種生活方式影響到了思想,文化,行為的方方面面。


地域的影響大於歷史的影響。思想是隨著教育改變的,每一代人都不同。與其說歷史起了作用不如說學到了什麼歷史就知道了什麼,接觸到歷史的途徑太多了,比如影視劇、曲藝節目、流行小說、考試必背課文,這些不是真正的歷史,考古出來的才是真歷史,這些只是所見所聞的片面的故事而已,被用作參考,並作為社會隱藏的規則,本質上是無意義無科學依據的,與法律無關,是人云亦云的無意識非理性習慣。歷史的影響是可以被輕易改變的,遠不如地域的影響,地域影響源於親身實踐,更根深蒂固,所以用同一教科書,各地思維也不一樣,即使存在一樣的地方,也是由於語言語法束縛了表達,使思想不能完全交流。


有,那是一定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的影響必然存在。

但是也絕不是那些網文總結的那麼淺薄,這個影響是很複雜的。


有個學科叫地緣政治學,就是專門研究地理對人的影響,包括文化政治等等。

推薦書籍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和《地緣看世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