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新闻网记者李盛雯、王佐铭、纪沈廷/新竹报导

台湾四面环海、水产养殖的历史相当悠久,拥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更曾因创造出惊人销量,获得「水产王国」的美誉。但多年来,海洋资源受随气候变迁、过度捕捞、污染等原因,使高劳力、高风险、技术密集的台湾养殖渔业备受威胁。一群来自台南的年轻人,不仅发现了问题,更愿意用专业,把所学奉献给故乡,期盼解决长久以来渔民的种种问题。高度热诚、扎实的规划与落地实作,也让团队赢得联发科技「智在家乡-数位社会创新竞赛」百万首奖的殊荣。

来自台南市七股区的「Farm a Better Fish 」团队,由4位理工背景出身、又爱养淡水观赏鱼的年轻人所组成;2018年某个周末,一行人前往北海岸龟吼渔港的鱼伕市集采买时,与一位从鱼塭巡视回来的渔民大哥话家常,才了解养殖渔业的困境远超乎一般人想像:从业者需全年无休、时时巡视、长时间定期采样测量以确保鱼苗健康性,还得防止鸟类猎食或宵小偷鱼等等。因此,养殖户常常面临著有家归不得的窘境;此外,渔村人口老化、年轻一辈都在外地工作,即使是愿意留下来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团队集思广益,决定善用团队每位成员的专业与强项,结合AI人工智慧与IoT物联网,让养殖渔业朝向自动化与无人化管理,来逐步减轻渔民的困扰。

「我们终于在晚上可以好好地睡觉了!」一位渔民开心又感慨地告诉首奖团队的成员,原来,有了「AIoT水产养殖监测与自动成长评量系统」,渔民透过家里的网路、手机等行动装置,就可以即时观测鱼塭里的鱼苗是否生病或出状况,还能主动以AI辨识鱼种、测量鱼苗的体长、体重,甚至分析鱼苗每段时间的变化,判定让鱼长得更大、更好或者生病、死亡的原因,借此提升鱼苗的存活率。

团队指出,他们建构的系统如同「智慧化水下CCTV」,先是透过水下摄影机撷取影像,再以人工智慧进行水下目标生物3D辨识及影像处理,最后将运算结果传送到网页伺服器,用户即可即时看到鱼塭、鱼苗的画面与详细资讯。这套系统除了避免人工方法在外海、台风天采样时的危险,也能减少生物损伤与死亡,更可以解决取样不够多时,可能造成误判、数据不完整、商业机密因人力流动外泄等问题;同时,摄影机的设计更是模拟人类的双目视觉,让影像更3D立体、更具真实性;经过这些努力,终于让实验区的渔民,可以透过观看即时影像,而可以获得更充足安心的睡眠与休息了,不再需要不眠不休、刮风下雨都必须事必躬亲的劳苦,更能获取完整资讯,提升产量、产值。

团队透露,在2019年10月前,已在台南七股、新北贡寮、基隆以及台北中和6个不同的鱼塭、鱼缸进行试验,也有1处新地点正在设置、4个地点正在洽谈中。好消息是,目前相关软硬体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迈入专利申请的阶段、应用端也即将进入市场,并已取得水试所率先导入,进行询价流程;未来加值部分,也规划将鱼苗成长资讯制作为产销履历,并导入区块链,协助让渔民自生产端走向销售端,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产销价值。

「Farm a Better Fish」也提到,据渔业署报告书统计,本系统导入后,预估台湾将有超过4万个家庭、约9万名渔民受惠,并可应用在近2万公顷面积的陆地与近海养殖区、及约30万立方公尺面积的海上箱网养殖区;且该系统适用于亚热带与热带区,未来更有机会可以输出至气候雷同的东南亚各国,让台湾成为一个尖端的示范区,带领著全世界养殖业者一起走向「看得到、量得到、控得到」的美好未来。

2020联发科技「智在家乡-数位社会创新竞赛」即将开跑,最新消息请关注联发科技教育基金会粉丝专页智在家乡竞赛网站。期待第三年竞赛发掘更多创造无限可能性的团队,付诸行动、为自己的家乡做出更多贡献,也为人类的生活做出改变。

照片来源:资料照片

《更多汇流新闻网报导》

【有影】科技让人更温暖!用VR感同身受自闭儿视角 创平台改善HIV病友资源

【有影】老幼共伴创跨代友善学圈 小社区造平台盼当公益界友善桥梁

【汇流笔阵】

CNEWS欢迎各界投书,来稿请寄至[email protected],并请附上真实姓名、联络方式与职业身份简介。

CNEWS汇流新闻网:https://cnews.com.tw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