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建安八年(203年),陆逊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刘备损失惨重,溃不成军。而这,对于陆逊来说,无疑是以此乘胜追击的良好机会。不过,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却没有继续夺取益州。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兵败夷陵之后,陆逊为什么不乘势夺取益州呢?

  一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在夷陵之战中,面对蜀汉的5万大军,陆逊率领朱然、韩当、徐盛、潘璋、孙桓等部五万人前去抵抗。也即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和刘备的兵力是大致相当的。在相持半年之久后,陆逊火烧连营四十余寨,也即通过火攻击败了刘备。当刘备逃往永安白帝城时,陆逊的部将徐盛、潘璋、宋谦等各自上书,要乘机进攻刘备,甚至要一举夺取益州,也即消灭蜀汉。不过,孙权征询陆逊的看法后,仅派李异、刘珂部追踪刘备至南山(秭归南岸山),而未行大举追击。对于陆逊和孙权来说,之所以没有大举进攻益州,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二

  一方面,曹魏的虎视眈眈,让陆逊不敢大军追击刘备。在夷陵之战后,魏文帝曹丕下《伐吴诏》鼓励将士们曰:“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 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在魏蜀吴三国中,蜀汉和东吴的实力都要弱小曹魏。但是,东吴在夺取荆州,并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其势力来到了一个巅峰。在此基础上,东吴自然成为曹魏的主要威胁了。因此,曹魏不可能坐视陆逊夺取益州的话,并且其也在夷陵之战后大军征讨东吴。

  三

  另一方面,在《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有“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的相关记载。也即在夷陵之战中,刘备不仅趁机逃到了永安白帝城,而且还烧毁了进入益州的栈道。众所周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汉末三国时期,想要进入到巴蜀之地,必须依赖栈道。但是,在刘备烧毁了入川的栈道后,陆逊想要大军进攻益州的话,在行军上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因为东吴大军对于巴蜀之地地理情况不太熟悉,这无疑增加了陆逊夺取益州的难度。在此基础上,陆逊一旦在进攻益州上耽误太长的时间,显然会增加曹魏进攻东吴的胜算。

  四

  最后,根据《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在夷陵之战后,刘备虽然遭到了重创。但是,其 “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在刘备败退到永安白帝城后,逐渐收拢了夷陵之战四散溃逃的士兵,也即此时的刘备大军,已经恢复了一定的元气。除此之外,赵云等蜀汉将领,也在赶来支援刘备。在蜀汉重整旗鼓后,陆逊已经不具备夺取益州的条件了。进一步来说,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如果可以俘获或者斩杀刘备的话,那么,此时的蜀汉因为群龙无首,或许会被东吴趁机消灭。但是,因为刘备直到公元223年才去世,再加上曹魏的大军压境,陆逊自然放弃了夺取益州的打算。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