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相片
▲内容产业当道, YouTuber 成为美国青少年最向往职业,超越医生、律师。据 YouTube 统计, 45% 的内容创作者年收达 1 万美元,其他人的收入却让生活难以为继。(图/翻摄 YouTube)

内容产业当道的年代,在 YouTube 上存在著各式频道,仿佛只要拥有一支智慧型手机,就可打开通往万千世界的大门,上头的网红则跃升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明星,背后带动的经济效益高达百亿美元,足见内容产业早已自成一家,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今( 2018 )年初伊朗裔 YouTuber Ismail Aghdam 因不满 YouTube 平台上的影片审查机制,愤而于 YouTube 园区内开枪,她的影片拥有 30 万观看人次,却仅领到 0.1 美元的酬劳,与金字塔顶端凭借著游戏影片收入新台币5亿元的 Daniel Middleton 相比,可谓一个 YouTube 里的两个世界,这更突显了在这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内容行销」至关重要。

随苹果日前宣布,一年内将投资 10 亿美元于制作和购买原创节目,证明内容产业后势看涨,连矽谷科技巨头都捧著银弹欲分一杯羹。然而,内容创意产业看似吸引人,在这华美的表象下却存在许多收入分配不均的机制,必须靠「内容行销」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也就是锁定目标观众,并产出创新文本以达获利目的。

根据 HubSpot 调查, 2018 年内容行销的趋势仍聚焦在「影音」,影音内容的成长仍不见放缓趋势, 48% 的品牌将行销主力投入于 YouTube 中,即一般最常见的「影音进广告」( Pre-Roll Ads )。 YouTube 现提供给创作者收入主要源自广告商,透过 Adsense 依点阅计次,每千次点阅约可得 1 美元收入。除了 Adsense , YouTube 更为使用者开拓各类商业模式,包括 Super Chat 的聊天室赞助、 Merchandise 商城以及付费的会员频道,让创作者建立粉丝社群以开拓财源。此外, YouTube 旗下 Famebit 也提供创作者与赞助商彼此媒合的平台。

检视相片


▲Google 收购 FameBit 助 YouTubers 与赞助商之间的广告媒合。(图/翻摄 Famebit)

而网路观众口味变化之快速,对于一名欲开拓广告收入的创作者而言,应细思何种文本的形式才能在内容行销产业中生存,然而这并没有一标准答案,但可以确认的是,观众早已厌倦了广播式的广告内容,创作者应摆脱过往模式,转而以「分众化」概念设定目标阅听众,依目标阅听众的年龄、性别、喜好等变因制造客制化的文本内容。以商业广告为例,透过内容文本,依用户所偏好方式介绍其产品的内涵、产品将为之带来的功能性,与其生活方式产生共鸣,进而形成品牌黏著性。

无数的内容创作者面临著生计困难,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有望成为解决之道。在区块链的概念下,创作者煞费苦心建立起稳固观众群后,所有的创作内容、社群流量都将以虚拟币作为报偿。而广告商则可用来支付广告费,阅听众也可用以作为支持创作者的付费工具。不过,其中也存在著缺点,跨平台流量难以整合,如 Steemit 平台旗下的创作者每一个文本、按赞等流量,平台都将以虚拟币作为报偿,然而创作者若在其他平台如脸书、推特上拥有庞大粉丝族群,则不会被转为实际收益。因此,催生了多频道联播网 (简称「 MCN 」或「联播网」),透过 MCN 整合、行销、管理跨平台的频道、文本内容与文本著作权等,并建立起广告商之间的桥梁,让内容创作者可以全心专注于创作上。

检视相片


▲内容创作的盛行催生许多 MCN (多频道联播网),分为联盟频道(部分自行管理)与 MCN 自有自营频道(O&O)。(图/翻摄网路)

社群媒体究竟是否能够成为内容行销的工具,至今仍争论不休。但随著如脸书等社群媒体的演算法降低文本触及率,足见文本内容已难以透过单一平台进行行销,创作者应保有「鸡蛋不要装在同一个篮子」的概念,找出预设的目标观众,善用如 Google Analytics 等工具对其进行研究,找出他们惯用的模式。

当今媒体讯息碎片化严重,信息量高速膨胀的同时,文本意义的传递却出现断层。在互联网愈加普及的环境下,更显创作者所参与的内容传播与文本垂直整合,内容行销的环节中所扮演的无足轻重角色。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闻报导

看问题/抖音全球下载量登顶 短视频开启社群媒体新战场
熊猫王国结合区块链技术 展现熊猫IP萌实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