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認為稱不上是甚麼老師,只是已經啟靈有走靈修的普通人罷了,還是要為了三餐而努力;每位來找我的個案朋友們,我都會將我所知盡量的分享給他們,而在JK能力所知範圍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且都會將這些朋友們當作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來找我,因在我的想法觀念裡,出現在我面前每位的朋友的個案都是我當下的功課,我不鼓勵靈修,畢竟這條道途走起來相當辛苦,需有毅力與思辯;我在這裡將一些自己本身常被問到的問題列於下方,目的是"分享"於給各位有意從事靈修的朋友們,以下所回答的問題也僅止於自己本身的經驗來分享,如果與你目前的觀念想法有所衝突或是不一樣或是目前所學的不同,請以你目前的為主。

Q1. 我是否啟靈了嗎?
有沒有啟靈,如果當事人完全不講(會靈動、講靈語等等)是看不太出來,一般情況我也看不出來,必需轉換元神意識才會得知,自己DIY最簡單判斷的方式是在功課時,如打坐或念經有沒有感覺到有股氣在胸口、喉嚨、手、頭流動(但也有可能是單純的氣動)。

Q2. 啟靈的方法有哪些?
有分為透過外力啟靈及自我啟靈,外力啟靈比如透過一些術法科儀啟靈;自我啟靈一般來說當因緣俱足時就可能會發生,例如念經或靜坐突然講靈語或是不自覺的舞動,還有練自發功的人也容易自我啟靈。

Q3. 靈修一定要點靈認主、拜無形師嗎?不然的話運途會不順家人會遭殃?
我本身是自我啟靈的;依我自己解讀與認知靈修不一定要點靈拜無形師,個人認為經過這些科儀或許心已經有執著於神通的成分在裡面了,離心太遠的靈修修行道途只會越走越窄,而有些宮壇會藉由點靈認主、拜無形師的方式吸收具有靈異敏感體質的人,藉用他們的能力而吸收信眾,而人在宮壇內經過眾多信徒擁戴也容易迷失自心。

仙佛菩薩是慈悲的,祂會以這種略帶恐嚇的說詞要你來信仰祂拜祂嗎?

Q4. 元神是甚麼?祂會在哪裡?
我的看法是元神亦是自己,靈修是讓元神與肉體合一,先天與後天合一;我認為當轉換元神意識時可以說明為就是調整自己本身的意識能量頻率;道家說法裡有所謂的"黃庭","黃"是五色之中,比喻心境上的天然無染、不墮分別取捨的意思,"庭"是元神所居之所;而太乙金華宗旨裡說"自然曰道,道無名相, 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命不可見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見,寄之兩目......黃庭經云:「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向上寸田,非天心而何?方寸中具有森羅蕭台之勝,玉京丹闕之奇,乃至虛至靈之神所住。」",在這段文中就說明了元神所在之處。

Q5. 啟靈後寫靈文(天文)與靜坐要到宮壇廟宇嗎?
我靜坐寫靈文一向都在家裡,而家裡也沒有祀奉任何神尊,也從未發生過甚麼事,而靈文的書寫我認為也沒有固定要使用黃表紙。

Q6. 翻靈文(天文)、靈語(天語)要領旨嗎?
翻靈文靈語這方面,我啟靈到現在目前所學所知的部分,關於這點是可以透過練習來習得,我也沒有領過任何翻靈語靈文的旨,走上靈修道途最好自己能夠翻,經典上記載佛陀於2500年前曾說過,佛陀對弟子說,祂自己所說的話都要質疑,都必須要經過自己的體悟,相對的靈文透過其他人幫你翻你不會質疑嗎?而自己翻的內容與別人幫你翻的內容,一般來講意思不會相差太多,差在於用字遣詞的不同而已。

Q7. 跑靈山會靈是否容易會被外靈入侵?
我認為心存正念與正知,不管到任何靈山會靈,高靈都會設下結界來保護,我曾在家裡靈動時與高靈會靈也沒有發生甚麼事。

Q8. 啟靈後靈修要開宮辦事嗎?
這問題要看個人,要渡人要先自渡,要教人自己要先懂,這是基本的,靈修的目的是修心,修正習氣與心姓,先把自己顧好再說,宇色老師曾說:"讀師大不一定要當老師了"。

Q9. 怎麼看我的本靈、主神是誰?我有帶甚麼天命與任務須完成?
自己都還看不透自己,連自心都不清不楚了,自己的內在陰影是甚麼都不了解,所以這問題的答案對於今世的自己有所幫助嗎?就不用工作賺錢了嗎?生活就能更加順心嗎?因此現在就想知道這些是否太早了。

Q10. 幫人接訊息並說明提醒訊息內容給當事人,是洩漏天機,會背別人的業力?
我認為能夠讓你知道的訊息並不是甚麼天機,若真的讓你知道天機了,以當時的修為、心性、智慧與能力,已足夠知道甚麼該講,甚麼不該講,講多少,如何講,亦所謂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要達到此程度需靠後天的精進實修;佛家曾說"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這說明在怎麼神通廣大,"業"還是存在的,只是再度重新組合罷了,那要如何得知重新組合到甚麼狀況,那要看個人的精進程度了,而佛家又有另一句"願力大於業力"。

靈修的世界無限大,與心靠得越近,越清楚靈修是甚麼,就更感到自己在這無形的靈界裡越更加渺小,我到目前都還在學習中摸索中,還是需要去上其他的課程,以上只是單純我自身的經驗分享,沒有其他意義,希望提供給相關的朋友參考,我的觀念想法不一定是對的,連佛陀教導弟子都要質疑佛陀所說的話,更何況是我所分享的文章,說不定下一秒我會推翻自身原本的想法觀念,我在先前的文章有提到"看透與看破"是不同的,因此唯有不斷的精進實修才能夠有所看透;簡單講我所要分享的是"不管你所採用的修行方式是八萬四千法門中的哪一種,離心太遠,會更加的看不見自己,重點在於內觀與當下,對心念的察覺、當下的體悟是任何修行的基本第一步"。

 佛陀  
Photo by inter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