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记者 黄辉

  四月的瑞金,山明水净,岁月凝香。

  叶坪的千年古樟,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沙州坝的红军井,仍旧清澈见底,甘甜如饴。

  在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有新中国成长的足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烙着难以磨灭的红色印记。

  穿越历史的风尘,往事历久弥新。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进江西瑞金,追寻中国共产党立法保护人民民主政权、巩固新生红色政权的闪光足迹。在瑞金这片红土地上,在法治建设硕果累累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苏区法制建设的厚重积淀。

  首部人民民主宪法诞生

  叶坪的革命旧址群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土黄色的房屋外墙上,斑驳的标语虽然已经褪色,沉淀的却是昔日峥嵘的岁月。

  步入“一苏大会”旧址大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会场主席台前四个大大的红底黑字——“民主政权”。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大会通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人民自己制定的宪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下简称《宪法大纲》)。

  《宪法大纲》共17条,对工农民主政权的政治制度、基本任务和施政方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民族宗教以及外交方针等都作了纲领性规定。其中,“红色政权的性质是工农民主专政”是《宪法大纲》确定的主要内容之一。

  “当时,全国苏区革命根据地正处于苏维埃政权创建时期,大纲颁布后,民主选举活动随之遍地开花。”讲解员梁霞介绍说,《宪法大纲》是人民宪法的雏形,是中国革命在法治领域播下的一个火种。

  在瑞金革命旧址群,记者看到,一本本泛黄的法律、法规册子,安静地珍藏在玻璃柜里,供来往游客驻足观看。

  据了解,这一时期,党对苏区政权、军队、经济、文化、法制及党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以及以后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今天,我国法治体系中独具特色的很多制度设计和司法原则,都能够从苏区的法制思想和司法实践中寻找到源头。”瑞金市委党史办主任刘前华说。

  红色法律夯实苏区政权

  记者蹲点的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的后山上,17棵青松耸入云天。

  这17棵青松代表17位烈士。1934年长征前夕,踊跃报名参军的17名华屋小组的青年从这里走出后,再也没有回来。

  在瑞金采访的几天,当年苏区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让记者印象深刻:武阳石水乡下山坝大屋女子陈发姑动员丈夫参加红军后,苦等75年未见丈夫回来;沙洲坝七堡乡村民杨显荣老人先后将八个儿子送去当红军,全部壮烈牺牲……

  据了解,赣南地区参加红军的人数达33万人,其中还有不少“父子兵”“夫妻兵”“娃娃兵”。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群众参加红军?瑞金市苏区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严帆告诉记者,“一苏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颁布实施后,红军所到之处,依法“打土豪分田地”,劳苦民众获得了世代期盼的土地,从内心感谢和拥护共产党,广大群众革命积极性高涨。

  “南京北京,比不上瑞金。”当时民间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反映了苏区群众对红色政权的拥护。

  在此期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也先后颁布实施。“土地法是动员农民的,婚姻法是解放妇女的,劳动法是保障工人的。”严帆认为,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有力夯实了苏区红色政权的执政基础。

  据统计,从1930年至1934年10月期间,中央苏区制定和颁布的法律、法令达130部以上。其中,在行政法规方面,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包括行政管理法令、苏维埃教育法规、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等在内的30多部法令。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法律、法令也“一路随行”。

  在传承与创新中砥砺前行

  今年4月2日,瑞金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中心组将学习阵地前移,来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检察委员会旧址,重温那段波澜壮阔、激情澎湃的革命岁月。

  “我已记不清有多少次来到这里,倾听苏区检察故事,然而随着检察变革、时代变迁,这些故事不时被注入新的内涵,历久弥新,百听不厌。”瑞金市检察院办公室主任邹成说。

  创新是苏区检察文化的内核。2017年,瑞金市检察院检察长葛振瑞翻看《工农检察部组织条例》发现,当时的工农检察机关具有监督检查的职责,大到国家法律贯彻实施,小到具体工作部署。

  葛振瑞突发灵感,立即组织民行部门深入学习借鉴,并结合当前行政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起草了《关于实施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简称《意见》)。

  经瑞金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后,联席会议、案件通报、犯罪线索移送、重大行政执法行为报备检察机关等制度全面建立,开拓了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新渠道,同时破解了“信息孤岛”难题,助推行政公益诉讼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意见》实施以来,瑞金市立公益诉讼案件27件,整改到位21件,其中最高人民检察院挂牌督办的陈埜山坝塘山场过度开发导致国家公益林损毁一案,检察机关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全部补植,607亩山场重披绿衣。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韩玉婷 常煜 朱婵婵 岳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