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军史上,井冈山的地位无疑非常重要,作为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共走出了56位开国将帅,包括5位元帅、3位大将、15位上将、21位中将、12位少将。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这56位开国将帅中,只有一位是井冈山当地人,换句话说,在总共1614位开国将帅中,也只有这一位是井冈山人。

  这个人,名叫赖春风,1955年授开国少将。

  赖春风1913年出生于江西井冈山市(原宁冈县),祖上世世代代都是贫农,而且赖春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了,只剩下他一个人无依无靠,只能去给地主家放牛为生。

  有一天,赖春风放牛的时候,一头牛不小心摔下山崖,摔死了,赖春风吓坏了,回去肯定要遭到毒打。正在他惶恐不安的时候,正巧袁文才率领着赣西农民自卫军在这里征兵,于是赖春风就报名参加了这支队伍,那年还只有15岁,就当了个小传令兵。

  当时,主席刚上井冈山不久,经常到各个乡村去考察,了解民间疾苦,不过,他是湖南人,对井冈山一带不熟悉,就找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给他找一个向导,龙超清就推荐了赖春风。

  赖春风虽然还只是个15岁的毛头小子,但他却牢牢地记住了主席当年演讲的话,晚年时在他的著作《毛委员唤醒井冈山》一书中,还详细记录了主席到宁冈县塘南村的一段讲话:“我们穷人不姓穷,富人也不姓富,穷人受苦难是因为有恶霸地主和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只要我们穷苦人团结一条心,把地主豪绅推翻,我们就能过上好日子!

  主席的这段话,让赖春风感触非常大,从此更加坚定了参加革命的决心。

  赖春风的革命斗争经验非常丰富,参加过井冈山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后来又转入红六军团参加了长征,从此成为王震将军麾下的一员爱将。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赖春风也参加了许多著名战役,比如保卫延安、中原突围、淮海战役等等,身经百战,立功无数。

  1955年授衔时,赖春风担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被授予少将军衔。

  那么,作为中国革命早期最重要的根据地,井冈山地区为什么只出了一位开国将军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井冈山地区的红军,大部分都来自袁文才、王佐的农民自卫军,袁文才被错杀后,大批井冈山籍的红军指战员要么被杀,要么解散,剩下一部分被编入董振堂的红五军团,后来该军团又在西征战役中几乎全军覆没。

  第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国民党军占领了中央苏区,对留守井冈山的红军军民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到1949年,解放军重回井冈山时,这个曾经12万人的县城,只剩下了3万人,可以说,井冈山人民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正是这两个主要的原因,造成了建国后只剩下一位井冈山地区的开国将军,另外还有一位大校,叫谢中光。

  正因为如此,赖春风将军对井冈山怀有很深的感情,1993年去世后,家人根据他的遗愿,将其骨灰安放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最后再简单介绍一下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这座烈士陵园建于1987年,位于井冈山市茨坪景区的北岩峰上,上山的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共49级,象征着新中国1949年成立,第二组共60级,寓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到1987年陵园建成)。

  这座烈士陵园建成后,陆续迁葬了很多革命先烈的骨灰,比如陈毅、杨得志、陈士矩、李聚奎、滕代远、谭震林、赖春风、谢中光等等,已经成为当地一个著名的红色纪念场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