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9月,英国陆军司令,曾经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的蒙哥马利元帅受到毛主席接见,蒙哥马利对淮海战役的高明军事决策与指挥艺术赞不绝口,一直称赞毛主席是军事史上的天才。毛主席却摆摆手,对他说自己最成功的战役指挥不是淮海战役,四渡赤水才算得上最得意的军事指挥行动。

  1934年,国民党发动声势浩大的“剿共”活动,博古等等人出于错判,使得第五次反围剿彻底失败。红军被迫撤出革命根据地,计划大规模军事转移。在这过程中博古等人又犯了左倾逃跑主义的错误,使得中央红军失去军事先机,被迫迎战。经过湘江战役,原来八万多人的中央红军,到最后只剩三万人。在红军向湘西转移的错误决策中,四十万敌人对中央红军布下了包围圈,中国共产革命力量危在旦夕。

  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拨乱反正的“遵义会议”召开,在1935年1月7日,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军事指挥。由此,伟大的四渡赤水开始了……

  一渡赤水

  此时乌江南部被薛岳军团布防;黔北地区有黔军把守,川南不断有川军集结。他们同时在湘川黔边境切断了红军进军路线;至于滇军与桂军,则同时向贵州进驻,进行侧翼包围袭击。

  中央红军立即前往土城、赤水,计划在此寻求渡江战机。不料却被川军堵拦在土城,双方展开激战。战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决定,为避免包围,暂时向西渡过赤水。

  二渡赤水

  扎西地区暂时成为中央红军北渡跳板,但各个渡口都被敌军重兵把守,似乎明确感受到红军意图。毛泽东等也预料到川滇军可能会展开侧翼攻击,随即指挥军队东渡赤水河,进攻黔北,因为这里的国民党军兵力相对薄弱,之后重新返回遵义地区。

  三渡、四渡赤水

  看着红军两次跳出包围圈,蒋介石坐不住了,要亲自指挥围剿,特飞往重庆。企图南北同时进攻,凭借自己的优势兵力重点打击,把红军围死在遵义。

  但毛主席指挥红军只是四处游击,乘机攻击薄弱,蒋介石计划被慢慢打乱。但此过程中红军也损失较大,决定再次西渡赤水河,从茅台附近渡河进入川南。蒋介石当即命令所有军队向川南围剿,以防中央红军就此北渡,跳出包围。

  毛主席指挥红军以逸待劳,反向进军到赤水河东岸等待战机。其中更两次派出小部队制造假象,扰乱敌军对红军的军事判断,红军主力乘机进军,从乌江南渡。当即停止军事行动,使得敌军无法估量其意图,转而对贵阳猛攻,至此红军真正反围剿成功,敌军声势浩大的围剿运动再次破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