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年間的解縉是大明王朝的首任正式首輔,以無人臣禮被朱棣治罪處決。解縉之後,大明王朝一共產生了八十餘位首輔,他們的首輔生涯短則幾個月,長則數十年。他們性格各異,但卻再也沒有出現解縉這樣的狂士,敢與皇帝唱對臺戲

  如何見證首輔在皇帝面前的卑微臣妾地位呢?

  晚明首輔葉向高可謂突出一例。大明首輔裏恐怕沒有比他更悲催的人了,給皇帝提建議十條有九條白搭,連續75次上書提要求都被皇帝拒絕。

  葉向高,萬曆十一年的進士,歷任南京國子監司業、吏部右侍郎。萬曆三十五年,進入內閣。

  因爲閣老死得死,病得病,他成了唯一的首輔。我們知道,萬曆皇帝是明朝最懶的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朝廷積弊太多,內閣活兒太多,葉向高累得要死,壓力山大,沒辦法他事必躬親。萬曆皇帝表面看重他,但是他提的建議卻大多數不採納,十條陳述能批准兩條以上就算開天恩了。諸如給太子開課講經,本來是首輔帝師們分內的事,但是葉向高卻一連請示了幾年,問皇帝開什麼課程,而皇帝就是懶得批,折騰得葉向高每天年春、秋兩季都要打報告,反覆請示,也沒有結果。這一是說明皇帝懶,二是說明首輔沒有實權,小事也做不了主。最後葉首輔生氣了,撂挑子不幹了稱病,再後來,泰昌皇帝即位,點名要他回來主政,可是好景不長,天啓年又被太監魏忠賢竊權。他在與魏忠賢的鬥爭中始終佔不到上風,連東林門生的性命都保不下來,於是心灰意冷辭職,天啓七年時年69歲、終生大志難以實現的葉向高,鬱鬱而終於鄉裏。

  這首輔葉向高的經歷,足見首輔之位之悲催。

  還有比葉向高更悲催的首輔,他們不僅在皇帝面前無足輕重,而且在皇帝家奴面前也無尊嚴,甚至人格喪盡。

  顧秉謙,這位大明天啓年間八十歲老翁,爲了保住首輔之位,在五十來歲的太監首領魏忠賢面前想認乾爹,但是年齡相差懸殊,怕人家難爲情,於是採取曲線政策,拉着自己兒子,來到魏忠賢面前,快叫爺爺。 顧秉謙兒子很聽話,撲通跪倒在魏忠賢面前,磕頭如搗蒜,爺爺叫連聲。魏忠賢過意不去:起來吧,孫子,攙着你爹我兒子一起回家吧。 顧秉謙間接拜乾爹心願達到。

  也許有人會說了,大明首輔,並非個個都像葉向高顧秉謙這麼慘,他們之前,不是有位很威風的首輔嗎?

  沒錯,熟悉明史的讀者都知道,他就是張居正。

  太祖皇帝廢掉的丞相制,他敢通過萬曆新政考成法變相恢復,成祖皇帝的內閣龍套,他不受約束。

  民間野史叢書《萬曆野獲編》記載,首輔張居正權勢熏天,“江陵以天下爲己任,客有諛其相業者,輒曰我非相,乃攝也。”有人巴結張居正說,你這是丞相的千古偉業,不料他常常如此迴應對方:我不是丞相,是攝政王。

  但結果怎麼樣呢?

  僅僅十年,劇情反轉。張居正猝逝,萬曆皇帝反攻倒算。年輕的萬曆皇帝只動了一個小手指,就將超級首輔張居正打翻在地。張居正嘔心瀝血的萬曆新政一念之間,化爲烏有。

  萬曆皇帝給予張居正的罪名,最厲害的是這幾個字:“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在萬曆皇帝眼裏,首輔張居正罪名最核心的一點是專權亂政,打破了大明政治格局,中興之相,亂政;中興之君,則是不忠。從明朝政體角度上講,萬曆清算張居正是必須的,一個祕書長成了總理乃至代理國家元首,準皇帝,那麼真皇帝往哪擺?萬曆皇帝這麼做,其實也是在維護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的祖制,他不反攻倒算,皇權再回到至高無上的地方就沒了路、祖爺爺奠定的君尊臣卑的格局就被推翻了。

  這就是首輔僭越的下場。首輔云云,就是皇帝的家臣師爺,不是什麼治國平天下的大人物。不要癡心妄想,拿首輔當宰相,還是老老實實唯皇家馬首是瞻的好。

  太祖朱元璋奠定的大明變態級君主專制,把後代子孫築成了權力怪胎。在掌控國家最高權力方面,明朝皇帝個個都很稱職。明朝皇帝大都是無賴,但卻是戀權抓權的天才。什麼權臣、後黨、權監,都拿不去最高權力,最後總是由血緣決定的君主說了算,這都是拜太祖朱元璋奠定的高度集中君權制度所賜。

  解首輔狂,殺;張首輔改制,倒。從此泯滅個性、三緘其口,“多磕頭少說話”的奴臣愈發成爲大明首輔乃至近代中國王朝的士林主流人羣。

  而這,莫非不是中國於近代漸漸失去世界競爭力的一大緣由?!

  世界各國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大明拉開“天殺狂士”“首輔家臣化”大幕,使中國士人無骨,人才凋零,從而漸失世界競爭力。失去人才競爭力的近代中國,十九世紀末敗於日本,刻下百年屈辱史。而中國敗於日本,既是體制之敗,也是人才之敗。古代日本與中國相仿,實行封建官僚制,官員做事循規蹈矩,但近代明治維新之後,實行開明的君主立憲制度之後,大嘴敢言的大臣越來越多。譬如“維新三傑”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都是個性鮮明、出言無忌的人,而且敢與君主分權、君臣分治天下。權力和個性的釋放,使得他們活力無限,尤其西鄉隆盛“無一事不可與他人道”,最受日本民衆喜愛。這樣“大嘴”政治人物是不平庸標誌,更容易嶄露頭角。而這些大嘴人物,恰恰是推動近代日本實現富國強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也從側面論證了這樣一個道理:給朝野士人足夠權利,給個性才子留有制度層面的存活空間,讓每個人各盡其責、人盡其才、而不是大家都苟且過活、難得糊塗,纔是一個國家人才輩出、在世界人才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終南之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