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條悲催的消息。

前幾天,社科院發布了《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

預測到2035年,養老金結餘就會耗盡。

那一年,最大的80後剛好55歲。

還沒有退休。

咱們交的養老金,不是一筆小數字。

根據規定,養老保險每月由個人繳納8%,單位繳納12%(部分地區甚至達到了20%),合起來就是月工資的五分之一。

假設月入5000元,每年光養老金,就要交1.2萬。

幾十年工作下來,應該是一筆非常可觀的積蓄。

即便不能保證晚年衣食無憂,起碼也能維持基本的生活。

然而現實卻是,很多地區的養老金賬戶,卻是虧損狀態。

錢去哪兒了呢?

我觀察了一下身邊領錢和交錢的人,也許可以說明問題。

我爺爺1999年退休,有42年的工齡。

上個月,他領到了差不多3200元。

這在我們河南的四線小城市,算是很不錯的收入。

畢竟我表弟,一個二十多歲的壯小伙,到手工資還不到2千。

老年人的退休金超過年輕人的在職收入,好像不是個例。

但奇怪的地方是,我爺爺幾乎沒有交過養老金。

1996年,國家才開始為職工建立養老金個人賬戶。

不到三年,爺爺就退休了。

據他回憶,自己在退休前,大概只補交了六千多元,就開始領錢了。

此後,養老金年年上調。

他們這批人,切切實實享受到了養老金制度的紅利。

同事叔叔的退休待遇,比我爺爺還要誇張。

這位叔叔退休前在某市公安局工作,退休之後的養老金,是其在職工資的90%。

因為基數高,經過幾年的上調,目前已經過萬了。

截至2018年,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工資標準是這樣的:

  • 工作滿35年的,按退休前工資的90%計發;
  • 工作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
  • 工作滿20年不滿20年的,按80%計發。

對比之下,普通企業職工在退休後,只能拿到在職工資的30%到50%。

也就是說,退休前同樣的收入水平,退休之後僅僅因為單位性質的不同,養老金可以相差2到3倍。

很誇張,但這就是現實。

另外,我國在2014年才開始實施養老金並軌。

在此之前,事業單位的員工甚至不需要繳納個人養老金。

交的少,領的多,難怪都想去考公務員。

我國的養老金,採用「現收現發」的模式。

就是用現在年輕人交的錢,拿去給老年人發退休金。

要想維持這種模式,必須要有非常優秀的規劃能力、資金運營能力,以及源源不斷的年輕人持續交錢。

規劃方面,據說我們現在的養老金計算方式,還是以2000年的人均壽命來設計的,預估過於樂觀。

另外,在漏洞不斷擴大的情況下,財政部還在頻頻放出「重大利好」,不斷提高離退休人員的待遇,加速漏洞的擴大。

資金運營方面,龐大的養老金長期處於睡眠狀態,幾乎不產生,或者只產生很少的收益。

但最致命的問題,還是年輕人撐不住了。

越來越多的人步入老年,新生兒數量卻在不斷減少。

在2019年,還是2個在職人員,來贍養一位離退休人員。

到2050年,就會變成每1個在職人員,都要負擔一位離退休人員。

想想就很可怕。

虧空那麼多,養老金制度會崩盤嗎?

大概率不會。

畢竟作為國家的基礎福利,又是強制全民參加,涉及到的影響太大。

但是待遇縮水是必然的。

對於國家來說,解決方法非常明確:延遲退休年齡。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延長大家交錢的年限,還可以減少發錢的時長。

開源節流,一舉兩得。

事實上,其他面臨養老金虧損的國家,已經在這麼幹了。

2019年,俄羅斯正式啟動養老金改革。

到2028年,將把男性的退休年齡從60歲提高到65歲。

到2034年,將把女性的退休年齡從55歲提至63歲。

我國人社部也已經放話,延遲退休最早從2022年開始實施。

屆時,1972年以後出生的女性工人,1967年以後出生的女性幹部,以及1962年以後出生的男性職工,全都會受到影響。

70後首當其衝。

80後、90後,更是要承擔所有的代價。

凜冬已至,早做打算吧。

注意身體,畢竟我們還要工作很久,很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