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现在一般说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实际上,明朝故宫除了一个武英殿,基本都让李自成给烧了。现在看的故宫,是清军入关后在明朝故宫的地址上再建的,而且增加了很多满洲等少数民族风格的建筑形式。

  故宫目前存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据说是九千九百九间半,总占地面积为72万平方米。北京故宫是世界著名的皇宫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也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

  紫禁城分前朝后寝,就是前边以三大殿为主是办公区,而后边是皇帝的生活家庭区。这一点是外国人也认可。当年八国联军侵华占领北京,也只是占领以三大殿为主的办公区,而后宫则没有进入。

  1912年清帝逊位,按照民国和清室达成的协议,北京故宫的三大殿办公区交给民国,清室仍居住后宫部分。

  在故宫里,最壮观的莫过于故宫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是故宫的中心,是故宫中最重要的建筑。鲜为人知的是,如今人们能看到故宫三大殿,要感谢一个人,直系军阀吴佩孚。

  民国时,故宫三大殿差点被拆掉,这是为何?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如今北京宣武门西大街57号新华社本部院内的小会议厅,原来是民国北京政府的国会会场。1923年5月,也就是在冯玉祥赶溥仪出宫的前一年。由于办公地点狭小,计划重新修建一处宽敞的办公场所。

  选来选去,北京政府把场所定在了故宫三大殿所在的位置。三大殿是无法办公,于是决定拆掉改建。5月20日,身在洛阳的吴佩孚得知此事后,立即向北京发电报,而且是连发了四份电报,措辞激烈,极力反对。

  电报中,吴佩孚这样写道,“尝闻之欧西游归者,据云,百国宫殿,精美则有之,无有能比三殿之雄壮者。此不止中国之奇迹,实大地百国之瑰宝。欧美各国无不龂龂以保护古物为重,有此号为文明,反之则号为野蛮。其于帝殿教庙,尤为郑重。果拆毁,则中国永丧此巨工古物,重为万国所笑,即亦不计,亦何忍以数百年故宫,供数人中饱之资乎?务希毅力维一大地百国之瑰宝无任欣辛盼祷之至。”

  吴佩孚的意思很简单,谁也没资格拆三大殿,谁拆谁就是历史罪人。电报发出后,北京政府立即停止了改建故宫三大殿。为何当时吴佩孚的影响力如此惊人?这是因为这时正值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吴佩孚的军事生涯来到了最顶峰。

  由于曹锟迫切希望当上总统,这与吴佩孚希望先完成统一产生冲突。苦劝无果后,吴佩孚决定回到洛阳全身心投入到大本营的经营上。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前,吴佩孚拥兵数十万人,控制着直隶、陕西、山东、河南、湖北等省。

  当时全中国18个省的总督代表机构全部都设立在洛阳,吴佩孚一时风光无限,“只要洛阳打个喷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正是吴佩孚如此大的影响力,他反对拆掉故宫三大殿的电报发出后,全国舆论哗然,大家都一直赞成吴佩孚的主张,当时的民国政府也是畏忌吴佩孚的军事实力,故宫三大殿也因此而得以幸免。

  参考资料:《吴佩孚传》、《吴佩孚年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