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多了些創意和色彩,淳安縣深處多了個“網紅”地。5月2日,杭州淳安縣大墅鎮“‘自由野’藝術園區”開園。10000多平方米的舊廠房內外,世界各地當代藝術家畫上牆繪、擺裝置藝術。網上發酵下,一波波年輕人專程從外地來“打卡”。 


鄉村裏搞藝術,不是強行介入。一幅巨大的環保主題噴繪引人注意。少女的瀑布般頭髮象徵水源,發間纏繞的海洋垃圾象徵水污染,女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神態暗指社會環保意識。


“我們們去過上海、舊金山等城市,卻沒在鄉村創作過。鄉野給了我們自由發揮空間和靈感,豐富了創作主題。”藝術家組織方負責人張澤浩說。


城裏年輕人看着新鮮,當地村民也覺親切。



“誰說村民不懂當代藝術?那只是畫錯了內容。”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辜居一記得,之前在村裏爲園區創作數碼版畫時,不少村民圍着畫興奮地討論:這片稻田是誰家種的、那個老漢住在誰家隔壁。活用當地傳統“竹馬”文化,藝術家即興做的“馬頭”鞦韆連村民也爭相合影。


村裏開藝術園區,起初有過阻力:年長的村幹部連連皺眉,覺得氣質反差太大;因爲許多藝術品的原料都是就地所取的廢舊品,村民進了佈置了一半的園區甚至驚呼“垃圾廠”。


但這不是一個拍腦袋的決定。文旅結合振興鄉村是大勢所趨,“聚人氣”是每個鄉村必須攻克的關鍵問題。開發文化產業,鎮上有“先天不足”劣勢。新安文化的物質載體,大多泡在水下;“竹馬”等傳統文化,既有傳承難,對外地人也缺乏吸引力。


“鄉村老齡化導致發展動力不足。不是人們不想來,是來了也沒有他們生活的業態。”考慮到千島湖“登島、遊湖、採摘”的旅遊模式相對固定,大墅鎮黨委書記牟劍意識到,是時候借外力開發差異化內容。


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碩士,又在杭州工作過,80後的牟劍從“798”、藝創小鎮等舊工廠改造的文創基地處受到啓發。“用‘網紅’打卡方式先帶流量。人來了,加上政府的一定補貼,更多文化創意項目也就願意進駐。”



政府搭臺只是第一步。如何保證園區具有持續生命力?牟劍帶着村幹部做了周密調研,打好了算盤:“跟省內知名高校合作,建成學生實踐基地,目前已有浙江傳媒學院等院校表達了合作意向;和藝術家合作,打造工作室和藝術展區;“借智”爲當地茶、竹特色農產品添加文化附加值;憑藉距離下姜村不過4公里的區位優勢,紅色文化研學遊項目也納入計劃……”


談話間,有村民湊上前打聽園區將來招工情況。可以預見,豐富的產業構架將進一步激發鄉村內生動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最終實現鄉村產業強、環境美、百姓富。



猜你喜歡


西湖到底有多熱門?“五一”首日迎客60萬人次;大排、東坡肉…18元一份!衢州市府機關開放食堂,網友直呼羨慕|浙江早班車


人流如織車流如潮,這個勞動節交通有點繁忙


點贊!杭師大女學生回校途中救助一名腎衰竭的陌生人


如春運般擁堵的五一,“堵車神器”銷量猛增170%!去杭州這些地方人少又好玩…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嚴粒粒),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付玲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