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欖風藝術家名單 -

(按年齡排序)

駱培華 李 軍 謝啓彬

鄧煒明 賀溪陽 李志平

龍錦營 黃真武 馮光輝

駱培華,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人。現爲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廣東欖菊書法院院長、小欖鎮書法協會會長、小欖印社社長、二〇一七年度中國書法「風雲榜」基層書法人物。

曾在中國書法家協會開展的「中國書法進萬家」活動中獲先進個人奬,曾獲文化部公共文化司主辦的二〇一二「群星璀璨」全國群衆美術書法攝影優秀作品展銅奬,中國文聯、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職工藝術節書法美術作品展覽優秀奬,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廣東省首屆篆刻展及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雙擁書法大展一等奬,廣東省文化廳主辦的廣東省第十、第十二屆美術書法攝影作品聯展銀奬,廣東省第十一屆美術書法攝影作品聯展金奬。

此外,作品還參加了中國書協主辦的第五屆書壇新人作品展覽、第六屆全國篆刻展、全國首屆書法小品展、首屆「長江杯」全國書法作品展等。

寫在駱培華書法作品選出版之際

文/祁小春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學理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教授,書法系主任)

我起初對駱培華的印象是爲人謙虛溫和,性格內向,言語不多,卻是一位能力很強的實幹家。比如他策劃的書法活動,程式安排得井井有條,而往往在獲得極大成功之時,他卻退居幕後,不事張揚。後來交往多了,也就慢慢對其人其書有了更爲全面的了解。培華並非一般人所認爲的那種從商之後,興之所至而偶爾雅玩書畫的票友,而是一位相當專業的書法篆刻家。之所以有此成就,我想一是歸功於其深厚的家學淵源,他因而自幼學書,並長期堅持不懈;二是他雖身處偏遠之鄉,但爲了開拓眼界,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他經常誠邀全國著名書法專家學者來小欖講學與交流,遂使其書藝進步神速。

培華書法取寬博一路,其自幼隨父習書,從顔柳楷書入門並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後從嶺南書法大家歐廣勇先生游,開始感受並臨習《張遷》《乙瑛》《元楨》等雄強豪邁碑派風格,這與其之前所學之風格一脈相承。近年來,培華主攻行草書,游於魏晉與宋之間,最終風格取向定位在蘇東坡。因而其書法呈現出濃厚的書卷之氣,而不受展覽體風氣的影響。他深知習書當以古代經典爲始終,對於經典碑帖,他不僅僅著眼於綫條技法,還重視揮灑之間微妙的空間感,因而其書寫總給人一種穩健而祥和的氣息。我們知道,藝術的生命力在於創新,然而出新需入古,對於藴含著深厚傳統文化基因的書法藝術而言,其對傳統的依賴無疑更爲突出。當今書法創作界,往往隨著展覽視覺和評委喜好進行創作,缺乏對經典碑帖的體認和研究,雖然在此過程中得到一些成績和實惠,長此以往恐難有建樹。培華書法粗看似乎平淡,而細品卻如咀嚼青欖,回甘醇厚,偶爾還感覺有『清人』意味,所謂『品高字能立』。若能假以時日,將輕鬆的筆調融入其中,則將更進一層。

培華的篆刻以古璽爲風格皈依,其篆刻與書法在取向上屬於同脈,他不趕時髦,單純追求所謂視覺衝擊力,而是大量地臨摹古璽並從中汲取『古樸醇厚』的韻味,雖貌不驚人卻非常耐人品味。其次,培華對於古璽空間構成研究多花心力,其印章幾乎皆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然而,當對比古璽印譜時又不覺得其雷同,可見他對古璽印章的學習並未生搬硬套,是善學古璽者。培華在二〇〇五年組建小欖印社並被推舉出任社長,組建一個以印學爲中心的團體並每周雅集,同好相互交流磨礪,不時還邀請諸如李剛田、劉恆、梁曉莊、程遲生、李平、吳自標、趙明等專家學者先後來印社講學交流,使得印社成員整體水準提高很快,在全省乃至全國展中獲奬入展者不在少數。二〇〇六年,其成功策劃『廣東省首屆篆刻展』,將嶺南篆刻的發展納入其視野之中,小欖印社逐漸成爲嶺南印學的一個基地。

談到培華,他的從商成功者的身份我覺得不應迴避不談。其實這裡也涉及到書畫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理論問題,即古代書畫『贊助人』的問題。因爲贊助人在中國古代書畫發展過程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對於這些現象與問題的研究,當前學界也頗爲盛行。以古鑒今,其實在當今市場經濟發展中,贊助人更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培華在自己創作之餘,還在小欖逐漸組建並形成了一個詩書畫印的圈子,召集大家相互學習並邀請全國名家來講學,以提高小欖書法篆刻水準。另一方面,他在當地策劃和贊助了不少書畫活動,有力地推動了當地書畫的發展。其中一些重要的活動有:二〇〇七年起以小欖書法協會或小欖印社的名義連續贊助及策劃一間或多間學校進行師生書法比賽,其間還組織骨幹對老師及學生進行培訓;二〇〇五年舉辦小欖印社成立暨首屆社員作品展;二〇〇七年舉辦小欖鎮第三屆『欖菊杯』書畫大賽;二〇〇八年舉辦『小欖印象』小欖印社成立三周年社員作品展;二〇〇九年在武漢黃鶴樓美術館舉辦『小欖美術書法展』;二〇一〇年在中山美術館舉辦『小欖印象』小欖印社成立五周年社員作品展;二〇一一年成功策劃廣東省文化廳、美協、書協、攝協主辦的『廣東省美術書法攝影聯展』;二〇一二年在中山美術館舉辦『翰墨豐華』小欖豐華學校師生書法作品展;二〇一三年舉辦小欖鎮第四屆『欖菊杯』書畫大賽;等等。可以説他是一位具有藝術實踐者與藝術贊助人雙重身份的特殊人物,我覺得現在中國藝術界更加需要這樣的人物更多地參與藝術活動!

期待著培華今後在學藝雙馨的大道上有更大的發展,取得更大的成就!

乙未孟夏於昌崗東路

作品欣賞

自書詩

行書斗方

釋文:湖上芰荷顯麗姿,還巢倦鳥恐歸遅。月光微現留人醉,正是豪英雅集時。文友尚園齊雅聚,蘭亭韻事最宜師。秋風送爽荷池岸,遠宦通臨又賦詩。如酥霧雨滿園秋,鳥語聲聲互唱酬。桂子飄香尋妙韻,騒人墨客競風流。

盧仝《喜逢鄭三游山》

行書條幅

釋文:相逢之處花茸茸,石壁攢峰千萬重。它日期君何處是,寒流石上一株松。

蘇軾《石鐘山記》

楷書條幅

釋文:《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爲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説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踨,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枹止響騰,餘韻徐歇,自以爲得之矣。然是説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絶壁下。大石側立千仞,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欬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絶,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爲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臨蘇軾《一夜帖》

行書中堂

釋文:一夜尋黃居寀龍不獲,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更須一兩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細説與,纔取得,即納去也。卻寄團茶一餅與之,旌其好事也。軾白。季常。廿三日。


文房卷內聯

篆書對聯扇面

釋文:文房四寶真吾友,卷內群儒是我師。


張羽《詠蘭》

楷書扇面

釋文: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智者君子聯

篆書對聯斗方

釋文:智者行其所無事,君子名之必可言。

常讀偶吟聯

行書對聯

釋文:常讀羲之帖,偶吟白也詩。

《昇平小學》

行書小中堂

釋文:傳承國學童心潤,立德堂前展武姿。作育英才齊奉獻,春風化雨有良師。


薛瑩《十日菊》

隸書扇面

釋文:昨日尊前折,萬人酣曉香。今朝籬下見,滿地委殘陽。得失片時痛,榮枯一歲傷。未將同腐草,猶更有重霜。


李白《古風》

草書扇面

釋文:孤蘭生幽園,衆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飛霜早淅瀝,緑艷恐休歇。若無清風吹,香氣爲誰發。

《長歌行》

行書小中堂

釋文:仙人騎白鹿,髮短耳何長!導我上太華,攬芝獲赤幢。來到主人門,奉藥一玉箱。主人服此藥,身體日康強。髮白復還黑,延年壽命長。

周敦頤《愛蓮説》

行書條幅

釋文: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翫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李白《將進酒》

行書條幅

釋文: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爲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爲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宋自遜《驀山溪·自述》

行書條幅

釋文:壺山居士,未老心先懶。愛學道人家,辦竹几、蒲團茗碗。青山可買,小結屋三間,開一徑,俯清溪,脩竹栽教滿。客來便請,隨分家常飯。若肯小留連,更薄酒,三杯兩盞,吟詩度曲,風月任招呼。身外事,不關心,自有天公管。

唐宋詞

行書長卷

釋文:見梅驚笑,問經年何處,收香藏白。似語如愁,卻問我、何苦紅塵久客。觀裏栽桃,僊家種杏,到處成疏隔。千林無伴,淡然獨傲霜雪。且與管領春回,孤標爭肯接、雄蜂雌蝶。豈是無情,知受了、多少悽涼風月。寄驛人遙,和羹心在,忍使芳塵歇。東風寂寞,可憐誰爲攀折。朱敦儒《念奴嬌》。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堦滴到眀。溫庭筠《更漏子》。

東風吹柳日初長,雨餘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損紅籹。寳篆煙銷龍鳳,畫屏雲鎖瀟湘。夜寒微透薄羅裳,無限思量。秦觀《畫堂春》。

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茅屋數間窻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午枕覺來聞語鳥,欹眠似聽朝鷄早。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卻邯鄲道。王安石《漁家傲》。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眀。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陳與義《臨江僊》。

江頭緑暗紅稀,燕交飛。忽到當年行處、恨依依。灑清淚,歎人事,與心違。滿酌玉壺花露、送春歸。陸游《上西樓》。

丙申春,駱培華書。

《心經》

行書長卷

釋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説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説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和諧社會


養心


精氣神


游於襄城之野


但得隨處安閑


夢裏不知身是客


靜一不變


安平態


量弘識高


千金買骨


樂耕書田


附:展覽前言

前 言

據史料記載,秦漢時期,小欖所處位置屬於伶仃洋古海灣的一部分,到宋代,這裡剛剛出水成陸,居民逐漸增多,南宋高宗紹興22年(1152年)設香山縣治,是爲小欖開村之年。自此以後,小欖文風日盛,名人輩出。明代的官能、伍瑞隆(進士)的畫作,李孫宸、何吾騶(官至代理首輔)的書法都是世人爭相收藏的珍品。

國策興邦,改革開放以來,小欖經濟社會飛速發展,書法藝術幾乎同步跟進,政府搭台,民間落實。以欖菊集團爲首的企業大力倡導和扶持本地書法事業發展,「請進來,走出去」,爲小欖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書法人才,他們出錢出力,進學校,走社區,不斷夯實書法的群眾基礎。他們重視人才,只要有真材實料,不管你是哪裏人,就請進來講學、辦展,甚至引進小欖工作,有條件的就送出去學習充電。

本次「欖風」九位參展作者均爲中國書協會員,均受惠於小欖,成才於小欖,就是明證。

尤爲可喜的是,這九位作者均取法古人,不跟時風。阮元說:「書法遷變,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於古?」明趙宦光也說「格不古則時俗,調不韻則獷野。」很有道理。而且,他們的書風並不趨同,雖然他們幾乎每週都在一起雅集,切磋,但是,在藝術上,他們都有各自獨立的思考,真草篆隸或篆刻,各有所長,殊爲難得。

這九位作者有企業家、公務員,也有教師,他們平時都忙於自己的本職工作,但是每個人對藝術的信仰都是那麼虔誠,他們絲毫不敢懈怠,「無間臨池之志」、「白手攻之」,殊爲不易。

古人云,書法「無色而具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這就是中華民族屹立世界的一張名片。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文化自信」,書法理當是中堅!

願書法繁榮,願「欖風」日盛!

2018年5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