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香港商報,記得關注我們!


統計處昨日公佈,首季經濟按年只錄得0.5%的增幅,遠差過市場預期的1.9%,表現爲近10年來最差一季。政府解釋,環球經濟表現較爲疲弱以及各種外圍不利因素,內部和對外需求增長均減慢,加上去年本港第一季經濟增長強勁(按年達4.6%),用作比較的基數較高,以致本港經濟增長大幅放緩。



香港首季GDP 增長雖僅錄0.5%,但市場普遍認爲全年經濟增長將與去年相若。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週預告本港首季經濟增長將會放慢,統計處昨日公佈數字——首季經濟按年只錄得0.5%的增幅,遠差過市場預期的1.9%,表現爲近10年來最差一季。政府解釋,環球經濟表現較爲疲弱以及各種外圍不利因素,內部和對外需求增長均減慢,加上去年本港第一季經濟增長強勁(按年達4.6%),用作比較的基數較高,以致本港經濟增長大幅放緩。


首季較去年末季實增1.2%


昨日,特區政府公佈本港第一季經濟生產總值預估數字──首季按年實質增長0.5%,去年第四季增長爲1.2%。不過,經季節性調整而作相連季度比較,本港經濟第一季較去年第四季實質上升1.2%,即本港經濟按季有所反彈。



數字表明,第一季本港實質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微升0.1%,較去年第四季增長2.7%有所減慢。另外,首季政府消費開支升4.5%。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則持續下跌,按年跌7%,較去年第四季的5.8%跌幅有所擴大。


除內部需求增長近乎停滯外,對外需求亦繼續轉弱。期內,貨品出口總額按年跌4.2%;貨品進口跌4.6%。服務輸出則上升1.4%;服務輸入下跌1%。


旅遊業擴張帶來支持


政府發言人指,第一季整體貨物出口表現進一步減弱,本港情況與許多其他亞洲經濟體相似。服務輸出增長亦見減慢,惟訪港旅遊業持續擴張繼續帶來支持。本地私人消費開支與去年同季高基數相比輕微上升。整體投資開支在營商氣氛自去年後期轉趨審慎的影響下收縮。政府將會密切留意情況。



恆生銀行首席經濟師薛俊升向本報表示,本港第一季經濟增長按年大幅放慢是「可以理解」,因去年第四季環球金融市場波動,本港股市亦顯着調整,削弱了私人消費意欲和企業投資信心。至於首季出入口下跌,則反映了環球經濟放慢。不過,他並未看淡香港經濟,坦言「仍有正面因素浮現」,例如首季GDP經季節性調整後增長顯着並回復正數,沒有出現技術性衰退,屬於正面因素。換言之,若撇除季節性因素,今年第一季本港經濟較去年第四季出現反彈,只是按年來說,因去年第一季經濟增長基數較高,令今年首季經濟按年增長只有0.5%。


中美貿易戰影響出口


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羣接受本報訪問時認爲,本港首季經濟按年增長只有0.5%,主要反映了中美貿易戰對外部需求的影響終於在第一季體現。他指,去年年底企業出現了提前出口的情況,惟隨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戰逐漸緩和,今年首季提前出口現象基本消退,「提前出口動力沒有了,令第一季出口下滑」。


經濟學家巫伯雄亦有類似觀點。他認爲,香港首季經濟數據不佳主要是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在貿易戰不明朗因素下,香港的投資有所放緩,進出口也受到影響。此外,由於內地同時受到貿易戰影響,因此內地需求和消費亦有所減少,進而導致內地到香港的投資和消費都放緩。再加上人民幣貶值等因素,令內地來港遊客在港消費減少。



樓市下行影響財富效應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大中華)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認爲,香港首季經濟數據不佳主因是內部經濟持續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讓香港市民消費趨於審慎。此外,由去年延續至今年2月的樓市下行,也影響了香港的財富效應,物業貶值影響市民消費意欲。他又指,從外圍環境來看,許多國家經濟都有所放緩,讓香港出口數據也受到影響。他預料,未來香港經濟情況會好轉,因樓價已開始反彈,加上中美貿易談判的結果即將出爐,形勢會變得明朗。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大中華)董事總經理王良享:本港經濟會好轉,因樓價已開始反彈,且5月貿易戰結果有望出爐。


另外,從本統計季度開始,政府統計處把首次公佈按季本地生產總值的時間由統計期後約1.5個月提前至約1個月。首次公佈的本地生產總值稱爲預先估計數字,只包括整體本地生產總值及其主要開支組成部分的實質增長。



【專家觀點】最差的情況已經過去!


雖然本港首季經濟增長按年大幅放緩至0.5%,惟專家展望全年仍普遍感前景樂觀。正如經濟學家巫伯雄表示,本港全年經濟增長主要取決於中美貿易談判的結果,但最差的情況已經過去,預計本港全年GDP增速與去年相若。


經濟學家巫伯雄:最差情況已過去,料本港全年經濟增長與去年相若。


對於本港經濟發展,巫伯雄建議可通過稅收來調節。他舉例指,政府可以一方面增加與土地相關收入的稅收,如開徵未有基建土地的增值稅,另一方面通過減低薪俸稅和利得稅,造就更多就業機會,繼而推動消費。另外,巫伯雄建議,可以豁免與食物相關行業的稅收,如餐飲業和食品加工業。他進一步解釋指,稅收優惠可讓飲食業擴張的同時,又刺激到旅遊業發展,從而增加就業機會和工資水平,從制度上改善民生。


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羣:中美貿易協議有望達成,料改善消費及投資氣氛提振經濟,預測全年經濟增長2%至2.5%。


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羣表示,香港樓市和股市雖開始復甦,但在第一季大部分時間內仍屬疲弱,影響了企業投資和私人消費意欲,造成第一季內需也比較弱。他相信,本港經濟已處於低點,未來會逐漸改善,「雖然『開門紅』是不行,但不見得全年會非常差。全年增長肯定不會比去年強,第二季度就應該反彈」。


中美貿戰緩和利好環球及香港


廖羣預測本港全年經濟增長2%至2.5%,主要因爲香港作爲外向型經濟體,無論內需和出口都很大程度取決於外圍,而美國和全球經濟均有改善,料有利香港經濟。另外,如果中美貿易協議可以達成,市場氣氛將會改善,包括市場對內地經濟看法更爲樂觀,香港經濟與內地經濟息息相關,將直接帶動香港投資和消費氣氛。同時,美國或取消對中國內地產品的部分加徵關稅,也會帶動出口反彈。


恆生銀行首席經濟師薛俊升:本港經濟沒有出現技術性衰退,維持全年經濟增長預測2.4%。


恆生銀行首席經濟師薛俊升認爲,踏入2019年,環球金融市場回穩、香港股市回升,有利第二、三季度私人消費意欲的提升。至於外圍方面,他認爲,情況不至於比市場預期般差,例如內地和美國近期公佈的經濟增長均勝預期,加上中美貿易協議有望短期內達成,都有利今年環球經濟表現及香港經濟回穩。他相信,「本港全年經濟增長或會比去年慢,但仍處於擴張,只是速度未必比得上去年。」


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經濟疲弱走勢將於今年上半年持續,全年增長預測2.2%。


雖然首季本港經濟增長只有0.5%,但薛俊升仍維持全年經濟增長2.4%的預測,並指短期不會調整該預測,因很多經濟數據仍是初步數字,同時亦須關注快將公佈的零售銷售表現等。(記者潘晶、張智榮)


【商報時評】保持定力融入大灣區發展

﹏﹏﹏﹏﹏﹏﹏﹏﹏﹏﹏﹏﹏﹏﹏﹏﹏﹏﹏﹏﹏﹏


資料圖


香港商報評論員 趙燕玲


政府統計處昨公佈第一季香港本地生產總值預估數據,顯示香港首季GDP按年增長放緩至0.5%,錄得十年以來最差季度經濟表現。受累於現時環球經濟疲軟,香港經濟放緩並非意外之事,不過GDP增幅遠遜預期提醒本港應作好穩經濟的各項應對政策和措施,同時亦要着眼長遠,促進香港新興產業發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不斷增強香港經濟抵禦外圍風險動盪的能力。


去年以來,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等不利因素導致外圍環境動盪不斷,拖累環球經濟增長,各經濟體均面臨下行風險。本港作爲一個細小的外向型經濟體,更容易受到外圍環境變動影響,首當其衝的便是進出口貿易。昨公佈的首季經濟數據顯示,香港進出口均大幅下降錄得負增長,其中,貨品出口下降4.2%,貨品進口下降4.6%,服務輸入亦下降1%,外部需求減弱拖累本港外貿表現進一步轉差,經濟增長嚴重受到拖累。同時,外圍環境轉差亦一定程度波及內部市場及整體營商環境疲軟,今年首季,香港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下跌7%,跌幅較去年第四季進一步擴大,而私人消費開支亦只輕微上升0.1%,說明在經濟環境動盪之時,本港投資和消費都轉爲更消極和審慎。好在仍有亮點,訪港旅客持續擴張爲香港旅遊業和服務業提供了支撐動力,所以首季服務輸出雖亦放緩,但依然錄得1.4%增幅。


由此可見,內外需求均收縮導致本港首季GDP增速大幅下跌,不過在如今整體環球經濟增長都充滿挑戰之時,香港經濟放緩亦是意料中事,不必太過悲觀和恐懼,而且中美貿易戰談判頻頻傳來利好消息,若達成最終協議相信能振奮環球市場,亦有利於外圍經濟好轉和香港經濟反彈;加上本港失業率一直低企,繼續保持基本全民就業狀態,訪港旅客及旅遊業持續擴張亦能爲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但是,首季GDP跌幅擴大說明香港經濟確正面臨下行壓力,港府絕不能低估外圍變動和下行風險,必須繼續奉行「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利民生」的原則,加強對企業扶持,特別是受波及衝擊較大的進出口外貿企業。同時,鑑於首季本港投資和消費開始減弱,港府亦有必要通過相應財稅政策刺激內部消費增長和加大投資增長。不僅如此,香港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決定其較容易受外圍環境影響,因此,要想從根本上增強抵禦風險能力,必須要發展多元化產業,爲本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大力推動創科發展;另方面,亦要積極開拓香港經濟市場,加強與內地經濟合作,特別是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爲港開闢更爲廣闊的經濟腹地和支撐,才能擁有更充足的市場、空間和實力,緩衝和抵禦外部環境動盪。


外圍環境波動總是不可避免,關鍵還是做好我們自己。面對「遠遜預期」、「十年新低」的首季GDP預估數據,香港既要有及時的穩經濟促增長的權宜之計,更要堅定實施既有戰略的定力,那就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快粵港澳一體化,爲香港長遠發展探索新路徑、開拓新空間、增添新動力。


製作:蔣璐


相关文章